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德州市历史人物介绍21

德州市历史人物介绍21

  赵登勋 (1919—1971)曾用名刘润生。临邑县人。1939年6月任陵县五区动委会武装科长。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1月任陵县抗日民主政府县长兼县大队大队长、县委委员。1944年底参加渤海区的整风学习后,调任中共三边县委宣传部长、临邑县委组织部长。新中国成立初期,任河北省杨忠县 (当时隶属山东渤海行署)治河办事处主任,后调到山东省黄河河务管理局任职。1959年2月后,任山东省水利厅黄河河务局副局长兼工程处处长等职。……[详细]
  左金魁 (1898—1971)乐陵县(今乐陵市) 人。西河大鼓演员。受叔父左玉玺(西河大鼓革新者)的影响,自幼喜好鼓书。12岁拜庆云县鼓书艺人李玉和为师,学唱西河大鼓6年。 学习的主要曲目有《金钟记》《三开案》等。出师后随叔父活动于惠民一带。左金魁继承了经叔父革新的被称作“东口改”的西河大鼓的演唱艺术,人称“小左玉玺”、“左氏新秀”。后随叔父等在青岛、济南、烟台等地演唱,盛行一时。1943年回到乐陵。1951年参加乐陵县鼓书队,族弟左凤……[详细]
  齐璧亭(1883—1968)名国梁,以字行。宁津县宁津镇五胡同人。教育家,著名历史学家齐思和之父。先后在日本和美国留学,取得硕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宁津高等学校校长、保定高等师范教员、天津河北省立第一女子师范学校校长、天津河北省立师范学院院长等职。1937年,他任职的天津女师学院共有学生2000余名,是全国惟一的一所女子教育的完善学府。“七七”事变后,他积极主张抗日,支持学生-,并率领部分学生迁移到西北,与北平大学、北师大等成立临时大学,……[详细]
  • 赵明新
  赵明新原名赵杏村,曾化名李明、赵衷一,黄夹镇古楼张村人。1914年出生,1930年夏,考入北平私立艺文中学,1931年8月,任艺文中学团支部书记。1932年2月,到天津宝成纱厂开展反蒋抗日的组织发动工作,同年8月时任天津团市委委员兼宣传、青工部长的赵明新被捕入狱,后又被转到北平军人反省院继续关押。1936年10月,赵明新同薄一波、刘澜涛等52名同志一起出狱。根据党的指示,休养之后他接受了去冀鲁边区发展党组织,建立抗日武装的任务。1937……[详细]
  吕金芳(1914—1966)陵县牛王堂村人。全国劳动模范。自幼家贫,给地主扛活达12年之久。194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了解放太原、 石家庄等战役,荣获华北解放纪念章。1950年赴朝参战。1954年6月,复员回到家乡参加农业生产。回乡后,积极引导贫苦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组织了徽王庄区第一个农业生产互助组。 是年,互助组小麦亩产200多斤,比单干户平均每亩多收70多斤。同年12月,吕金芳当选为牛王堂村党支部书……[详细]
  万晓塘(1916—1966)原名万兴诗,字效唐,后改为晓塘。齐河县大黄乡生官屯人。原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出生于农民家庭,10岁入本村私塾读书。后考入惠民乡村师范学校。在惠民乡师,他积极参加读书会,研读《新经济大纲》《政治经济学》 《资本论浅说》等马列书籍,逐步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37年9月在惠民乡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2月,到长清县坦山筹建抗日武装。1938年春、夏间,任中共长(清) 肥(城)平(阴)联合县委书记,8月任中共长清县委……[详细]
  刘冠英(1913—1964)原名刘兴华。庆云县人。1934年参加了马颊河-斗争。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沧县县长、盐山县县长、专署行政科长、新海县 (今黄骅市) 县长、渤海区第三专署副专员、华东人民革命大学校党委委员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民族事务委员会办公厅民族室副主任、民族事务委员会政法司司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机关党委书记等职。……[详细]
  王长志(1900—1964)原名王清林,字竞成。夏津县人。山东大鼓演员。1924年师从范其凤学习山东大鼓,得其真传,首场演出《丝绒记》即博得满堂彩。在学艺和演出过程中,王长志注意博采众家之长,吸收各种流派的精华,丰富演唱技巧。擅演书目有长篇《三全镇》 《丝绒记》 《双合印》《响马传》《刘公案》;短篇《郭三元偷供》《古城会》《草船借箭》等。他的“书帽”丰富而精彩,如《蚂蚱出殡》《小两口争灯》等不下百余个,脍炙人口,广为流传。30年代初,王……[详细]
  商子源(1895—1963)又名商於渔。夏津县人。书法家。初摹魏碑,后转汉隶,兼临篆体,并习石刻。笔力遒劲粗犷,笔画犹如耙齿。商子源生性耿直,不事高门,愤世疾俗,痛恨-污吏,常借书法排遣心中愤懑。“七七”事变后,到济南卖字谋生,结识了著名画家李苦禅,成为莫逆之交,共同举办“李苦禅、商於渔书画展览”,蜚声济南美术界。当时伪省政府一名高级官员,慕商子源之名求字一幅,当商子源知其身份后,深悔不已。官员带重礼前来酬谢,并邀请他到官府任职,他婉言……[详细]
  杨中一(1903—1963)原名杨创正,曾用名杨心尝,化名王敬堂。禹城县季李胡店村(今禹城市南店村) 人。1927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建立禹城县季李胡店党支部,任书记。曾任中共鲁西区三地委组织部长、冀南区运东地委书记、冀南区夏津和衡水地委副书记。1949年后,历任河北省人民政府监察厅副厅长、省政协委员、邯郸市政协副主席等职。……[详细]
  鹿巧玲(1911—1962)乳名“小巧”。女。夏津县人。山东梨花大鼓演员。出身鼓书世家。其父鹿泰兴系山东大鼓著名弦师,人称“花弦鹿”。其母“傅大传”、其姐鹿巧云都是山东大鼓著名演员,在济南等地颇有影响。鹿巧玲自幼随父母学艺,12岁即登台演唱。因其姿容俏丽,歌喉甜美,曲调婉转,声情动人,倍受观众称道,被誉为“鼓界皇后”,成为继“四大玉”后梨花大鼓女艺人中之佼佼者。擅演书目有《鸿雁捎书》《黑驴段》《凤仪亭》《王二姐思夫》《昭君出塞》《宝玉探……[详细]
  陈剑(1916—1962)夏津县六屯村人。1938年参加革命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任中共夏津县委书记。后任鲁西区卫东地委宣传部副部长、运东地委宣传部长、冀鲁豫六地委农工部长等。1948年任中共华北局宣传部副部长。1962年在北京病逝。……[详细]
  杨鸿盛(1887—1961)武城县祝官屯乡冶庄人。1949年带领群众组织互助组,被推为组长。同年又成立了武城县第一个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任社长。1952年荣获山东省人民政府颁发的农业劳动模范奖章。1961年病逝。……[详细]
  刘同武(1899—1961)又名刘同铭。原籍山东齐河县赵官镇,后移居高唐县。山东快书演员。早期演唱山东大鼓,因与竹板山东快书创始人于传宾交情很厚,得其传授,遂改唱“武0”。他说书极富创造精神,利用演唱山东大鼓的丰富经验,以于传宾所传《武松传》为基础,参考《水浒传》及民间传说,边改编边演出,经数十年艰苦实践,在《快活林》后,续编了《诓军记》《飞云浦》《鸳鸯楼》《二返十字坡》《蜈蚣岭》《白虎庄》等大量章回,遂将原系中篇组合型的《武松传》改编……[详细]
  张春山 (1895—1960)夏津县人。京剧演员。9岁入北京陆华云、胡素仙主办的长春科班及成平科班学戏。15岁拜名丑郭春山为师,专攻文武丑行,对生、旦、净、末也有钻研。后在北京鸣盛和、祥庆和搭班演戏。1920年到东北组班演出,在丑行中独树一帜,以“小花脸”的戏压大轴,被誉为“四大名丑”之一。擅演剧目有《戏迷传》《兄妹顶嘴》《发财还家》《花子巧报》《一对好傻子》等,多为自编自演。上海百代唱片公司、蓓开公司均曾为其灌制唱片。他与平剧演员筱桂……[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