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玉梅(1897—1976) 男,演员。原名朱岩铨、朱洵浦,浙江省嵊县新山乡上里村人。幼年曾读过3年“冬春私塾”(每逢冬末春初农闲时读三四个月)。16岁由启蒙师傅金裘灿教习落地唱书,后又正式拜“的笃班”艺人钱景松为师,工花旦。1919年2月与王永春搭档在上海第一戏院演出,后又演唱于天海楼、长春楼、升平歌舞台、小世界、大世界、新世界等茶楼戏院和游乐场。抗日战争爆发后停业,解放后回乡务农,并辅导业余剧团。他皮肤白皙,眉清目秀,扮相娟丽不俗……[详细] |
高兴荣(1900—1962) 男,演员。浙江嵊县甘霖镇上沙坂村人。1921年拜张云标为师习艺,是男班后起之秀。1923年进上海演于新世界、新新公司等场地,先后与张瑞丰、范樟生、盖月棠、月月红同台。后到大世界演出,又与陶素莲、童正初、丁小芳等合作,扬名沪上。1928年,在上海自组戏班,任班长,聘潘法金、裘月莲等。1956年支援兰州,任兰州市越剧团老戏导演,并挖掘传统剧目,记录整理了《十美图》、《玉蜻蜓》、《毛龙作吊》等许多剧目。1962……[详细] |
金桂芳(又名金生全)(1903—1984) 男,演员。浙江嵊县浦口多仁村人。金20岁时在潭厄村拜“阿根桶匠”为师,攻生。擅演《盘夫》、《认母》、《珍珠塔》、《何文秀》中曾荣、徐元宰、方卿、何文秀等儒生角色,表演洒脱,风度翩翩。抗日战争始,为避战乱,返回老家。1943年,浙东抗日革0据地浙江行政公署社会教育工作队为改造“的笃戏”(越剧前称)宣传抗日,特派嵊县人时任“社教队”指导员的周丹虹(伊兵)返嵊招募老艺人,金桂芳先被雇用,后正式入伍……[详细] |
邢雪琴(1904—1972) 男,琴师。原名邢延钟,浙江省嵊县下南庄人。家贫辍学后,一边做小贩谋生,一边进“坐唱班”学唱京戏,同时研习丝竹吹打。3年满师后,即自己组班教唱,或外出坐唱,对京剧旦角与老生唱腔均熟悉。1931年至杭州进“大华舞台”戏班拉琴(该班兼演京剧、越剧)。1935年转入施银花领衔之“第一舞台”。从此,除短期为陶素莲、赵瑞花、袁雪芬、傅全香、竺素娥、尹桂芳、范瑞娟等人伴奏外,10余年内始终与施银花保持合作关系,对女子越……[详细] |
唐远凡(1908—1975) 男,编剧。浙江武义人,1908年9月30日出生。1931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文学系。1927年始受教于戏剧教授洪深,并与朱端钧、马彦祥协助组建复旦剧社,参加演出活动,毕业后担任戏剧技术课的助教。1932—1942年,曾应袁牧之、于伶、朱穰丞之邀,先后参加过辛酉剧社、上海艺术剧社、上海剧艺社的演出活动,参演节目有《夜上海》、《万尼亚舅舅》、《钦差大臣》等,是30年代上海话剧舞台上的活跃分子。上海沦陷后告别舞……[详细] |
金芝堂 (1860—约1904) 男,原名永知,字和林,浙江嵊县马塘村人。家境贫困,幼时弃学从业补鞋。生性喜爱文娱,山歌小调、宣卷佛曲均能歌唱。拜本村金其炳为师学“落地唱书”,挑着鞋担,边补鞋边唱书,人称“唱书鞋匠”。金为人聪颖,改四句八对的彩头话书目为有一两个人物和故事情节简单的小书目,如《懒惰嫂》、《卖婆记》等,致使“落地唱书”前阶段的“沿门唱书”起了质的变化。清光绪年间,他开创了向杭嘉湖地区唱书的先声,改短小篇书为长篇大书,从传……[详细] |
金荣水(1879—1957) 男,又称“矮尼姑”。演员、派场师傅、戏教师。浙江嵊县马塘村人。金初识文字,爱好看传书、唱本,更爱文化娱乐。10多岁时,拜金水清为师学唱“落地唱书”,随师演唱于杭嘉湖和苏州地区。1906年小歌班诞生初,与卫梅朵组班,工大面,演于嵊县、新昌等地。他传奇故事掌握得多,精通各种唱书调,“赋子”、“肉子”、“引子”均有丰富积累,因而就致力于打“路头戏”提纲本。其首创的“一双二玉二七”即《双珠凤》、《玉连环》、《玉蜻……[详细] |
金世根(又名金世英)(1881—1920) 男,演员兼司鼓。浙江嵊县马塘村人。其父金和忠系“落地唱书”祖师金其炳的高足,“走台书”的创造者金和林(金芝堂)是他的小叔。他生长在唱书艺人之家,自幼耳濡目染,喜唱书,爱玩乐器,便拜小叔为师。他唱书朴实无华,噱头虽少,可描绘剧情与人物心理活动细致生动,取胜听众。他随师到杭嘉湖地区唱书,学师艺又学杭州地区艺人之技,进步很快。1906年春,他与高炳火、袁福生搭档到於潜唱书。夜宿乐平乡客栈,与……[详细] |
马潮水(1885—1974) 男,演员、戏教师、编导。浙江嵊县马仁村人。越剧创始人之一,“越剧之家”创建人,男班著名老生演员。马自幼入私塾念书,1899年因家贫辍学,拜相来炳为师唱“落地唱书”,他从传书宝卷中学语汇,丰富唱书内容情节,致使唱书有声有色,生动感人。1906年初春,在浙江余杭陈家园唱书时,他不顾被师傅打骂,极力主张改唱书为一人一角上舞台演出,终在八仙桌搭成的小草台上首次化妆演出《珍珠塔》前半本,他扮演方卿一角。此次演出虽是……[详细] |
周孝堂(又名周绍棠)(1890—1957) 司鼓。浙江嵊县开元镇人。年轻时入京班唱过大面,擅演《黄金台》等戏。因喜爱音乐,兼学司鼓。离戏班后参加本村的坐唱班,专攻打鼓又拉板胡。30年代初,受结拜兄弟鲁伟的邀请,赴临安担任鲁伟举办的女班“鲁家班”司鼓。艺徒出科后,周返嵊回坐唱班操旧业。嵊县解放后积极参加农村业余剧团,既打鼓又教唱。周孝堂的主要功绩是:1921年,应本村越剧男班班主周麟趾之邀,赴上海为当时的“小歌班”配乐。他与周小灿、周林……[详细] |
王春荣(1892—1955) 男,琴师。浙江嵊县施家岙村人。早年当过佛教忏师,会拉板胡,有一些乐理知识。女子越剧创始人王金水是他胞兄,1923年受兄之聘担当第一副女班琴师,曾为施银花等艺徒教唱又操琴。1924年1月,第一副女班入沪在升平歌舞台演出,是他操的琴。1925年,他随第一副女班在嘉兴演出绍兴大班戏《二堂放子》等,他按绍班曲牌[三五七]、[流水]、[二凡]伴奏,首次将大班曲牌引进女班。当时女班唱男班丝弦[正调](1—5定弦)不适……[详细] |
丁小芳(1894—1953) 男,演员。浙江嵊县新市乡丁家村人。他是男班主要老生之一,1918年与马潮水合班演于上海民兴茶园、镜花戏院。1936年转与张云标合班首进华中重镇武汉,演于中华戏院,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祝公远、《珍珠塔》中饰陈培德获得观众好评。为越剧进湖北并打开局面作出了贡献。丁擅演做功戏,如饰《琵琶记》中的张公,在“扫雪”一场唱做称绝。饰《坐楼杀惜》中的宋江,运用的身段动作都是为体现人物感情,颇能感动观众。他的表演动作……[详细] |
王永春(1895—1960) 男,演员、科班教师。原名黄杏春,浙江省嵊县长乐贵门乡人。家贫如洗,辍学耕耘。15岁拜男班名须生王凤祥为师,改名王永春(从师姓,寓永葆青春之意),学唱小歌班。初工老生,后改小生,唱“南调”,属“南派”艺人。从艺不久,即因唱腔清越,台风潇洒而崭露头角,与名旦白玉梅合作,人称“王永春白玉梅班”,在浙江闻名。1917年10月26日初进上海,搭梅朵阿顺班,在镜花戏园演出。1919年与卫梅朵、马阿顺、张云标、马潮水、……[详细] |
俞龙孙(1895—1991) 男,编剧。浙江嵊县城关镇人,祖籍上虞。俞8岁能书,蜚声乡里。1923年,经蔡元培先生介绍赴新加坡任教,并创办了国际幻术学院。1939年在印度与著名画家徐悲鸿联合举办过书画展,誉称“徐画俞书”。解放初回国定居乐清市。俞自幼爱好戏曲,在南京就读时校方进行音乐考试,他别出心裁地选京戏《打棍出箱》一曲应试,因音韵浓、声情佳而获95分高分。1917年前,他在嵊县城关镇药王庙戏馆演文明戏,结识越剧男班班长周麟趾、演员……[详细] |
金瑞苗(1897—1927) 男,演员。浙江嵊县马塘村人。男班四大名丑之一。早年拜本村金荣水为师学艺,攻丑。他演任何角色,只要一出场,在台前一亮相,不唱不白不抬手不举足一动不动,一双明亮的眼睛向台下四周一扫,脸上有会动的肌肉作表情,就逗得观众哈哈大笑,被誉称“四不动一转,不笑不要钱”的名丑。他擅演短衫丑,表演夸张不过火,幽默不庸俗。代表作有《王华买父》饰王华、《呆大富贵》饰呆大等,把人丑心善、人穷志高的人物性格刻划得淋漓尽致。他口齿伶……[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