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上海市 > 浦东新区历史人物介绍12

浦东新区历史人物介绍12

  贾步纬(约1840-1908)字徵,本县周浦人,青年时代,先学习经商,后来,立志学习天文、数学,拜著名数学家李善兰(1811-1882)为师,研读《数理精蕴》、《历象考成》诸书,学问大长,且精通英语。之后,就学于英国学者伟列亚力,研究微分、积分、椭圆、地动、代数、对数之术,对天文、数学造诣颇深,被誉为天算家。南海人冯焌光总办江南制造局,延请步纬翻译《航海通书》,每年出一本,以供应南北洋各兵舰测量之用。后又被聘入广方言馆兼任算学总教习。及……[详细]
  陈子敬(1837—1891)字希夷,本县横沔人。清光绪年间曾应召入宫,教授醇亲王学琵琶,当其离京返乡时,皇帝曾赐于“天下第一琵琶”称号,誉满全国。陈子敬为人朴实无华,平易近人。每由横沔步行至上海,总是肩背琵琶沿途为农民演奏,成为乡民的良友。1895年(清光绪二十一年)出版的李芳园编的《李氏琵琶谱》一书中,《陈随》《将军令》等乐曲上均有“南汇陈希夷子敬校”字样,江南丝竹名曲之一《锣鼓四合》亦其传授。社会上流传有《陈子敬琵琶谱》抄本。当时,……[详细]
  张文虎(1808—1885)字盂彪,一字啸山,号天目山樵,本县周浦人,由诸生保举训导。张文虎性情沉默而谦和,对友人坦率、诚挚,因家贫,靠友人资助人学,成年后便离家到金山钱家坐馆。历30年。钱家是书香世家,家中藏书甚丰,他利用课余时间致力于经学的研究。尝读经学家惠栋(1697-1758)编著的《周易述》、《易双学》及《古文尚书考》等书。又钻研清代音韵学家安徽歙县江有浩(?-1851)的《育学十书》和清代学者戴震(1723-1777)、钱大……[详细]
  鞠士林(1793—1874)家住邑城东门,鞠士林和他的族弟鞠克家都善弹琵琶,当时同被誉为“琵琶圣手”。克家性情好静,平时在家埋头练技,很少出门,他曾把技艺传授给他的外甥王达泉。后来,王达泉也成了浦东琵琶名手。克家中年去世,士林和克家相反,性豪爽,广交游,直到80多岁,还常常外出演奏琵琶,故而艺名远播。由于他练就一手绝技,人们就给他起了一个“鞠琵琶”的雅号。士林有不少艺徒,多数成名。其中有一个叫程春塘的,学得士林的绝技,弹起《平沙落雁》和……[详细]
  顾成天(1663-1744)字良哉,号小崖。顾成天为诸生时,适值康熙南巡,献《燕京赋》。成天好学不倦,善诗文,尝以诗去请教同乡人、宗人府丞蔡嵩。1681年(清康熙二十年)中举。雍正年间,成天客居蔡嵩家,蔡嵩得其诗中有《咏皇城草》一诗,怀疑诗中有讥讽朝廷的意思,便向他要来全集呈给皇上以示告发,谁知雍正皇帝看到集中的《挽圣祖诗六章》后,感动得流下泪来,十分赞赏,认为这是忠君爱国的不朽诗章,特旨召见,“钦赐”进士,授翰林院编修,留在御书房做皇……[详细]
  沈鲁珍(1658—1738)本县一团人。精于医理,尤善于针灸。鲁珍家境贫寒,生性耿直,平时衣着很不讲究,但他医术精通,且态度谦和,平易近人,在当时深受医术界人士的敬重。沈鲁珍不但医术高明,而且医德很好。他看病非常认真负责,常常是白天看病,夜间开方,对每一个病人耐心细查,通过表象找出其发病的根源,特别对一些疑难杂症,更是细心观察,全面分析,辨证施治,然后对症下药,所以往往疗效很好,药到病除。沈鲁珍所到之处,问诊就医的人常常是环绕左右,病家……[详细]
  秦昌遇(约1547-1629)字景明,医学家,本县闸港人。文学家秦裕伯的裔孙。昌遇幼年多病,故于读书之余,也留心学习医学知识,体验病理。后来,逐渐对医学发生兴趣,由于他古文基础扎实,对较深奥的医学理论,也能读懂并理解。成年后,便开始为家人及乡邻看病,因疗效显著而名闻乡里。秦昌遇不但精于医理,技术超越,而且医德高尚。他发觉人有病,不待病人求医,便主动延揽。一次,昌遇领着两位仆从,串村行医,在一个村头,突然停住,注视着正在河边淘米的中年妇女……[详细]
  李中梓(1588-1655)字士材,号念莪。明末著名医学家,本县惠南镇人。李中梓出生于书香门弟,父亲是万历己丑进土。中梓幼年擅长于文学、兵法,但屡试不第,加之体弱多病,乃弃儒学医。他悉心钻研当时医学界的张、刘、朱、李四大名家的著作,深得其中精要,在实践中创立了自己的医学理论,成为一代名医。中梓在医疗上注重脾肾治理,江苏金坛有一名医王宇泰,年已八十,患脾泄,根据一般医理,泄病宜补,岂知愈补病势愈重,他便求教于中梓,中梓问明病源后对他说:“……[详细]
  姚埙(约1457-1503)字以和,号节庵,明代成化年间任太常寺卿。他的父亲姚敬,曾任过国子监助教。祖籍河南,他的祖辈随宋王朝南渡至浙江,后来迁至浦东周浦,当时,周浦还是个荒僻的村落,姚埙节衣缩食,广筑廛舍,并集资兴建永兴和积庆两座石桥。又浚义井,解决居民的饮水问题。接着,又招集商贾,逐渐形成了后来繁荣一时的周浦镇。当时民间流传着“先有姚家厅,后有周浦镇”的谚语。姚家厅即南荫堂,堂额为翰林院待诏文徵明所书,故姚氏后代至今仍以“南荫堂”为……[详细]
  秦裕伯(1296一1373)本县闸港人(今已划归上海县),字景容,号葵斋。祖父秦知柔,世居维杨(今扬州),元兵南来,宋室灭亡时,带领他的两个弟弟知立、知章避难至浦东,定居于闸港。裕伯是知柔的孙子,他的父亲秦良颢曾任元王朝浙江榷盐使,裕伯幼年时代,天资颖悟,学业优异。1344年(元至正四年)考中进土,累官至福建省郎中。当时,元末各地农民起义风起云涌,裕伯为避兵乱,遂弃官回籍。不久母亲病逝,裕伯守制在家。时值张士诚渡江攻下常熟、湖州、松江和……[详细]
  陆一鸣(1890~1951年) 陆一鸣,又名少锋、湘,浑名通天教主,江苏川沙(今上海浦东新区)人。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来沪,先当印刷所铸铅字工人。民国17年(1928年)起,即勾结流氓匪徒,组织反动帮会,广收徒众3千余人,与其子陆文龙横行闸北30多年。 抗日战争期间,陆叛国投敌,任“大东亚-同盟沪北区分会”会长、“第三联保长”等伪职。抗战胜利后,任“整编保甲委员”、“区民代表”、“警保联合巡防队主任”、“……[详细]
  王晓籁(1886~1967年) 王晓籁,名孝赉,别号得天,后改号晓来,浙江嵊县人。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加入光复会。不久,到上海经商,在其岳父楼映斋所开设的萧山通惠公、合义和两丝厂驻沪帐房任经理。清宣统二年(1910年),同王彬彦等创办闸北商团,并开办闸北商场和闸北工程局。稍后又独资及合伙开设大来、天来、泰来、春来等几家缫丝厂。宣统三年(1911年)辛亥革命上海光复时,王所在的闸北商团亦参加攻占北火车站。此后,同陈其美、蒋介石、……[详细]
  叶隐谷(1912~1991年) 叶隐谷,字遁斋,号江南一叶,别号逸翁,江苏川沙(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生前任境内上海市邮政局邮件转运处邮车押运员。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上海市书法家协会理事、上海市文史馆馆员。叶青年时,就“迷”上了篆刻、书法艺术。民国27年(1938年),当代著名金石、书画艺术家邓散木收他为入室弟子。在名师指点下,他刻苦钻研书法、篆刻艺术,即使是在任邮车押运员期间,在铁路运输的流动工作的条件下,也没有放弃对艺术的追求。每……[详细]
  林木为(1923~1992年) 林木为,江苏川沙(今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国35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闸北区图书馆第一任馆长。1956年,林任闸北区人民政府工商科科员,后任闸北区图书馆馆长。他积极筹建上海解放后闸北区第一家图书馆,从白手起家,建立起图书、报刊杂志阅览室,开展图书外借业务,组织书评和阅读辅导,举办故事会,设立图书资料咨询等。他深入街道,帮助兴办街道图书馆。林在建馆工作中做出成绩,得到市、区文化部门领导的好评。“文革”中,……[详细]
  周大根(1906~1938年)周大根,原名根发,又名秋萍,务农。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农历二月生。原籍今本县四团乡五墩村八队周家宅,后迁居今南汇县泥城乡千祥村。幼年就读于南汇大团小学,并毕业于南汇县立师范,回乡执教。民国15年九十月间,同赵天鹏、郭毅、宋益三、赵正林等五人,自称“五丁凿路”,从上海奔赴武汉,考入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黄埔六期)。次年上半年,周随同武汉分校学生编队,参加讨伐夏斗寅团武装叛乱的战斗。南昌起义后,历尽……[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