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仕珙(生卒年月不详),明代琯溪人,以布衣终其身。仕珙性孝友,为人谦和,其母抱病两年,他衣不解带,尽心奉侍。其弟名琼,按例可入贡,他资助百金不吝惜。此外,又乐善好施,贫穷之家不论亲疏凡有丧的,他必量力为经纪丧事;孤寡老幼不能自存活的又为收留给养周济;每逢天灾有人向他借贷,从不索利,对于极贫穷者甚至不索偿。因此,人称之为善人。对于地方公益事业,他尤踊跃以赴。其中最突出的是捐金筑南山寨仔的水陂,兴水利,灌农田,使多方受益。县令王禄为之立碑于……[详细] |
李文察(生卒年月不详),字廷谟,明代平和侯山人。凭明经贡大廷游京师,从京师带回音乐理论书籍。他精心审声侯气,深入掌握音律原理,先后写成《四圣图解》、《乐记补说》、《律吕注》、《典乐论》等音乐论著。他手制乐器,八音互用,音调和谐准确,为世所难得。福建省图书馆今尚存有《典乐论》一书。李文察不仅在音乐方面有突出成就,而且书法也极精湛。明兵部尚书邱养浩写的“题平和李廷漠刺史乐书歌”,把文察的乐书与战国时代的名人邹衍及西汉经学家京房的乐作相媲美。……[详细] |
张宽(生卒年月不详),字弘周,号安节,明代琯溪人,少年刻苦读书,以诗鸣于时,明正统九年(1444)中举,景泰二年(1451)登进士,历授云南道监察御史、巡按保定监察御史,有政声。张宽性耿直无偏私,敢于检举不法官吏。当时统兵官石亨专横用事,他不顾个人安危和得失,列举石亨不法行为数十条,弹劾石亨当死罪,因此触犯皇帝,被捕入狱,后来降职为安定县令。有人问他岂不后悔?他答道:“直言必有直气,直气必有直心,直言进谏,是我的职责,岂有后悔之理?”张……[详细] |
李赞元(1613~1699),字匡侯,号素园,别号遯叟,世居平和之侯山(今小溪镇西林村),明崇祯八年(1635)进县学,清顺治四年(1647)中举人,出仕后,累升至河北道参议。赞元任过职的地方,都留有良好的政绩。当时,河北为九省通衢,号称难治,而赞元为地方裁革陋规,澄清民间苛扰,深得河北人民的称颂。赞元洞察时弊,不愿混迹-污吏之间,于清康熙十四年(1675),毅然告老归田。时因福建兵乱未宁,他侨寓南京,直至逝世,前后达25年。此间,他摒……[详细] |
黄梧(1617~1673),字君宣,平和县高坑(今国强)霄岭人,少时机智勇敢,好舞枪弄棒,结交朋友,明崇祯十七年(1644)二月,在平和县衙当差役。清顺治三年(1646)十二月,郑成功与其父郑芝龙分道扬镳,反清复明。是时,黄梧虽为差役,但他“饶智勇,喜任侠”,久有投郑之心。不久,他与门役赖升密谋,杀知县,往投郑军。郑成功对他的机智勇敢颇为赏识,委以中权镇左营副将,赏银200两。黄梧归郑后戮力征战,屡建战功。顺治八年十二月,郑计取漳浦、诏……[详细] |
赖继谨(?~1646),字敬儒,芦溪漳汀人,自幼颖异,弱冠即入县学,后拜黄道周为师,师生相契,追随不离。明崇祯及福王相继复亡,黄道周在福州拥立唐王,并自福州发兵北上抗清,时继谨任监纪将军。兵至建阳,继谨劝道周驻建阳,积聚力量然后伺机进取,道周不同意,同学庄起俦和继谨相对至夜深,起俦说:“这回出征,能活着胜利归来便可封侯显贵,即使死了也可让人立祠敬仰!”继谨说:“前途难于预料,你有0在堂何不回去,至于我是誓不后退,唯师是从”。起俦临别时,……[详细] |
陈扬美(1573~1641),字新冶,乳名绍尹,平和县芦溪东槐人,明万历三十九年壬子科举人,初授江西省武宁县知县,明天启元年(1621)调任四川省遵义府桐梓县知县。是年九月,永宁宣抚使奢崇明起事,据重庆,破泸州,陷遵义。第二年,土司安邦彦起应奢崇明,声势浩大,继陷毕节,围困贵阳,朝廷为之震惊。陈扬美坚守的桐梓孤城处于四面包围的困境之中,但他镇定自若,摄官事统士卒,严阵以待,慷慨临戎,且伺机屡出奇兵以挫敌锋。扬美因“挫贼靖寇”有功,熹宗称……[详细] |
曾敦立(1464~1535),号直斋,平和县九峰人。明正德十二年(1517),县民乡老曾敦立、林大俊及儒学生员张浩然认为平和土地广阔,但距县治较远(时属南靖县辖),管理不便,遂向都察院佥都御史王守仁呈请添设县治于九峰河头。设治之举于当年即获奏准。建治之初,敦立慷慨献出土地、宅居;积极迁移祖坟;并捐资助饷帮助建城。此外,他还捐资以兴庠序,设书租以延师助学。种种义举,深得府、县嘉许,特为他建“百岁坊”于其西门故居。其后裔曾璋,授职南京兵马司……[详细] |
詹师傅(?~1517),名已佚,平和县芦溪连新人,以竹工为业,人称为“师傅”。芦溪位于县之西偏,山高林密,盛产竹子,当地居民大多以竹业为生,或以造纸为业,朴实勤劳,与世无争。自明中叶以后,土地兼并日趋剧烈,田赋日渐繁重,而皇室王亲及豪绅大吏却穷奢极侈,致使“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芦溪虽僻处深山,也不能幸免,-,反抗遍地蜂起。詹师傅素以“慷慨仗义、济困扶危”为众所信服,于是,共推之为长,乘时而起,与温火烧组成义军队伍,以芦溪及象……[详细] |
李志甫(?~1340),又名李胜,生于平和县坂仔山边埔尾农家。元至元三年(1337)六月,李志甫集众起义,杀出南胜县(今平和县),直捣漳州府。龙溪守将搠思监与战失利,守将萧景茂与其兄集乡丁据观音山之险顽抗亦战败被执。起义军攻破漳城,杀长史晏只哥、同知郑、府制喜春令等。元统治者为之震骇,急调江南行省平章别不花统闽、粤、浙、赣的元军前往镇压。面对强敌,义军英勇奋战,元军累战累败。为挽回败局,别不花起用熟知当地情况的陈君用(李志甫同县人)组织……[详细] |
吴勇泉(1971~1986年),漳浦县石榴山城村人。1971年出生,他从小受到革命传统的熏陶,是老区人民的好后代。1978年秋,吴勇泉进入山城小学读书,学校、家庭、社会良好的教育,象滴滴甘泉,不断地滋润着他的心田。他积极带头,争做好事,多次被学校评为优秀少先队员和三好学生。1986年8月14日,他在村外犁壁潭附近放牧,下午3点钟时,发现11岁的吴丽芳、12岁的吴芒芳不慎滑入潭中,他奋不顾身将她们抢救出来。这时,他又发现8岁的男孩吴志镇也……[详细] |
黄淑华(1968~1981年),女,漳浦六鳌龙美村人。1968年11月,出生于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从小就受到家庭良好的教育。1978年9月,黄淑华进入龙美小学读书。在学校中,教师教育她向雷锋学习,做个好学生。黄淑华记住老师的教导,平常不声不响地做好事,经常打扫教室和办公室,村舍邻里有什么困难,她常设法帮忙。有一位一年级的学生,上学要穿过公路,很不安全,黄淑华每天领着这位小同学一起上学,晚上还经常帮其温习功课。星期天或课余时间,黄淑华和邻……[详细] |
蓝赞绪(1922~1989年),字中民,漳浦白竹湖华侨农场和坑人。生于民国11年(1922年),祖父蓝澄清,清末秀才,创办和坑养正学校(后改为和坑小学);父亲蓝长江,字子扬,曾任漳浦县县长。蓝赞绪16岁时,毕业于和坑小学,于民国29年,南渡印度尼西亚经商。蓝赞绪到印尼后,先后在万隆开设汽车维修店,在雅加达经营钢材生意。他待人诚恳,处事公道,热心公益事业,深得侨胞的信赖。20世纪60年代初,他负责漳泉公会财务,时逢排华风潮,他尽心做好救济……[详细] |
陈达士(1922~1983年),漳浦深土墩柄村人。生于民国11年(1922年)。陈达士5岁丧父,依靠母亲勤劳节俭维持生活。自幼勤奋学习。民国33年,毕业于寻源高中。同年,考入厦门大学经济系,担任经济系同年级的学生会主席。陈达士受进步思想的影响,积极参加反内战的-。民国35年,著名经济学家王亚南、郭大力教授到厦门任教,陈达士得到两位教授亲自教导,进步更快。民国37年,陈达士大学毕业后,报考中央大学经济研究所,被录为研究生。民国38年7月,……[详细] |
杨飞(1915~1969年),字岐明。漳浦佛昙东门兜村人。生于民国4年(1915年),自幼勤奋好学,少年时,就读于寻源中学和培元中学。曾任厦门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生物系职员。民国24年9月,考入开封河南大学英语系,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民国26年10月,杨飞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阜平县五区区工委书记兼区长、县委秘书、地委宣传干事兼训练班主任、县委宣传部长、副书记等职务,积极宣传和动员群众进行抗日救亡斗争。抗战胜利后……[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