林乞食(1894~1974),文峰文美村人,少壮时,家境贫寒,生活困顿,曾涉足距黄井村7公里的宝桥垦植。宝桥原称“倒桥”,是一个匪患丛生、野兽横行的荒僻山村。乞食不惧险阻,只身来此落户垦植,但辛勤打下了的粮食却被匪徒劫掠一空,失败返家。解放后,匪患绝迹,社会安宁,乞食重振雄心,只身再进宝桥。无奈身单力薄,难抵自然灾害袭击,再度失败返家。1955年,农村组织互助合作社,时乞食已年逾花甲,但仍壮心不已。他发动组织8个社员三进宝桥。初来乍到,……[详细] |
张文理(1903~1973),平和小溪人,民国13年就读于北平私立燕京大学政治系,曾任同学会会长,思想进步,毕业后由学校推荐,获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研究奖学金,在哈大专攻政治学,后到苏、英、法、比等国考察,结识了许多留学生,如邹韬奋、胡愈之、蒋经国等人。民国24年,文理在国民政府主计处统计局办理人口统计工作,此时改名延哲,著有《各国普查制度》一书。他曾在江宁县试办人口普查,以极少之经费,办竣约20万人口之普查工作,编成《江宁县人口普查报告……[详细] |
黄甘蔗(1889~1972),大坪溪边学(今下寨乡建设村)人,家贫,童年即给地主当佃工,年过“而立”仍孑然一身,无奈只得入赘和一农家女结婚,婚后生6子,因生活艰难先后卖掉4个儿子。因此,黄甘蔗极为痛恨那些为富不仁的地主老财,而对劳苦群众,则极富同情心。抗日战争期间,广东潮汕地区受日寇烧杀掳掠,大批难民涌入平和,哀鸿遍野。甘蔗尽管家贫如洗,但对到他家求乞者,总是慷慨解囊,甚至腾出房间让难民栖身;对惨死路旁无人收埋的难民,他总是带头捐资收埋……[详细] |
曾宪乙(1890~1971),四平戏名艺人,九峰人,12岁入漳州著名四平戏班——凤仪班谋生,当挑水工。班主见其聪颖好学,天赋优越,遂令其拜师学艺。宪乙初从师名旦肖德保,专攻正旦。他学艺勤勉,加之该师授徒严而不苛,未几学业大进。他先后主演《彩楼记》、《拜月亭》、《西厢记》等剧目,以其清俊的扮相、甜润的唱腔和传神的表演闻名于闽西南,观众昵称其“乙旦”。剧团所到之处,若无“乙旦”登场,“折三成付戏金”。清末民国初,四平戏渐趋衰落。凤仪班于民国……[详细] |
吴学濂(1895~1970),原名穿濂,号淑周,大溪壶嗣村人。学濂的祖父吴福星,年青时只身南渡,侨居于泰国暹罗湾的北大年,初开采锡矿,尔后创办金利号,经营出入口货物,因经营有方,业务日臻发展,不少南渡谋生的平和同乡,大多依附其门下做事。北大年成了吴氏家族在泰国的发祥地。学濂父乔株,有8子,学濂排行第五。学濂聪明好学,有学者风度,因长兄吴穿扬与曾福顺合资创办曾福顺商号于陶公,需他协理,经兄再三催促乃弃学南渡从商。不久,穿扬去世,学濂继兄业……[详细] |
林献堂(1881~1956),名大椿,号灌园,祖籍平和县五寨埔坪村,生于台湾台中雾峰村的一个书香门第,父文钦系前清举人。他从小受教于严父,通典籍,深有国学基础。清光绪21年(1895),台湾沦为日本殖民地,年仅15岁的林献堂随父返居漳、泉两地。重返台湾之后,献堂开始和-海外的梁启超通信,探寻台湾民族-之路。民国3年,他聚会堂兄林烈堂及李春生、林伯寿等巨富,捐资近30万元,在台中办私立台阳中学,专门招收在台中国人子女入学,以反对日本殖民当……[详细] |
张鸿恩(1884~1953),字天赐,又字行人,琯溪后巷村人。父寒绍,是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为人忠厚淳朴,乐善好施。家庭的熏陶和教养,使鸿恩成为一个忠厚朴实、生活严谨且勤于任事的人。清光绪三十年(1904),鸿恩毕业于鼓浪屿寻源书院后,曾在南安、平和等地任小学教员,民国9年起,一直任私立育英小学第三任校长。1952年,育英小学与琯溪中心国民学校合并,定名琯溪小学,他改任该校副校长,直至逝世。鸿恩始终以育英小学的校训——“诚、慎、勤、勇”为……[详细] |
黄飞龙(1928~1953),又名德春。长乐乡福塘村人,家境贫寒,出世20天就过继给舅父黄於秀。飞龙11岁时,舅父遭甲长诬陷,坐牢两年,饱受摧残,含恨去世。1949年,家乡解放,飞龙参加民兵,协助政府收公粮、剿土匪等,工作认真细致,吃苦耐劳,进步很快。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6月加入共青团,并荣立两次三等功。1952年随军驻东山岛。1953年7月16日凌晨,-民党军队窜犯东山岛,时任副班长的黄飞龙带领一个班的战士赶到前沿阵地……[详细] |
游癸巳(1924~1952),长乐秀峰人,父早逝,家境贫寒,小学未念完便辍学务农,1945年被抓丁编入国民党军队服役。次年7月,癸已随部起义,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在第三野战军中历任班长、排长、连长、营长。1946年秋,解放军在山东武家庄与国民党军队二十六师及快速纵队作战,癸巳与战友密切配合,一夜之间缴获敌快速纵队坦克22辆,获特等功。同年冬,解放军在鲁、豫、皖三省交界处的路南一带连续两月行军打仗。身为指挥员的癸巳,吃苦在前,带头帮助老百……[详细] |
张介义(1909~1950),生于平和县小溪玉溪村三板桥农家,毕业于东溪初级中学。民国25年,介义在漳州芗潮剧社当炊事员,后经中共地下党员高岗山介绍,返平和参加“熊火”剧社,从事抗日宣传,阅读了一些进步书籍,不久,为逃避国民党当局缉捕,上山落草,活动于坂仔一带。期间,他曾埋伏于豆坪,惩治国民党闽南“剿共”总指挥林郁斋。民国26年,介义被国民党军队收编,并被派赴庐山军训团受训,加入国民党组织。翌年,任福建省保安第六团第三大队少校大队长。同……[详细] |
何岂(1899~1946),女,高坑(今国强乡)白叶村人,随母改嫁至古树坪村。1935年,中共地下党发动群众开展革命斗争,何岂开始懂得共产党是穷人翻身得解放的大救星。从此,她积极参加革命,热情接待革命同志,她家成了地下党的活动据点,地下党领导人卢叨、洪椰子等经常在她家从事革命活动。有时,为了使同志们吃上饭,她背着大家,去借0买米。她还为同志们缝补浆洗。同志们都亲切地叫她“阿婶”。1938年,红军北上抗日后,国民党顽固派在闽南一再制造磨擦……[详细] |
游悠(1891~1945),女,生于长乐秀峰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26年,朱积垒、陈彩芹等深入长乐山区开展农运工作,宣传革命道理。游悠亲聆后,深受启发,遂积极加入农会,组织、发动妇女打草鞋,筹集粮食、咸菜、萝卜干等物送给游击队。由于她一家人热心革命,深得领导和同志的信赖。游击队长王常胜、政委张全福,闽西王涛支队领导人刘永生,永和埔县委领导人罗炳钦等常到她家,她家成了游击队活动的据点。1945年农历四月初三日,国民党省保安团瞿副团长等人……[详细] |
林湖鳅(1917~1944),又名养生、水田,平和人,1932年底参加闽南红三团,1933年11月被派回家乡开展地方工作,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历任靖和浦县委辖下的五南区委、双坂区委书记。抗战时期,历任中共平和县委委员、县委书记、中共漳州中心县委委员,坚持抗日救亡活动,发展闽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8年受派赴安溪指导党的工作。1939年后,带领平和县委工作人员,联系群众,建设基点,坚持抗日和反顽斗争。1941年……[详细] |
陈从(1928~1942),高坑(今国强乡)片仔村人,家贫,父早逝。陈从年纪虽小,也积极参加儿童团活动,任少先队长。1942年,国民党军队围剿片仔村,妄图缉拿中共平和地下党领导人陈天才。陈闻讯转移上山。敌人把陈从抓来审问:“你堂叔在哪里?游击队在哪里?”陈从怒视敌人,闭口不言。敌人用皮鞭猛抽陈从,厉声喝道:“还不快说!”陈从从容地说:“游击队员有脚到处走,我怎知道他们在哪里。”敌人把他-起来,用一根绳子系住,连续三次把他丢进深潭里喝水,……[详细] |
黄乾钟(1898~1942),生于高坑(今国强乡)霄岭内学村,幼时丧父母,因生活所迫,兄长将其卖给蔡田村黄镇为子。1936年,乾钟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中共地下党领导人卢炎在高坑片仔村开展工作。为壮大革命力量,乾钟在家办起地下兵工厂,制造0支援游击队。1939年11月,因反动分子告密,0和制造工具被缴,还抓走3名师傅和两名群众。时乾钟和卢炎等人在外开党支部会议,得悉此情后,在卢炎指挥下,乾钟带领500多黄姓族人把龟缩于高坑禾仓楼的……[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