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甘肃省 > 临夏历史人物介绍2

临夏历史人物介绍2

  鲁大昌(1889—1962),字嵩龄,临夏县黄泥湾乡鲁家村人。国民革命军将领,曾任新编第二军军长、第八战区东路总指挥等高级军政职务。1949年被俘,1962年在兰州病逝。鲁大昌自幼丧母,由其舅母代为抚养。至七八岁,送到城内姬家巷祖父家中,同其叔父(继祖母所生)在李光斌私塾读书。不数年,叔侄不和,祖母偏袒亲子,鲁大昌提出“他念书我不念书”,祖父为避免生气,允其所愿,辍学经商,从此他摆摊、当货郎、当脚夫,但均无所成。光绪末年逃至循化,由其族……[详细]
祁静一 [] 清代伊斯兰经学家 (16561719)
  祁静一(1656~1719)中国伊斯兰教戛迪林耶学派大拱北门宦创始人。经名希拉勒,道号希拉伦丁(即宗教的新月)。回族。甘肃省河州(今临夏)八坊小西关人。其先祖系大食人,因助唐平定“安史之乱”后落籍长安灞桥。明时,因避乱迁居甘肃河州(今临夏市)小西关。静一于清顺治十三年(公元1656年)阴历九月十九日出生于临夏市八坊。他出生之前,其父苏来曼巳去世了,三岁时慈母法土默也离开了人间。兄弟二人由祖母拜格亚抚养,全家祖孙三人,孤苦伶仃,相依为命,……[详细]
  张建(1878-1958),字质生,号梅林,甘肃省临夏市人,居光华路。祖居陕西,元末迁居狄道(甘肃临洮),清乾隆时徙居河州(今临夏)。清光绪四年(1878)生,出身官宦世家。曾祖父张奉明,曾随朱贵守卫大宝山负伤,后升任洮岷协副将,战殁于果岔。祖父张秀,袭云骑尉世职,战殁江南。父张大元,仍袭武职,任大通营游击。张建少时随父任所读书,父亡归里。光绪二十三年(1897),考中秀才,应循化参将之聘教其子。后至赶坡、唐汪川、蒙城教义学。知州杨增新……[详细]
  马玉海,回族,1931年1月生,甘肃康乐人。1953年3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950年12月参加工作,高中。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委员(十三届八中全会递补)。1950年至1954年任甘肃省康乐县清水乡政府文书、流川区区长。1954年至1955年任甘肃省临夏专署监察处监察员。1955年至1964年任中共甘肃省广河县委合作部部长、县委副书记,中共和政县委书记处书记,中共康乐县委副书记(其间:1956年至1958年在中共甘肃省委党校中级理沦……[详细]
马秉忠 革命烈士 (19101939)
  马秉忠(1910—1939),国民革命军暂编骑兵第一师第二旅少将旅长。青海临夏县四十里铺人(现属和政县)。回族。父辈即为军人。在宁海军服役。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抗日热潮,作为军人,马秉忠希望能有机会亲自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去。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马秉忠更是为国家的命运担忧。8月,国民政府命令青海调派一个骑兵师参加抗战。省政府主席马步芳即调配人马,组成抗日骑兵师,其中回、撒拉、东乡、保安、藏等民族人员占7成以上。国民政……[详细]
  马文禄(?-1873)清末甘肃回民起义军领袖。本名马四,又名忠良。回族。甘肃河州(今临夏)人。初为清甘州 (今张掖)提督索文部下小军官。1865年春,陕甘各地的回民起义此伏彼起,他在肃州(今洒泉)领导回民起义,并把渭南、金积堡、河州、西宁等地被清军击散退却下来的陕甘回民起义军余部集中在肃州一带,共同抗清,使肃州成为回民起义的最后一个基地。1872年,左宗棠派徐占彪等率军进攻肃州城,次年(即 1873年)11月,起义军战败降清。他不久被清……[详细]
  祁梅仙(?--1921),名魁元,字梅仙,永靖县白塔寺川札木池村(现没于刘家峡水库)人,清代庠生。关于他的生平,民国19年(1930年)成书的《和政县志》有如下记载:以故其文高古,不谐时尚,屡试秋闱,荐而未售。性喜作诗。无论古近体,随手拈来,都成妙谛。中年以后,兼习堪舆家学,旅览山川形势,爱南乡松鸣岩,遂移居焉。殁后,即寄葬之。与洮西八松庄胥贡灵峰交最厚,迩来灵峰裒其所作,捐资付印,题之曰《梅仙诗遗》。《梅仙诗遗》为胥灵峰、黄文中校订,……[详细]
陈嘉谟 河州北乡名师 (18771960)
  陈嘉谟先生(1877年-1960年),字讠于川,号贫乐野人,晚年又号贫乐残叟,永靖县白塔川陈家村人。世代业农,家境贫寒。幼时聪明好学,孜孜矻矻,师从河州名儒李如兰先生,熟谙四书、五经及时文,精通诗词歌赋。及弱冠,参加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戊戌科举考试,以优异的成绩考中秀才。当时由科考书院送来翰苑先声泮水生香匾额两幅。先生一生敏于行而讷于言,安贫乐道,淡泊宁静,一切言行皆依圣人规范,坚信有德者必昌、积财不如积德之古训,终生置身教育,舌……[详细]
  裴建准,汉族,字孟威,号南谷山人,祖籍山西,本籍甘肃宁定县裴水家,今属临夏回族自治州广河县三甲集镇。后迁居渭源县南山乡。裴建准生于清光绪十年(1884年)九月,自幼喜好书画、武术,幼年就读于河州凤林书院。在书院期间,他学习刻苦,善于钻研,学业成绩优秀,颇受学院主讲祁解元(即祁酉源)重爱。裴建准通过努力,于光绪二年(1906年)进入甘肃武备学堂,学习军事。第二年进入了保定军官学校,继续深造。19世纪末20世纪初,强大的清王朝经过200多年……[详细]
  长略号结峰,长夕虎之子,生卒年不详。根据《甘肃新通志·职官志》的记载,明神宗万历八年(1580年),以世袭指挥同知任贵德所分守游击。当时套夷丙兔侵掠,边事孔亟,河套即莽剌川(今贵德南部及贵南一带)、捏工川(今同仁、泽库一带)的蒙古丙兔部大肆侵犯、掠夺贵德一带,长略极力安抚番部,体恤将士,与士兵同甘共苦,英勇抗击,使贵德城没有被攻破,贵德百姓的生命财产得以保全。万历十七年(1589年),蒙古火落赤部盘居暖泉,大肆猖獗,疯狂抢掠,长略率军民……[详细]
  长夕虎生卒年和生平事迹不详。但从其儿子在隆庆五年(1571年)立的神道碑中看,明嘉靖年间,长夕虎被朝廷封为镇国将军,协守凉州副总兵。他的儿子长略是以世袭指挥同知任职贵德所分守游击的,可以肯定他起码官至指挥同知,是一个从二品的官了。长夕虎的神道碑在今徐扈家乡五十里铺村长家坟社,很显然长家坟以长夕虎的坟而得名。碑中大书大明诰封镇国将军协守凉州副总兵长公神道,右书隆庆辛未仲□,左下书指挥长略。残碑至今犹存。……[详细]
  长福生卒年不详,其父亲名叫长吉贴木。根据明嘉靖本《河州志》的记载,明英宗天顺年间(1457年~1464年)长福任河州卫中左所副千户,志书中说福善骑射,勇悍过人。在任上,他屡立军功,得到升迁,官至陕西都司(驻河州)都指挥佥事、游击将军,级别为正三品,这是有史记载的积石山籍人中任职级别较高的最早的官员。……[详细]
  马廷贤马安良第四子,马廷勷胞弟,字立汤,人称四少君。马廷贤原在马廷勷所统领的西军中任职,官至二十七师副师长。民国17年(1928年)5月,河湟地区发生了马仲英兵变。马仲英号称黑虎吸冯军,自任司令。马廷贤被马仲英任命为副司令。之后,马仲英变兵三围河州城,使国民军伤亡惨重,变兵气势日盛。6月,马仲英将变兵改称西北边防联盟军,自任司令,以马廷贤为副司令,继续同国民军战斗。11月,甘肃军务督办刘郁芬为了消弥兵变,从各地调集兵力,增援河州。共6个……[详细]
  马廷勷字少翰,马占鳌之孙,马安良的第三子,人称三少君,生于1889年。1903年中秀才,1909年选拔为贡生。历任凉州镇总兵、凉州镇守使等职。民国15年(1926年),任国民军暂编第二十七师师长。冯玉祥在南口与奉军作战时,马廷勷派其弟马廷贤旅前往参战。此战冯军不利,马廷贤随国民军回甘。后马廷勷与马麒联合奉系张作霖反冯。张委马麒为甘肃督军,马廷勷为甘肃省省长。民国17年(1928年)马仲英在河州举旗反冯时,适值马廷勷为叔父马国良奔丧到大河……[详细]
马麦素 保安族 (19182001)
  马麦素,生于1918年,保安族,大河家镇甘河滩人。马麦素16岁时,拜舅父、保安族刀匠马木洒为师,学习制刀工艺。当时保安族刀匠师徒一般是在家族、亲戚范围内,一些关键性的技术,历来是父传子、子传孙。学徒拜师学艺,一般需要三年时间。马麦素是一个勤奋、能吃苦、肯动脑子的青年,在舅父的精心传授、指导下,经过三年的苦学,他掌握了打坯成型、加钢淬火、打磨装饰、制做刀鞘等技术,学成出师,征得师傅同意,19岁时独立门户,开始了他艰辛、漫长的制刀生涯。为了……[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