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历史事件_平津战役 相关人物介绍(12)

历史事件_平津战役 相关人物介绍(12)

  平津战役(中国大陆称作平津战役,台湾称作平津会战)是国共内战“三大战役”之一,1948年11月29日开始,1949年1月31日结束,共63天。林彪罗荣桓、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
  平津战役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的最后一个战役。
  张又民(1910~1996)涞源南关村人。出生于书香门第。其父张彭魁是涞源县知名文人,在抗日战争中做出很大贡献。在其父教育影响下,张又民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1937年初考入河北第八中学,在校期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涞源县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回到故乡,投身抗日斗争,任涞源县抗日民主政府第八区区长等职,他发动群众,依靠群众,积极支持八路军主力部队同日军作战,为涞源抗日根……[详细]
  罗玉川(1909~1989)满城宋贾村人。青年学生时期投身革命,1930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6年前一直以教员身份为掩护积极从事地下革命活动。1937年到1949年,历任中共满城县工委书记,晋察冀三地委宣传部长,冀中八地委组织部长、四地委书记,冀中行政公署主任,河北省人民政府副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一直在冀中平原坚持抗战。抗日战争胜利后,领导冀中人民进行土地改革,组织发展生产,动员群众参军参战……[详细]
  李国春(1926~2005)雄县红西楼村人。1945年10月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期间在冀中第十军分区文工队、河北省军分区文工团任职,自编自演了许多讴歌战斗英雄模范事迹的曲段,两次立二等功。新中国成立后,先后任河北省文联筹委会说唱组副组长、省曲艺团团长、中国曲艺家协会理事、省艺术研究所调研员、省曲艺家协会副主席及河北省文联常委、省戏曲研究室副主任、《中国曲艺志·河北卷》主编、晋察冀文艺研究会常务理事……[详细]
  张帆(1919~2002)原名张英池。清苑东闾人。1937年保定育德中学毕业,1938年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1939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抗大毕业后,在晋察冀通讯社(新华社晋察冀分社)、晋察冀日报社先后任特派记者、组长、编委,在残酷的敌后抗日战场,长期追随邓拓转战太行山区。在察南、雁北、五台山和冀中平原抗日前线采访,以笔当枪抗击敌军。曾化装进入日本侵略军占领的天津市区,在敌伪刺刀下进行采……[详细]
  魏炳山(1897~1975)清苑南宋村人。20岁学唱西河大鼓,主要在北京、天津、保定一带卖艺为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魏炳山在共产党领导下,负责村内抗日宣传。他口齿伶俐,又会说书,连说带讲,走到哪儿便说唱到哪儿,一曲新词《妻子送郎上战场》,对动员青壮年参军参战起了很大鼓动作用。194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2年,南宋村被日军侵占,他以说书的名义打入岗楼,不但掩护了抗日人员的工作,还说服伪军班长张……[详细]
  白连喜(1920~1950)化名李振东。满城北章村(今属保定市新市区)人。参加革命后,在满城县人民武装委员会工作,带领民兵与敌人作斗争。1948年春,担任冀察地区昌顺县政府秘书兼县粮食局局长。同年8月,调任昌顺县南口镇镇长。平津战役开始后,昌顺县驻军较多,南口镇成为全县转运粮草的集中地,每天约有20万斤马草,用火车从张家口运到南口,然后再用人畜力车运往县内各供销点,以供应各地驻军急需。他的工作任务……[详细]
  李来(1917~1971)涞水墩台村人。因生活贫困,12岁即给地主当长工。1939年,瞒着父母参加了八路军。在部队由战士、班长逐步升任到团长。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以及抗美援朝期间,先后立功数十次(仅其家中收到的部分立功喜报与荣誉证书即有20余件),其中在解放战争三大战役中立大功三次。为此,涞水县人民政府于1950年授予其父母一块刻有“贵子功臣”的金字庆功匾。匾的上款有县长杜恩荣写的“李来因作战英勇果……[详细]
  黄甫俊(1917~1948)江西上饶人。1932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参加了长征。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历任政治干事、政治指导员、政治教导员、保满支队长、新二团副团长、三十四团团长等职。任保满支队支队长时,率部转战于保满地区,足迹踏遍满城全县。1945年夏,在南、北奇(村)伏击战中,活捉伪联队长陶哲生。9月率新二团解放满城县城,进一步解放满城全境,使全县人民获得解放。1948年春奉命率三十四……[详细]
  刘希彬(1915~1951)完县(今顺平)导务村人。1937年10月在寨子村参加八路军。抗日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第三军分区骑兵团连指导员、副营长、营教导员、团副政委。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后,赴东北松花江任解放军第四十二军一二五师三七四团政委。平津战役结束后,南下渡江直至海南岛。1950年10月首批赴朝参加抗美援朝战争,1951年3月在朝鲜平章里战斗中壮烈牺牲。……[详细]
  李济林(1892~1970)安国西章令村人。自幼家境贫寒,成年后以扛长工为生。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担任地下交通员。1947年新保安战役前,年过五旬的李济林报名支前未批准,他只身赶到支前民工团驻地,硬抢了一副担架。每逢行军,他一路上总拾一大捆柴草,到宿营地后抢着为民工、伤员烧洗脚水、做饭。战斗中,李济林不顾自己安危,从火线上救出9名伤员。在抬送伤员途中遇敌机扫射轰炸,李济林用身体护住伤员。伤员……[详细]
  王亚夫(1921~1988),伏六乡太里村人。1937年3月在合阳中学加入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同年11月进入安吴堡“青训班”学习,后转入延安陕北公学。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5月进入延安抗日军政大学学习。“抗大”毕业后分配至冀察军区挺进军司令部工作,后历任平北军分区司令部参谋、平北军分区昌延大队七中队指导员、一中队中队长、武工队队长、昌延大队副政委。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冀热察辽五旅十三团、独二……[详细]
  李楚离(1903-2000),男,汉族,1903年2月28日生,河北省元氏县人。农民家庭出身。原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委员。早年高小毕业后考入保定育德中学。入校后很快接受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1924年10月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考入西北国立大学,开始做党的工作。1925年6月考入北京大学学习,并担任北大平民夜校教员。投身革命1926年12月投笔从戎,参加北伐,任国民革命军新编第一师第一团干事。1……[详细]
  黄华(1913年1月25日-2010年11月24日),曾用名王汝梅。河北磁县人,中国外交家,燕京大学毕业,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务委员,外交部部长,宋庆龄基金会主席。物生平黄华同志1913年1月出生于河北磁县。他从中学时代起就追求进步,接受革命思想的启蒙。1929年考入东北交通大学预科,开始阅读科学社会主……[详细]
  董占林(1923.11—),男,直隶房山(今属北京)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中将军衔。解放战争时期,曾任晋察热辽军区某团团长,东北野战军某团团长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陆军第54军教导大队大队长,陆军第54军第130师长,陆军第54军副军长,陆军第11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参谋长,陆军第47军军长,兰州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荣获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详细]
  周桂科(1903—1977)周桂科,新余市下村镇罕坑村人人。幼年父母双亡,从小替人放牛、做工。1930年9月,在水北加入中国工农红军,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在广昌等苏区坚持游击战争。1934年参加长征,历任班长、事务长、军需科长、厂长、站长、军械科长等职。1955年离职在九江干休所休养。1934年,周桂科在长征先头部队担负着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的任务,多次救起落水与陷进草地泥坑的战友。在突破腊子……[详细]
  张治银(1920-2008),河南省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人。1920年出生于新县箭厂河乡竹林村段家冲一户贫苦农民家庭。幼年家贫,在家中帮父母干农活和为地主放牛为生。1933年1月参加红军,被编入黄安县(今红安县)三区便衣队任战士。坚持南方三年游击战争。1936年7月,调鄂东北道委任勤务员、战士。抗日战争爆发后,张治银被调至新四军第四支队经理处工作。1938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7月任班长。……[详细]
  张子敬(1921-1950),平谷县烟筒岭村人。1940年2月参加八路军,后任班长。9月在蓟县与日军作战中负伤,回家疗养,愈后回队,任爆破排长,并加人中国共产党。1942年攻打兴隆,炸毁日军六七个碉堡和炮楼,立大功一次,升为连长。1947年攻打锦州立功,任营长。后参加平津战役。1950年奉命进入广西剿匪。3月19日,遭土匪袭击,他组织部队突围,弹尽后,一群匪徒冲到他跟前,他搬起石头将一匪徒砸伤,夺……[详细]
  张德祥(1906-1950),号瑞亭,籍贯房山县岩上村。家贫。目不识丁。小时曾为人耕牧。年近二十投身行伍,约年余私逃归乡。未数月,复入兵戎。延三年,告长假辞归,以种田及经营杂货店为生。1937年日军入侵,地方杂色武装蜂起,祥觑隙混迹其间,朝秦而暮楚,数易其主,后投身孔海亭(孔宪江)部。翌年,孔携部二三百余投附日寇,祥遂成日人鹰犬。1940年,任日伪房山县警备队中队长。尔后,率队相继驻大次洛、天开、……[详细]
  张宝库(?-1981),大庆市大同街人,1947年参军,参加辽沈战役、平津战役,转战东北、华北。于1980年从部队转业到地方,任大同区“革命委员会”副主任、区人大副主任等职。因病于1981年逝世。(大同区志)……[详细]
  池育华是1935年壮烈牺牲的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委员、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的妻子。2005年4月24日8时30分,在兴国县茶园乡教富村,红军遗孀池育华安详地闭上了眼睛,带着对丈夫李才莲的深情眷恋走完了95年的人生历程,而她对革命的坚定信念将更加激励将军县的儿女。临终前,她拉着养子李左高的手说:“才莲会回来的,你要好好搞好生产。”1920年,9岁的池育华在茶园乡教富村的李家当了童养媳,她的“丈夫”就是……[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