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谷(1801-1872年),也叫郑献甫,自号“识字耕田夫”,广西象州县寺村镇大井村委白石村人,清代著名教育家、经学家、诗人、学者,广西历史上最有影响的壮族历史文化名人,素有“江南才子”和“两粤宗师”之称。郑小谷先生出身书香世家,其远祖为东汉经学家郑玄,父亲为清代庠生;其外祖父张梦骥为清代进士。郑小谷先生自幼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从小养成勤奋好学的习惯,且工诗善对,聪颖过人。15岁中秀才,25岁中……[详细] |
黄格胜,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壮族,1950年9月出生,广西武宣人,1966年初中毕业后因文革辍学,致公党成员,1970年5月参加工作,广西艺术学院美术系研究生班国画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教授。历任广西省文联副主席,广西中国画艺术委员会委员、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为国家级优秀专家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现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常委,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政协第十届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副主席,广西艺……[详细] |
韦天强(1909—1948),原名世刚,字近仁,曾用名文耿、永仁,1909年10月18日出生在广西武宣县东乡上平岭村一个农民家庭。韦天强从小就受到革命的熏陶。他的家乡——武宣东乡是个富有革命传统的地方。太平天国领袖洪秀全就是在东乡称天王的。当年东乡许多农民跟随西王肖朝贵(东乡人)投奔太平军,太平军几番转战于东乡,给予清军沉重打击。大革命时期,东乡的农-动搞得热火朝天。这些革命事迹和斗争活动使韦天强……[详细] |
李宁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冠军 李宁,壮族,男,生于1963年3月10日,奥运冠军,原中国著名体操队运动员,家乡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兴宾区南泗乡人,祖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曾祖父辈迁至广西谋生,中国著名男子体操运动员。李宁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得法学士学位及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EMBA。他创造了世界体操史上的神话,先后摘取十四项世界冠军,赢得一百多枚金牌。1982年 12月22日,李宁在南斯拉夫萨格勒布举行的第6届世界杯体操比……[详细] |
谭公柄(约1520年~?),壮族,迁江北三(今七洞乡社头村公所辖区)人。生性倔强好胜,从小练就一身武艺,尤善骑马。好作弓箭。所造箭头敷毒,中箭即毙。谭公柄幼年时,深受古田壮人义军反抗官府英勇事迹影响。壮年时被群众推举为酋长,毅然组织北三一带壮人,建立数千人起义队伍,号称“[戋刂]马军”,竖起义旗。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谭公柄领导[戋刂]马军配合马平、五都等地起义军反抗官府的“围剿”,出兵搔敌……[详细] |
张华,广西来宾县人,1911年出生。193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40年,国民党第一次-0之时。张华受命任始兴县委书记。是年3月,国民党取消了由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先锋队总部等抗日团体。张华接任后,即通知前任县委书记温盛湘等抗先骨干转移,保证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不遭破坏。他在县立一小、以事务员的公开身份作掩护,从实际出发贯彻中共中央:“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方针。领导中共地下党员,在国……[详细] |
蓝海朝(1519~1579),壮族,明代广西忻城县遂意乡敢妹村人。19岁就担任了农民起义军的领导。明世宗嘉靖十七年(1538年),率领众兄弟及全家老小迁居到今上林县乔贤镇龙头村女仙洞安营扎寨,开荒种粮、练武。他创作了“打官司,揪土豪,获财物,归公家,充军饷,济民饱”的三字经。1554年成为八寨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他的队伍与桂平大藤峡瑶民起义军,互相配合,夺村庄,攻城邑。嘉靖三十三年至三十九年(155……[详细] |
莫镇威(1547~1610),字忠惠,号双江。世袭忻城县土司第六任土官。生于嘉靖二十六年九月十四日,卒于万历三十八年三月十一日。 明朝万历四年(1576),广东省罗旁(今罗定县)农民起义,声势浩大,镇威奉令率土兵往剿,俘获义军首领龙旺等人,立了军功,获朝廷赏赐黄伞、金条和帛书及四品服色。万历七年(1579年),八寨首领樊公宾率众反抗朝廷。他奉令率土兵协剿,未及旬日,攻破八寨,杀害樊公宾等。-……[详细] |
谢洪、谢泽,宋代象州人,宣和三年(1121年)兄弟同榜进士,博学能文,时人誉为广西“二贤”。宋宣和三至七年(1121~1125年)间,谢洪先任南海尉,后升任贺州(今贺县)知州;谢泽先任昭州(今平乐县)知州,后任南平州(今福建省南平市)知州。家住象州城南门外“谢氏园”。园内有“扶疏堂”,竹木幽翠,景色别致,凡迁谪象州的朝廷官吏,如王安中、孙觌等,多在谢氏园借寓,与谢氏兄弟交游、吟诗,题咏满壁。逝世后……[详细] |
曾水源(1830~1855) 太平天国将领。广西武宣县人。幼年读过私塾,知晓经史,当过“童蒙师”。清道光末年加入冯云山的拜上帝教,是最早的上帝教信徒之一。清咸丰元年(1851)在广西金田村参加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农民起义运动,被封为御林侍卫。随天王洪秀全左右,为其拟撰诏书,批答本章,参与天国的军政要事。翌年,升任副侍卫,领兵攻克岳州(岳阳),擢士官正将军。咸丰三年太平军占领南京,定都于此,改称天……[详细] |
韦纯束,曾用名郑国,壮族,1922年3月8日生于寺村乡交趾村。曾就读于象县国民中学。1938年冬, 参加广西学生军,投入抗日活动。1941年3月,在邕宁县江西乡老口村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同年秋,在广西省第六期合作人员训练班学习,结业后在平乐、修仁、 象县等地进行革命活动。1946年春任中共象县支部书记,1947年2月任中共象县特支书记,1948年1月任中共桂林市工委副书记。1949年……[详细] |
陈亚贵(1826—1850)陈亚贵,又名陈阿贵,壮族,东乡乡下平岭村人。14岁到江西省吉安县少林寺学拳术,21岁回乡。逢年过节他率队舞狮,膂力过人。清道光末年,加入天地会,为重要首领之一。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6月,陈亚贵与桂平旧峡村李观保等联络,在浔江一带劫富济贫。1849年8月,陈亚贵率部攻打象州大乐富户韦泰山,大获钱布,分给天地会会员。1850年7月,陈亚贵率众干余人,由运江打至桐木一带……[详细] |
郑献甫 (1801~1872) 字小谷, 号识字耕田夫,又号自石,广西象州人。清道光五年(1825)拔贡,十五年进士。官刑部主事,赏五品卿衔,后以教授著书为生。道光二十七年,在桂林任榕湖书院、秀峰书院主讲。咸丰七年(1857),为避太平军而移居广州,主讲于广东顺德凤山书院、广州越华书院。同治元年(1862)回桂定居,主讲秀峰书院。十一年任孝廉书院山长,直至去世。在文学上,评点直抒己见,力避道……[详细] |
潘业俊(1903—1931)潘业俊,曾用名潘异凡,东乡乡石崖村人。1921年高小毕业后考入桂平浔郡中学,因父亲病逝,家庭经济困难,中途辍学。他在家边劳动边自学,常常一人闭门读书、练字、吟诗、练武艺、钻研农学、医药等。他学到的知识,乐为农友们分忧解难,他托人从上海买回谷物、果菜新品种试种,然后向农民推广。他自采草药,以身尝试,然后给群众看病治病。为了帮助农民学文化,他在自己家里办夜校,自任教师,为青……[详细] |
莫承宣 (1911~1966) ,1911年生于思练区卜佑乡卜佑村。童年跟随父亲在私塾读书。1926年春,考入广西省立柳州中学,同年秋因参加抵制学校强令穿戴制服制帽的-被勒令退学。次年考入广西省立庆远中学。他学习努力,成绩优秀,先后担任班长、学生会主席。1930年秋,初中毕业后任思练小学教师。1931年秋,考入广西省立南宁高中。1933年秋,考人广西师范专科学校。在师专期间,正值校内进步师生与……[详细] |
谭体元(1836-1866)太平天国将领。广西、象州(位武宣县北)人。初参加金田村起义,随军北上。 1857年(文宗咸丰七年)自安徽安庆(今安庆市)随石达开出发,后经浙江、福建、湖南直至广西,为青天豫(一作钦天豫)。1860年1月与博忠信等从广西返回,旋经湖南,合汪海洋部入江西。12月率部占德兴(位景德镇市东南)取安徽婺源(今江西,位景德镇市东),授主持。4月援遂昌失利,寻退汤溪,后封偕王。186……[详细] |
韦敬礼(1906~1988)韦敬礼, 曾用名韦亮东、王一凡,壮族,通挽乡伏柳村人。1926年6月,被邀请为本村雇农会秘书。同年11月,伏柳村成立农民协会,他被选为村农协会委员,负责秘书工作。1933年至1935年在广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学习。1936年12月23日,中共广西省工委委员黄彰来到武宣通挽,发展韦敬礼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春,韦敬礼受聘为通挽中心校教导主任,他以教师职业作掩护,积极开展……[详细] |
杨德华(1903~1982.1),原名杨必升(或必声)。蒙村乡那湴村人。1926年,中共党员张胆到来宾讲学,宣传“耕者有其田”和“铲除私有剥削制”。青年的杨德华深受教育和影响,曾运筹建立“乡村共产主义委员会”。后考入黄埔军校武汉分校,进一步得到进步思想熏陶,自1932年起在广西师专任职3年间是该校有名的思想进步的军训大队长。1936年4月,杨德华在上海参加抗日救国会。次年1月初,赴西安拜会周恩来、……[详细] |
权凤,字韶仪,号桐冈。北宋时生于来宾县良江乡。宋熙宁九年(1076) 权风参加科举考试及第,成为县史上取得进士科名的第一人。初授任梧州知事,后晋升为江西副史。今县属寺山乡寺山街旁金峰山北麓有一岩洞,世传是权凤幼时读书处。他取得进士功名后此洞被乡人取名“探花洞”,也称为“探花读书处”。北宋时,县城十字街建有“龙门身价坊”。在权凤故里建有“探花坊”。惜牌早已荒废,无残迹可觅。……[详细] |
刘铁民(1891—1947),原名刘德明。1891年出生于广西武宣县河马乡李树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按说“添丁传宗”本是件大喜事,但刘铁民的出世并没有给这个农家带来多少欢乐,因为他父亲是“烂仔”出身,常四处游荡,不理家事,家庭贫穷如洗。刘家有四兄妹,铁民排行0。在太平天国革命斗争精神熏陶下,刘铁民从小颇有志气。当时家里田地很少,生活陷于饥饿,但他却主张不租种地主田地,认为如租种地主的田地,除交……[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