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772~846年),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伟大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原为龟兹人,祖籍太原(今山西太原市),后迁居下邽(今陕西渭南市),出生于河南新郑县。他的父亲曾任襄州别驾,早逝。白居易幼年聪敏过人,五、六岁开始学诗。他10岁时,又逢河北、淮南的几个节度使发动叛乱,战火骤起。他的父亲为了保护儿子的安全,将他送到今浙江去避难,他便随母离开家乡,飘泊江南。唐德宗贞元三年(787),……[详细] |
寇凖(961年—1023年10月24日),字平仲,汉族,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北宋政治家﹑诗人。太平兴国五年进士,授大理评事、知归州巴东县,改大名府成安县。累迁殿中丞、通判郓州。召试学士院,授右正言、直史馆,为三司度支推官、转盐铁判官。历同知枢密院事、参知政事。后两度入相,一任枢密使,出为使相。乾兴元年(1022年)数被贬谪,终雷州司户参军,天圣元年 (1023年) 九月,病逝于雷……[详细] |
郭子仪(697年-781年),华州郑县(今陕西华县)人,祖籍山西太原,唐代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一直未受重用。安史之乱爆发后,郭子仪任朔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公元757年,郭子仪与广平王李俶收复西京长安、东都洛阳,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公。758年,进位中书令。759年,因承担相州兵败之责,被解除兵权,处于……[详细] |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详细] |
杨坚(541~604年),即隋文帝,小名那罗延,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市)人。隋王朝的建立者,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杨坚出身名门望族。相传他是西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代世孙。其父杨忠,是北周名将之一,早年随宇文泰在关西起义。赐姓普六茹氏。立过大功,位至柱国、大司空、隋国公。杨坚14岁担任京兆尹曹,15岁因父望被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16岁迁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周明帝时,任右小宫……[详细] |
王翦,战国时期秦国名将,关中频阳东乡(今陕西富平东北)人,秦代杰出的军事家,主要战绩有破赵国都城邯郸,消灭燕、赵;以秦国绝大部分兵力消灭楚国。与其子王贲一并成为秦始皇兼灭六国的最大功臣。杰出的军事指挥才能使其与白起、李牧、廉颇并列为战国四大名将。王翦是琅琊王氏和太原王氏的始祖。西汉司马迁认为王翦作为秦国将领,平定六国,功绩卓著,秦始皇尊其为师,可是他不能辅佐秦始皇建立德政,以巩固国家根……[详细] |
杨广(569~618年),即隋炀帝,又名杨英。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之一。杨广从小好学,善写诗文,能言善辩,颇得独孤皇后的欢心,隋文帝对他也特别钟爱。当杨坚还是北周大臣时,杨广就以父功受封为雁门郡公。杨坚称帝后于开皇元年(581)封年仅13岁的杨广为晋王,拜位柱国,担任并州(今山西太原)总管。开皇二年(582),设置河北道行台尚书省,杨广任武卫大将军、上柱国兼河北道行台尚书令。他上任后……[详细] |
司马迁(前145—前87年后),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城,一说山西河津)人,我国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著有《史记》,又称《太史公记》,他记载了上自中国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公元前100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使《史记》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对后世的影响……[详细] |
习近平,男,汉族,1953年6月生,陕西富平人,1969年1月参加工作,1974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毕业,在职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1969-1975年陕西省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知青、党支部书记1975-1979年……[详细] |
杨震(?~124年),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出身书香门第,少年好学,曾跟太常桓郁学习《欧阳尚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誉之为“关西孔子”【注:见《后汉书·杨震传》】。他教书二十多年,家中清贫,州郡官吏多次召请出仕,他都称病不就,年至50,经大将军邓骘推荐才步入仕途。杨震入仕后先后担任荆州刺史、东莱(郡治在今山东黄县东)太守等职。在他赴任东莱的途中,路经昌邑(今山东金……[详细] |
杨素(544年—606年8月31日),字处道。汉族,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隋朝权臣、诗人,杰出的军事家、统帅。 他出身北朝士族,北周时任车骑将军,曾参加平定北齐之役。他与杨坚(隋文帝)深相结纳。杨坚为帝,任杨素为御史大夫,后以行军元帅率水军东下攻陈。灭陈后,进爵为越国公,任内史令。杨广即位,拜司徒,改封楚国公。去世后谥曰景武。人物生平出身贵族杨素弘农杨氏之后,先祖世代为官,祖父杨暄,……[详细] |
张又侠,男,汉族,1950年7月生,陕西渭南人,1968年12月入伍,196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军事学院基本系毕业,大专学历。现任中共十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上将军衔。1968-1971年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九团六-士1971-1977年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九团司令部作训股参谋1977-1979年陆军第十四军四十师一一……[详细] |
杨虎城(1893年11月26日-1949年9月6日)民国陕军将领。刀客出身。24岁自赋诗:西北山高水又长,男儿岂能老故乡,黄河后浪推前浪,跳上浪头干一场。自护国起义以来,百战不屈,历经二虎守长安,雪夜奇袭唐生智,在潼关截断西北军后路等一系列重大战役,终至17路军总指挥、陆军二级上将,陕西省主席,势力遍布于陕甘两省绝大部分地区。后因与中央的矛盾,暗中联络红军,联合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详细] |
王忠嗣(706年-749年),初名训,祖籍山西太原祁县,后移居华州郑县。唐朝名将。官至河西、陇右、朔方、河东四镇节度使,封清源县公。父王海宾以骁勇闻名,官至太子右卫率、丰安军使。王忠嗣九岁时,王海宾战死于吐蕃松州保卫战中,追赠为左金伍大将军。忠嗣接入宫中抚养,玄宗收为假子,赐名忠嗣,常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有一次玄宗和他论兵法,他“应对纵横,皆出意表”。开元十八年,出任兵马使,随河西节度……[详细] |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号省崖,陕西蒲城县人。他为官一生,正直清廉,爱国爱民,坚决反对帝国主义,反对投降派,是一位著名的爱国主义者。王鼎幼年家贫,刻苦读书,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中举人,嘉庆元年(1796)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以大考成绩优异,授詹事府右赞善大夫。十八年(1813),迁内阁学士,十九年至二十二年,历工、吏、户、礼、刑各部侍郎,二十三年,兼顺天府尹。在……[详细] |
王杰(1725年-1805年2月9日 ),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初在南书房当值,后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1774)任刑部侍郎后又转调史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1786)出任军机大臣,上 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王杰在朝四十余年,忠清劲直,老成端谨,不结党营私,不趋炎附势……[详细] |
胡琏,汉族,陕西华州(今渭南市华州区赤水镇北会东方村)人。中华民国陆军一级上将,黄埔军校四期毕业,属陈诚的土木系,国民政府统治大陆后期的著名将领。他与胡宗南并称“二胡”,前者号称“金门王”,后者号称“西北王”,但在蒋军中流行这样的说法:“十个西北王,抵不上一个金门王”。抗日战争中以第11师师长,于鄂西保卫战中死守石牌要塞,荣获青天白日勋章。解放战争中,率领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18军参加……[详细] |
张宗逊(1908—1998)渭南县赤水镇堰头村(今临渭区向阳办)人,1927年4月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四期政治科。1924年6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6年2月转为中共党员,同年入黄埔军校学习。他参加了北伐战争、秋收起义和二万五千里长征。经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战斗洗礼。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他舍生忘死,临危不惧,身先士卒,英勇善战,具有高超的军事指挥才能,为中国的独立和解放做出……[详细] |
张奚若(1889~1973)原名耘,又名志明,字亦农,号熙若,后改为奚若。陕西朝邑(今属陕西大荔)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赴上海中国公学读书,不久加入中国同盟会,从事反清革命活动。井勿幕见他积极肯干,就派他赴日本购买军火。张接受任务到日本后得知,购买军火不难,难的是运抵上海躲不过口岸检查。他即折返上海了解过关办法,找到门路正拟再赴日本,武昌起义爆发,朋友们劝他快回陕西组织响应。他……[详细] |
杨钟健(1897年6月1日—1979年1月15日),字克强。出生于陕西华县。地质学家、古生物学家。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5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四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五届中央委员会常委。杨钟健出身于教师家庭,父亲毕生从事教育工作,杨钟健从小便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16年,他毕业于陕西省立第三中学。1917年考取北京大学预科。1919年,进入北京大学地质系……[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