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上海市 > 浦东新区历史人物介绍8

浦东新区历史人物介绍8

  姜文光(1909-1941)又名姜耀,本县泥城人。7岁入学,1922年考进松江中学,1924年考进厦门的集美中学。1927年姜文光受进步书籍的影响,在校带头闹-,被国民党当局拘留,并开除出校。回沪后,当年就考进上海立达学院。由于费用昂贵,只读了2年,于1929年回乡,到泥城小学任教。同年,由吴仲超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南汇县委负责共青团工作。他和沈千祥等一起组织南汇县小学教员联合会,使泥城、同文2所小学成为中共地下党组织的活动基地。……[详细]
  朱焚(1909-1951)原名朱心园,又名朱明,本县三墩乡树园村人。父亲是晚清秀才,热心于地方教育,在家宅旁独资创建初等小学堂。朱焚在读初小时,父亲病逝。朱焚高小毕业后入黄渡乡师。1927年秋在本县的农村小学执教。1938年上海沦陷后,朱焚的二哥到皖南参加新四军。不久,朱焚也参加了普济乡自卫团。1943年朱焚任常备大队特务长,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5年部队北撤后,朱焚在华东野战军一纵队政治部联络材料科工作,后到政治部任秘书。1……[详细]
  王才林(1911-1943)本县盐仓乡立新村人。父母都是农民。才林自幼聪明。深感父母供他读书不易,所以学习十分刻苦,新陆师范毕业时,他的成绩是毕业生中的第一名。毕业后,先后在上海江湾虬江小学、塘桥塘畔小学任教。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王才林弃职返乡,参加“青年抗敌后援会”。后又到上海难民收容所从事抗日的组织、宣传工作,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初,在中共浦东工委的领导下,王才林与连柏生、林达等筹建南汇保卫团第四中队,王任中队副。第……[详细]
  张于道(1911-1944)原名张南明,新场镇人。抗战前,张于道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抗战开始,失学在家。张家是新场富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1938年,中共浦东工委根据“灰色隐蔽”方针,动员张于道利用其张信昌绸布店小开的社会地位,做抗日工作。1940年秋,张于道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张于道根据上级指示,帮助扩充地下武装。日伪县政府为增加税收,将一名极反动的外地人调任新场镇长。新场镇商号对增税极为不满,张于道根据中共浦东工委伪军工作委员……[详细]
  姚镜人(1911-1941)乳名根生,又名佐明。泥城乡兴隆村人。1919年至1925年他就读于家乡私塾,1927年在沈千祥的帮助下,入同文小学高年级读书,1929年入上海市敬业中学,1930年暑期返回乡里。此时正值沈千祥领导农民举行泥城-,他积极上街散发革命传单,张贴标语,宣传共产党的政治主张。-失败后,他被国民党反动派列入通缉名单,-离开家乡到奉贤青村港赵惠石医师处学医。抗日战争爆发后,镜人胸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毅然离乡去……[详细]
  沈光中(1914-1943)本县六灶镇人。沈光中又名沈鹤楼。17岁只身离家,在南京军事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他出于爱国热情,于1933年奔赴东北,参加东北抗日联军。严酷的斗争和恶劣的环境,使光中染上了重病。1936年他回上海治疗。1938年,沈光中回乡参加南汇县保卫第二中队,担任军事教官。1938年8月,到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简称“保卫四中”)担任教官。1939年3月4日,保卫四中中队副周毛纪企图叛变革命,用枪威迫中队长连柏生……[详细]
  王义生(1912-1941)又名长庚,本县盐仓乡人。青少年时代,先后就读于盐仓小学、六灶小学、周浦中学、上海中学、浦东中学。最后肄业于上海沪江大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王义生回家乡参加了“青年抗敌后援会”,从事抗日救亡宣传。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8年9月中旬,王义生根据中共浦东工委的指示,协助连柏生建立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简称“保卫四中”),王义生任政训员。1939年秋,“保卫四中”扩编为南汇县抗日自卫总团第二大队,王……[详细]
  杨定(1913—1943)又名杨志雄。本县老港乡日新村人。高小毕业后曾在家务农。16岁时到六灶嵇义泰杂货店当学徒,后回家经人介绍到小学任教,并经黄渡师范学校培训,取得合格学历证书。1934年7月,杨定自办朱路小学。他教学认真,热爱学生,得到县教育局的表彰。抗日战争爆发后,杨定积极投入抗日救亡运动。1938年夏秋之际,他加入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第二年,该中队扩编为抗日自卫总团第二大队,杨定任秘书。同年由朱君务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详细]
  徐学文(1913-1945)本县下沙乡人。其父是一个说书艺人,母亲务农,10岁入下沙小学读书,17岁小学毕业随父亲学习说书。徐学文自幼受父亲影响,喜爱习练武术,从武术名师学习。说书技艺亦很高,尤擅于说唱《天宝图》,有“活天宝图”之誉。1940年春,徐学文在下沙镇茶馆里说唱,说唱中嘲讽了土匪横行霸道的行为,土匪借故将徐学文抓到一农民家,关入空屋中。翌日上午,载着数十名日军的一艘汽艇开来,看守的土匪胆颤心惊地说:“你去吧,我们也要跑了。”徐……[详细]
  李雪舟(1913-1947)号秋水白萍,曾化名李逵,本县书院镇李雪村人。8岁入私塾,后入小学。1932年,拜大团镇一位中医为师。他立志“愿得杨枝一滴水,不羡人间万户侯”。决心用医术造福人民。学医期间,在其表姐夫中共党员鞠耐秋的引导下,开始接触革命思想,日军侵占浦东后,李雪舟目睹日军暴行,义愤填膺,他在诗中写道:“长夜漫漫何时旦,烽烟四起民涂炭。安得长风万里乘,杀尽倭奴心胸快。”1944年秋,李雪舟与中共浦东工委取得联系,联络当地10多名……[详细]
  曹福林(1914-1946)黄路镇北首曹家宅人。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把他送给张金鉴作养子,取名张云祥。7岁入黄家路私塾读书。12岁起,便随养父操持“道士”之业。1942年2月参加淞沪游击第五支队五大队,走上革命道路。在战斗中,曹福林英勇善战,曾二次负伤,194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特务大队任排长。抗日战争胜利后,随军北撤,调任新四军一纵三旅七团三营八连副连长。1946年6月,在解放泰安城等战斗中,曹福林先后荣获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详细]
  林达(1914—1947)原名林有璋,二灶泓人。上海新陆师范毕业。1937年11月,日军侵占上海后.有璋回到家乡。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自励。在中共浦东工作委员会的领导下,随连拍生一起创建了“南汇县保卫团第四中队”,后扩编为抗日自卫第二大队(简称“抗卫二大”)。林达先后任特务长、军需,同时兼长沟乡乡长,负责筹集部队的给养。1940年5月,林达奉命赴江南抗日救国军东路指挥部教导队受训。不久,被批准加入中国共产党。9月,林达回浦东,任“抗……[详细]
  马炳根(1915~1947)字良耜,祝桥乡金星村人。马炳根6岁时,随祖父学习《三字经》、《千字文》之类的启蒙读物。8岁时入毓秀小学。高小毕业后,因母亲多病,家中经济拮据,辍学到上海学生意。1933年,经长兄介绍,到-石药局武汉分局任职。他白天工作,晚上进武汉正风文学院学习,在那里接触了革命书籍,懂得了不少革命道理。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马炳根回家乡,在凉亭小学任教。1941年创办农童小学,吸收农家子弟入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淞沪……[详细]
  卫民(1917-1944)本县四团八甲卫家宅人。原名光弟。8岁入本村蒙馆读书,后进盐仓小学。1928年转入祝桥小学高小部。姐夫张闻天是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卫民自幼受到他的思想熏陶,向往革命。1937年底日军占领上海,次年,卫民参加中共浦东工委组建的抗日队伍,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南汇县抗日自卫团第二大队文化教员,淞沪游击队第五支队常备大队二中队指导员和第二训练部副指导员等职。卫民在战斗中,身先士卒,英勇作战。1943……[详细]
  乔小山(1919-1947)坦直乡蒋桥村人。幼年时在园南小学读书,毕业后在家务农。1940年春,中共浦东工委组织农民抗日协会,乔小山参加七灶乡农抗组织,积极开展抗日宣传活动,并多次参加除奸斗争。194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冬,党组织安排他在新场镇洪桥南开一茶馆,作为秘密联络点。在-下,他观风察色,避开敌人耳目,完成接待联络任务。1942年8月,日军进行大规模清乡扫荡,中共浦东工委决定乔小山随部队到浙东,并参加浦东民训班学习。学习……[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