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前259—前210),嬴姓(一说赵姓),名政,秦庄襄王之子,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统帅。 秦始皇于秦昭王四十八年正月生于赵国邯郸,是秦庄襄王与吕不韦的姬妾所生,所以有人说秦始皇为吕不韦之子。出生后,姓赵。公元前247年,庄襄王死,嬴政即秦王位,时年13岁。相国吕不韦掌握实权。 公元前238年,22岁的秦王政加冕亲政。这年,宦官嫪毐发动宫廷政变,秦始皇派昌……[详细] |
班昭(约49—约120),一名姬,字惠班,扶风安陵人(今陕西咸阳)。班彪之女,班固、班超之妹,曹世叔(名寿)妻,早寡。(后汉书·列女传》有她的记载。因为《汉书》,其八《表》及《天文志》未竟,汉和帝诏就东观续成之。数召入宫,令皇后贵人师事,号曰曹大家(gū)。有《女诫》七篇,集三卷。班昭字惠班,又名姬,家学渊源,尤擅文采。她的父亲班彪是当代的大文豪,班昭本人常被召入皇宫,教授皇后及诸贵人……[详细] |
李靖(571—649),字药师,原名药师,汉族,雍州三原(今陕西三原县东北)人。出生于官宦之家,唐初杰出的军事家将领、军事理论家。李靖出生于官宦之家,隋将韩擒虎的外甥。祖父李崇义曾任殷州刺史,封永康公;父李诠仕隋,官至赵郡太守。李靖长得仪表魁伟,由于受家庭的熏陶,从小就有“文武才略”,又颇有进取之心,曾对父亲说:“大丈夫若遇主逢时,必当立功立事,以取富贵。”他的舅父韩擒虎是隋朝名将,每……[详细] |
刘弘基--(582-650年) 雍州池阳(今陕西泾阳)人 刘弘基父刘升是隋代河州刺史,弘基以父荫为右勋侍。大业末年,为避免从隋炀帝征高句丽,故意私宰耕牛犯罪,被县令关进监狱。自太原起事便追随李渊父子,与李世民友善,进攻长安时任先锋,擒隋主将屈突通。玄武门之变拥立有功。贞观年间因多次-被-,李世民不忍治罪,只是将他贬官。太宗征伐高句丽,刘弘基又为前军大总管,力战有功。唐高宗永徽元年(65……[详细] |
侯君集(?~643年),唐初大臣。豳州三水(今陕西旬邑县)人。他跟随李世民征战多年,屡立战功,尤其是协助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夺取帝位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后因参与皇太子李承乾谋杀魏王李泰的活动,被唐太宗处斩。侯君集自幼好习武艺,性格骄悍。隋炀帝大业十三年底,李渊父子领兵攻克长安后,他投入秦王李世民部下为将,跟随李世民东征西战,屡立战功,被授予左虞侯、车骑将军之职,封全椒县子。唐高祖……[详细] |
窦宪(?~92年),字伯度,东汉大臣,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曾祖父窦融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祖父窦穆曾做过城门校尉,后因贿赂罪死在平陵狱中,父亲窦勋受株连也死在洛阳狱中。建初二年(77),窦宪因妹妹被汉章帝立为皇后自己才步入仕途,担任了侍中、虎贲中郎将,与弟弟黄门侍郎窦笃同在皇帝身边供职。他不断接受赏赐,结交朋友食客,权势日张,连亲王、公主以及外戚阴氏、马氏都对他怀有畏惧之心,……[详细] |
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是继司马迁之后又一位杰出的史学家、文学家。 班固出身于仕宦世家,书香门第。父亲班彪是当时有名的学者,曾做过望都长。班固幼年时聪慧好学,9岁时就能做文章、诵诗赋。13岁那年,王充见到了他,拍着他的脊背对班彪说:“此儿必记汉事。”【注:见《谢承书》,转引自范晔《后汉书•班固传》注】后来班固入太学学习,博览群……[详细] |
耿弇(3~58年),字伯昭,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父亲耿况在王莽新朝时担任朔调(即上谷)连率(即太守)。耿弇成长在父亲任所,经常观看郡尉们的军事训练,从小喜好领兵作战之事。公元23年,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的狂涛摧毁,刘玄被拥立为皇帝,但各地豪强多拥兵自立。耿况因是王莽任命的官员,为了自保,派耿弇去长安觐见刘玄。耿弇行至中途,听说刘秀经略河北,便去投奔,被留作门下吏。后……[详细] |
班超(33~102年),字仲升,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他是东汉时西域领地的开拓者,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外交家。班超是班彪的次子。父亲死后,兄长班固应诏进京担任校书郎,班超就和母亲一起随往洛阳。由于班固薪俸低微,为了帮助兄长养家糊口,他只好为官府抄写文书。这种工作繁忙而又枯燥,他曾感慨地说:“大丈夫无它志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乎?”【注:见……[详细] |
马超,字孟起,扶风(今陕西兴平,)茂陵人氏。马超父亲叫马腾,大约在汉灵帝末年(180~189)与西州的边章、韩遂等共同起事(起义造反)。初平三年(汉献帝的年号),马腾、韩遂率兵进军长安。当时的汉朝廷(将两人招安),封韩遂为镇西将军(驻守金城兰州)。封马腾为征西将军,驻守郿县。当年,马腾又一次攻击了长安,结果军败,就退回了凉州。到了(曹操当政)派钟繇为司隶校尉进驻长安,掌握关中地区时,钟……[详细] |
马援(前14~49年),字文渊,东汉名将,扶风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汉光武帝刘秀曾赐予他“伏波将军”的称号,因而后世人也称他为“马伏波”。青年时期的马援无心死抠书本,总想到边郡去养马放牧。王莽当政时他做了郡里的督邮(郡吏),在一次押送罪犯时,出于同情放走了犯人,他自己也逃之天天,躲到当时边郡北地(郡治在今甘肃庆阳西北)。后来得到朝廷赦免,便留在北地兴办畜牧业。王莽末年,马援经王莽堂……[详细] |
耿恭(生卒年不详),字伯宗,东汉茂陵(今陕西兴平东北)人。他出身于世代将门之家,伯父耿弇是东汉初年的著名将领,父亲耿广也曾做过中郎将。永平十七年(74)冬,汉明帝为了恢复对西域诸国的控制,重新打通“丝绸之路”,命令窦固、耿秉、刘张等率军再次出击车师王国(在今新疆吐鲁番、吉木莎尔一带)。耿恭作为刘张麾下的军司马随之出征。战事结束后,耿恭被任命为戊己校尉,仅率数百人留驻在天山北麓的车师后王……[详细] |
窦固(?~88年),字孟孙,东汉将领,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他的伯父窦融、父亲窦友都是东汉王朝的开国元勋,分别被汉光武帝赐爵“安丰侯”和“显亲侯”。青年时期的窦固,“好览书传,喜兵法”【注:见《后汉书·窦固传》】,颇为光武帝器重。光武帝刘秀把女儿涅阳公主嫁给了他,任命他为黄门侍郎。中元元年(56),窦固承袭了父亲“显亲侯”的爵位;汉明帝即位后他又先后担任中郎将、监羽林士等职。……[详细] |
朱云,字游鲁(今山东省)人,后来迁居平陵(今兴平)。汉元帝时为槐里(今兴平市)县令。朱云身高八尺,魁梧奇伟。生性耿直,不畏权贵,敢于直谏。曾-皇帝,指责丞相韦玄成庸碌保位,被石显左右,而因此丢官。汉成帝刘骜在位时,朱云已削职为民,但仍关心朝政,忧国忧民。当时安昌侯张禹,贪财好利,广置田产,生活奢淫。对于外戚王氏,在朝专权跋扈,危及朝廷,从不过问。皇帝问及张禹,张禹故意岔开话题,使皇帝受……[详细] |
王恕(1416年一1508年),字宗贯,号介庵,又号石渠。三原(今属陕西)人 。明代中期贤臣。正统十三年(1448年),王恕登进士第,选庶吉士。后为大理寺左评事,迁左寺副,又历任扬州知府、江西布政使、河南巡抚、南京刑部左侍郎、左副都御史、南京兵部尚书兼左副都御史、吏部尚书加太子太保,官至少傅兼太子太傅等,历官十九任。也是首任河道总督。正德三年(1508年)卒,年九十三。追赠特进、左柱……[详细] |
王淑妃(?-947年),别名花见羞,五代十国后唐明宗李嗣源的妃子,有“五代第一美女”之称。王淑妃,邠州饼家子也,有美色,号‘花见羞’,后遂为美女之代称。王淑妃侍奉皇后曹氏很谨慎,每次后唐明宗早晨起来洗漱穿衣都是王氏服侍左右,曹皇后心里也非常喜欢她,然而宫中的事都由王氏做主。947年,王淑妃母子被杀,郭威追谥王氏为贤妃。人物生平王氏是邠州人,其家里以卖饼为生。王氏容貌俊美,号称“花见羞”……[详细] |
田千秋(?~前77年),西汉大臣。其先为战国时齐国田氏大族,后徙居关中长陵(在今陕西咸阳市渭城区东- 家湾乡怡魏村附近)。汉武帝时,田千秋任高祖庙寝卫士,遇“巫蛊之祸”发迹。时弄臣江充见武帝年老,恐武帝死后自己为太子所诛,因诡称宫中有“巫蛊”之患。江充事先指示胡巫做了手脚,再派人“掘蛊于太子宫,得桐木人。”太子不能自明,逼迫收充斩之,又发兵攻入丞相府,后败逃出城。此时,田千秋上 书武帝……[详细] |
王徵(1571~1644年),字良甫,号葵心,晚号了一道人。明代发明家、科学家。西安府泾阳(今陕西泾阳县)人。出身于耕读家庭。他的父亲是乡村私塾教师,兼长数学,著有《算数歌诀》、《浒北翁训子歌》,对王徵童年智力的开发与爱好有很大的影响。王徵的母亲张氏,是奉仪大夫张鉴的妹妹。王徵七岁时跟随舅父学习,因而从小有良好的家庭教育。他16岁中秀才,17岁进入邑庠(县学)读书,受到较好的教育。王……[详细] |
于右任(1879~1964),汉族,陕西三原人,祖籍泾阳斗口于村,中国近现代政治家、教育家、书法家。原名伯循,字诱人,尔后以“诱人”谐音“右任”为名;别署“骚心”“髯翁”,晚年自号“太平老人”。于右任早年是同盟会成员,长年在国民政府担任高级官员,同时也是中国近代书法家,是复旦大学、上海大学、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今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创办人和复旦大学、私立南通大学校董等。人物生平187……[详细] |
苏世长,雍州武功(今属陕西西安市)人。其祖父在后魏时做过通直散骑常侍,父亲做过北周刺史。苏世长承袭父职,在隋朝任长安令,后为都水少监。入唐,任玉山屯监,曾谏止李渊去武功围猎,以免践扰百姓。在披香殿陪李渊宴会,直劝其以隋炀帝为戒,制止奢侈浪费,李渊为之动容。后调为陕州长史、天策府军咨祭酒并引为文学馆学士。贞观初,苏世长奉命出使突厥,谈判中不辱使命,力争不让,赢得朝野赞许。后调升为巴州刺史……[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