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甘肃省 > 武威历史人物介绍3

武威历史人物介绍3

程银 [三国] 东汉末年凉州军阀
  程银,河东人,东汉末年割据凉州一带。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从附马超起兵反抗曹操。 兵败,逃往汉中地区,曹操征讨张鲁平定汉中,官爵复原职。东汉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起兵作乱,有部众数千家。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侯选从合马超、韩遂等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兵败于渭南,逃入汉中。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程银投降,被封官赐爵。……[详细]
侯选 [三国] 关中十将
  侯选,河东人,割据凉州一带。建安十六年,从附马超起兵反抗曹操,失败后入汉中依附张鲁,曹操平定汉中后,侯选投降,被封官赐爵。东汉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起兵作乱,有部众数千家。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侯选从合马超、韩遂等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兵败于渭南,逃入汉中。 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曹操平定汉中,侯选投降,恢复他原来的官赐爵。……[详细]
李堪 [三国] 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 (?~211)
  李堪(?-211),河东人,东汉末年凉州军阀之一。建安十六年,从附马超起兵反抗曹操。同年九月,在渭南大决战中,李堪战死。东汉献帝兴平年间(公元194-195年),起兵作乱,有部众数千家。 建安二年(公元195年-197年),因为咸阳萧条,李堪带领部众屯兵长安,居住在董卓之前的坞堡中,以酸枣梨为食物,挖旧坟取掉死人衣物穿。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李堪从合马超、韩遂等共十部势力起兵反抗曹操。 九月,曹操于渭南之地发动大决战,大破联军,……[详细]
杨秋 [三国] 汉末凉州军阀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杨秋,汉末凉州军阀之一,三国时期魏国将领。建安十六年,从附马超起兵反抗曹操,兵败于渭南后,逃到安定。 曹操兵围安定,杨秋降曹操,成为魏之名将。曹丕称帝后,秋为冠军将军,畤乡侯。征讨郑甘、卢水、平定关中。官至讨寇将军,封临泾侯。.人物生平合战潼关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三月,曹操派遣钟繇、夏侯渊率领军队出长安,试图经过杨秋等凉州军阀的领地进攻汉中张鲁,杨秋等关西军阀怀疑曹操要攻打吞并凉州。 杨秋从合马超、韩遂等共十部势力,共计约十万……[详细]
边章 [] 汉末凉州军阀 (?~186)
  边章,凉州金城人,汉末凉州军阀之一,本名边允,因造反被汉朝通缉,遂改名为边章,官至新安令。早年与同郡韩遂俱著名西州,朝廷封为为督军从事。中平元年,凉州宋扬、北宫玉、李文侯等反,推举边章、韩遂遂为首领,杀刺史郡守陈懿起兵反叛,拥兵十多万,先后连败皇甫嵩、张温、董卓、孙坚等名将,汉王朝天下为之骚动。 中平三年,韩遂发动兵变,边章与北宫玉、李文侯等叛军首领都被杀死,边章也结束了短暂辉煌的叛军之旅。西州叛逆公元184年(汉灵帝中平元年)十一月,……[详细]
北宫伯玉 [] 东汉末年羌胡族首领 (?~前187)
  北宫伯玉,又叫北宫玉(或为名玉字伯玉,未详),是东汉末年羌胡族的首领,凉州军阀之一。公元184年(中平元年),十一月,湟中义从胡反叛,立北宫伯玉为将军,将时任凉州督军从事边允与凉州从事韩约劫为人质,不予放还。凉州刺史左昌派盖勋率军驻守阿阳县,叛军见阿阳县无法攻破,便转向攻打金城郡,斩杀金城郡太守陈懿,胁迫边章、韩遂入伙,共推举边章为首领。 公元185年(中平二年)三月, 北宫伯玉等率领数万骑兵打着诛杀宦官的旗号入寇三辅,侵逼园陵。汉灵帝……[详细]
  • 万廷文
  万廷文甘肃省武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1956年7月出生,1991年7月入党,大学文化。万廷文同志30多年来一直从事玉米育种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完成了“省列高产、优质、多抗玉米新交种选育”、“凉单1号良种繁育及示范推广”、“河西平川灌区农业生产商品化综合开发途径研究”、“玉米杂交种引进和新品种选育联合攻关”、“大豆新品种引种试验示范”等课题研究项目。主持育成的玉米新杂交种“吉祥1号”,2011年1月通过农业部植物新品种保护授权,通过转让……[详细]
尤渤 [] (?~1852)
  尤渤(?-1852)清朝将领。清朝甘肃武威(今甘肃省武威县,位金昌市东南)人。行伍出身,为清代将领。 1826年(宣宗道光六年)随甘肃提督齐慎平定张格尔叛乱。1841年升任安徽省寿春(今安徽省寿田,位淮南市西南)镇总兵。次年六月,英军侵犯浙江沿海,两江总督牛鉴派他赴上海支援,因江苏势急,复由嘉兴(今浙江省嘉兴市)驰赴苏州(今苏州市)。英军攻陷宝山(今上海市属宝山县,位上海市北)、上海后,分舰进犯松江府(松江县,上海市西南),他即率部猛烈……[详细]
  郭楷(1760-1840年),字仲仪,号雪庄,凉州府武威县(今甘肃武威市)人。清乾隆六十年(一七九五年)乙卯科进士。清代教育家、诗人。郭楷五岁时由他父亲启蒙,教诵诗歌。不久父亲亡故,家道中落,母亲知书达理,含辛茹苦抚育郭楷兄弟四个遗孤。母亲鼓励楷“惟学是务”,还不时谆谆告诫他:积金如山,不若立名;立名惟勤,不惟希幸。这对他注重道德修养,洁身白好,自甘寂寞,以及后来献身于教育事业,产生很大的影响。郭楷是山东学者牛运震的再传弟子,其师武威进……[详细]
  晚清著名经学家、史学家和金石学家张澍生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卒于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字百瀹,又字寿谷、时霖等,号介侯、鸠民、介白,凉州府武威县(今武威市)人。张澍年幼丧母,在秀才父亲的教导下读书,后来师从名师刘作垣,进步颇快。张澍19岁中举人,24岁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两年后出任贵州省玉屏县知县。其后先后代理遵义县知县,代理广顺州(今贵州长顺县)知州,四川省屏山县知县,代理兴文、大足、铜梁、南溪知县,江西省永新县……[详细]
  李于锴之次子李鼎文,生于1919年5月。1950年夏毕业于西北师范学院国文系,历任武威师范学校教师、西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著有《甘肃文史丛稿》,整理校点了《续敦煌实录》《李于锴遗稿辑存》《陇右方言》等书,复校了王权的《笠云山房诗文集》。主编了《甘肃古代作家》一书,撰写了其中《胡缵宗》《金銮》《邢澍》《张澍》四篇。1959年,曾在光明日报发表《胡笳十八拍是蔡文姬做的吗?》一文,收入《胡笳十八拍讨论集》。李鼎文先生现以九十多岁的耄……[详细]
  李于锴长子李鼎超(1894—1931)字酝班,清末民初学人。李鼎超曾任甘肃省通志局分纂,撰《方言》、《水道》二志,后又应兰州中山大学之聘,讲授文字学。民国十年(1921),整理刊行其父李于锴的《味檗斋遗稿》,并编纂完成《武威县志》,至去世前,已完成者有《人物志》《艺文志》《金石志》《方言志》。其中《方言志》为其得意之作,从草拟到定稿历时近十年,初名《武威方言》,后更名《陇右方言》共十卷一册。正文体例依章太炎《新方言》,分释词、释言、释亲……[详细]
  • 李于锴
  李于锴(一八六三——一九二三年),宇叔坚,甘肃武威人。史学家李铭汉次子。近代文学家。生于清同治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一八六三年二月十三日),卒于民国十二年五月初十日(一九二三年六月二十二日),享年六十二岁。光绪八年(一八八二年)举人,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二十四年(一八九八年)散馆,任山东蓬莱知县。其后代理武城、泰安知县,调任山东大学堂监督。复任蓬莱知县,升沂州府知府。辛亥革命后返里。民国二年(一九一三年)任命为甘肃……[详细]
  李铭汉(1809—1891)清朝道光年间著名学者。字云章,武威人。祖籍原在宁夏卫门城驿,明朝末年迁居凉州卫(今甘肃武威)。 李铭汉一生科考不利,40岁时(道光二十九年,1849)才考中副贡生,因此未能入仕。平生以教书为业,先后主讲凉州雍凉书院、甘州甘泉书院。致力经学研究。学使胡景贵上疏推荐为陇上耆儒,光绪下令加国子监学正衔。平生虽屡试不第,年届八旬仍坚持读书。李铭汉学识渊博,经史之外,旁及天文、算术、舆地、军事、农业。尤其精于训诂学,著……[详细]
  李栖凤(?-1664)字瑞梧,武威人。明崇祯末年任甘肃总兵,领兵退往扬州一带,编入史可法部,任忠贯营总兵,驻守唯宁,清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清兵进逼扬州时降清,被编人镶红旗汉军,任秘书院副理事,后调山东东昌道、湖广上荆道任职。顺治三年(1646年)任湖广布政使,十月晋升为安徽巡抚。到任后,先后镇压吴继、程国柱、赵正领导的抗清武装。捕获明总兵郑恩祥,招降明总兵张天麒、江周等千余人,俘杀明瑞昌王朱谊贵、赵正之子赵捷应等。六年(1649……[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