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清泉(1914~1940),高坑(今国强乡)片仔(今三五村)人,父、母均是纯朴、耿直的农民。清泉10岁时,父母遭人破孩,为打官司,落得倾家荡产,父忧愤而死,母亲也遭破孩致死。清泉长兄陈天德、三哥陈天才为报深仇大恨,相继参加革命。在兄长影响下,清泉于1935年也参加革命,成为党的地下交通员。他的家也成了闽西南交通总站的一个重要交通据点。为更好支援游击队同敌人展开斗争,清泉组织变工队,为全脱产游击队员家属代耕;并发动群众筹集粮食,支援游击……[详细] |
周道南(1884~1939),字泰初,霞寨店街人,福建省政法学堂毕业,曾任山东省高等法院推事等职。民国初年,福建设省议会(每县选举1名议员),周被推选为省议员。这时期,他回到家乡,大力宣传民主议会制,创办学校,发展交通,兴办实业以及为人民排难解纷等,做了不少有益于社会的事。民国5年,周道南在二区(今霞寨乡)创办县立龙文小学。民国8年,闽南护法区14个县要选送公费留学生35名赴法勤工俭学,道南在省会议上力争,使平和分得5个名额,这是平和学……[详细] |
林路(?~1938),福建龙岩人,1928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30年受党组织派遣到闽南,任中共漳州县委组织部长。中央红军入漳时,配合红军筹款筹粮,宣传革命,动员工农群众参军,之后转入靖和浦边区。1934年3月任中共靖和浦县委常委,领导农民开展土地革命,建立区乡红色政权。3月18日,当选为靖和浦边区苏维埃政府主席。同年8月,又当选为闽粤边特委委员。1935年奉命到云和边界开辟新区。8月到平和大芹山区,一方面建立党团组织和农民武装,一方面……[详细] |
罗则化(1914~1931),生于长乐联胜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母都是正直、老实的农民。一家三口以租种地主土地及打短工为生。1923年,长乐一带疫病流行,则化的父亲罗治钗染病不起,忍痛将唯一的儿子送到霞寨一个中药铺当童工。1928年,朱积垒在长乐领导农民开展革命斗争,饱受老板欺凌压榨的小则化闻知深受鼓舞,在一个漆黑的夜晚逃回家乡长乐,到家时,父已病亡,母已改嫁,只得投靠叔叔罗治木,帮人看牛、上山砍柴以分担叔叔一家的生活重担。此时,村里已……[详细] |
罗育才(1902~1931),生于长乐乐北村一个农民家庭,少时在本村入塾,后考取县立九和中学,1919年中学毕业,到长乐下坪村当私塾教师。他对穷苦农民十分同情,热心培育穷人子弟,经常阅读《向导》、《新青年》等进步书刊,探索革命真理。1926年冬,育才找朱积垒了解广州农讲所及海陆丰农-动情况,深受启迪和鼓舞,决心投身革命。他回到长乐后,即深入秀磜、张坑、大科和山顶坪等偏僻山村,举办平民夜校,宣传革命道理。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详细] |
陈彩芹(1902~1931),又名采芹、顺帆、操生,生于长乐乐北村一个农民家庭,从平和县立中学毕业后,在大溪、长乐等地当私塾教师。1926年10月,彩芹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在长乐下坪创办平民夜校,尔后又在长乐、葵山等地组建农民协会,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9月,当选为中共平和县委委员、县农协委员。1928年3月8日,彩芹和朱积垒率领农军举行平和-,从城西攻入县城。-后,他带领农军在长乐抗击张贞部和地方武装4次进攻,后转战于大……[详细] |
卢克,福建省平和县小坪后塘乡大乾楼村人,1910年出生。7岁时,卢克就学于后塘乡官林初级小学。11岁时转入大坪乡临溪高级小学。他聪颖勤奋,学业在班里名列前茅。14岁时,卢克到漳州南市街(现香港路)石狮巷,投奔堂叔卢林仲。卢林仲视同亲儿,并送他到漳州省立第二师范学校读书。在富有革命传统的省立二师,卢克孜孜不倦地阅读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著作,如饥似渴地从《语丝》、《创造》、《萌芽》等书刊中吸收新思想。并于1927年1月加入共青团,不久转为共产……[详细] |
朱思(1905~1930),原名朱锦联,九峰复兴村人,家境贫寒,但志向不凡,勤奋好学,1921年秋,以优异成绩考入厦门集美学校中学部,在校期间,常与同乡朱积垒一起阅读《新青年》、《向导》等进步书刊,受到革命思潮的影响,倾向革命,为了深入探索革命真理,改名朱思,积极投身反帝反封建的爱国-。1926年春,朱思毕业返乡任九峰奎文小学教员,常与在广州农-动讲习所学习的朱积垒书信来往,从中得知不少有关东江和海陆丰农-动的情况,深受启迪,主动深入农……[详细] |
黄廷钧(1898~1930),又名铁台,大坪山美村人。父亲系晚清秀才,以行医和教书为业。廷钧从小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1916年考进厦门集美学校,接近进步人士,受到苏联“十月革命”的影响,常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1919年9月,黄廷钧等5名平和籍青年远渡重洋赴法勤工俭学,在周恩来和彭树敏等同学的帮助和影响下,黄廷钧以绝大部分精力研究社会科学,尤其是马克思的经济学,决心从事国民革命运动,开始从一个“科学救国”,“实业救国”……[详细] |
朱赞襄(1903~1929),生于九峰瓦片埕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少时就读奎文小学,因性情刚烈,疾恶如仇,好抱不平得罪了劣绅朱绍三,为其所逼而辍学。1926年10月,赞襄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走村串户,发动群众,建立起闽南第一个农民协会——平和县上坪乡农民协会。是年12月,他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2月,朱赞襄受党组织选派到漳州农工讲习所学习军事。“四·一二”-政变后,平和农运的中心从县城九峰转入山区长乐乡。赞襄不辞劳苦,深入洋半天、崎岭等……[详细] |
叶锦章(1908~1929),原名文良,乳名“和尚”,上中学后改名锦章,生于芦溪双峰一个富裕家庭。其父叶辉腾系清末武秀才,姐夫曾敬承是县城九峰的豪绅。1921年,锦章就读县立中学时,结识杨文元、朱思等进步青年,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思想倾向革命。1926年秋,锦章毅然放弃舒适的家庭生活,随朱积垒走遍平和西北山村,倡导组织农民协会,成为朱积垒的得力助手,1926年底,经朱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他不因-而退却,不畏……[详细] |
朱积垒(1905~1929),九峰上坪人,幼时读私塾,1920年到九峰奎文小学读高小,1922年毕业,因成绩优异被保送到厦门集美学校师范部就读。此间,他结识在校学习的共青团两广区委会通讯员罗明和共青团上海委员会通讯员李觉民,阅读了大量进步书刊,接触马列主义学说,吸收新的思想,打开了眼界。1924年5月,朱积垒参加了反对帝国主义者枪杀中国学生的--。他亲历这次斗争的失败,看清了帝国主义和军阀政府的反动本质,深感有参加变革旧社会的使命,遂加……[详细] |
杨文元(1905~1929),出生于九峰城东一个佃农家庭,少时就读奎文小学,1925年进平和县立中学。此间,他阅读《向导》等进步书刊,受革命思潮影响,思想倾向革命。1926年11月,杨文元追随朱积垒投身革命,成为农-动骨干分子,同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平和农运重点由县城九峰转移到长乐。杨文元不畏艰险,辗转于秀峰、洋半天、大溪等山区,发动群众,组建农会,并经常潜回县城了解敌情。9月,中共平和县委员会成立……[详细] |
叶肇基(1856~1926),字开第,乳名初度,芦溪镇蕉路人,19岁进学为生员(秀才),29岁府试考取一等补廪,光绪三十年(1904),参加省试考取贡元,一生以教书为业。清末民国初,他的国画和书法,在福建颇为出众。国画以画白菜和螃蟹为人称道,所画白菜善于画就风、晴、雨、露四种不同形态,维妙维肖;所画螃蟹突出春、夏、秋、冬各种不同神韵,栩栩如生。其书法遒劲挺拔,气势磅礴,许多富有人家和书画爱好者常把他的书画张挂在楼堂厅房以为荣耀。平和县博……[详细] |
陈良计(生卒年月不详),字智宇,清代平和人,自幼好学,但不求仕进,隐居于大峰山之麓。他一生乐善好施,被称为“大善人”。清顺治十八年(1661)三月,朝廷为了抵御郑成功的武装袭击,颁布“迁海”令,是时,贫病、饥寒威胁着向内地迁徙的沿海居民的生命。良计捐献大批财物,救活很多困厄中的百姓。但因兵荒马乱,沿途死者仍然不少,他便出资买棺并雇人收埋。良计的故乡位于南山下,有旱田数百顷,众人商议筑陂引水灌溉。良计主动献出良田数百亩为水道。深受众人爱戴……[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