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维(1913.5.22-2001.10.4),固体力学家。北京市人。1933年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获工学士学位。1938年获英国伦敦帝国理工学院工学硕士学位。1944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学校工程博士学位。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三次参加我国科技长远发展规划并任土木建筑水利组组长和力学组副组长,推动了我国某些新兴学科的建立和发展。长期从事结构力学和固体力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为……[详细] |
107、卢柯 中国科学院院士 卢柯(1965年5月23日—),出生于甘肃华池。材料科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1年加入九三学社。九三学社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常委。卢柯出生在地处偏远山区的甘肃省华池县,直到去庆阳一中读高中,他才从山区走出来。卢柯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对卢柯的管教很严厉,但这并没有束缚住卢柯聪明调皮的天性。1981年,16岁的卢柯考取华东工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攻……[详细] |
胡济民(1919.1.6—1998.9.9) 江苏如皋人。著名的核科学家和教育家,是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创始人之一。 父亲胡兆沂先生早年曾留学日本学法律,辛亥革命前曾在山东作过几年法官,辛亥革命后在北京或上海当律师。胡济民儿时在家跟老先生学识字,十岁在上海小学插班念五年级,中学进了大同大学的附属中学,其中初中二年级是在南通中学念的。1937年秋,胡济民考上了浙江大学化学系,胡济民在二年级就从……[详细] |
丁舜年,(1910.12.4-2004.9.20),电机工程学家。原籍浙江长兴,生于江苏泰兴。193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机械工业局机械电子工程师进修大学电气学院名誉院长、高级工程师(一级工程师)。主持设计了国内自制最大的交流同步发电机,低噪声新型“华生”牌电扇。主持筹建上海电机厂,领导闵行电机新厂设计工作。领导设计了国内最大的高速感应电动机,研制成功无轨电车直流牵引电机。建立了一机部系统内……[详细] |
屠善澄(1923.08.12- )自动控制专家。浙江省嘉兴市人。1945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电机工程系,1953年获美国康奈尔大学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技术顾问。在试验通信卫星研制工作中,任控制系统主任设计师。主持控制系统研制和飞行试验全过程。在通信卫星飞行试验过程中,为提高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轨道的高度及解决第二颗试验通信卫星蓄电池过热故障控制系统做出了重大贡献。试验通信卫星控制系统运行……[详细] |
111、庄逢辰 中国科学院院士 庄逢辰,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1932年1月28日生于江苏常州。1956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动力机械系。装备指挥技术学院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创立了液体推进剂高压蒸发模型,研究了高压相平衡和流体热力学性质的非理想性、汽液界面运动和过程的非定常性以及推进剂的分解和离解反应,提出了自燃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燃烧过程计算综合模型,得出了该型发动机的燃烧性能变化规律;研究成功M……[详细] |
112、周永茂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周永茂(1931.5.15- )核反应堆工程专家。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人。1955年毕业于上海国立交通大学。1958年原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核能进修班毕业。中国中原对外工程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在反应堆工程和科技第一线从事设计、研究和建设工作,承担并完成了国家交给的许多核科研任务:完成了“双流程堆芯”潜艇核动力堆本体的早期设计方案;主持开展了为生产堆、动力堆、游泳池堆的燃料元件与氚靶元件的首次国产工……[详细] |
113、胡光镇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胡光镇(1927.8.26- )电子工程及通信技术专家。出生于江苏省松江(现属上海市)。1948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先后在民航局、电子部和总参等研究部门工作,历任主任工程师、总工程师及研究员等职务。长期致力于通信电子技术研究,20世纪60年代率先研制出多种全晶体管化多路通信设备,70年代研究数据通信技术,建成数据传输系统,80年代以来一直跟踪卫星通信技术及数字网技术,在建设系统工程中作出重要贡献……[详细] |
114、翁史烈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翁史烈(1932.5.21- )热力涡轮机专家。浙江省宁波市人。1952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1962年原苏联列宁格勒造船学院研究生毕业获科学技术副博士学位。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主持承担了我国航空涡轮风扇发动机的多用途改型研制。开拓我国新一代热力发动机,提高现代化水平。研制成我国第一台陶瓷绝热涡轮复合柴油机原理样机,完成了我国第一批增压器陶瓷涡轮转子的设计和试验台建设。在他的主持和组织下,从80年代……[详细] |
115、赵梓森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赵梓森(1932.2.4- )光纤通信专家。广东省中山市人。195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国家光纤通信技术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委员会主任、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高级技术顾问、邮电部科技委委员。早在1973年就建议开展光纤通信技术的研究,并提出正确的技术路线,参与起草了我国“六五”、“七五”、“八五”、“九五”光纤通信攻关计划,为我国光纤通信发展少走弯路起了决定性作用。在70年代末,组织研制生产出我国的首批……[详细] |
116、关兴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关兴亚(1932.2.7- )石油化工专家。辽宁省沈阳市人。1955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上海石油化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从六十年代初开始长期从事-生产工艺及催化剂的研究开发。七十年代在我国建成12套-中小型生产装置,填补了我国在氨氧化领域的技术空白。八十年代初在中石化集团公司领导下,组织了研究、设计、高校和工厂等部门参加的-成套技术国产化的攻关。开发出MB-82、MB-86、MB-……[详细] |
117、曾恒一 中国工程院院士·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曾恒一(1939.9.22- )海洋石油工程专家。1939年生于重庆。196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现任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副总工程师、国家能源深水油气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他是海洋工程技术领域开拓者之一,1989年被授予“中国工程设计大师”称号。四十多年来为我国海洋油气开发工程、重大工程装备设计及深水技术的突破做出了贡献。主持设计我国第一艘新型单点系泊浮式生产储油船(……[详细] |
李文采,(1906.9.9-2000.3.1),钢铁冶金学家。湖南永顺人。193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冶金工业部北京钢铁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1949年后,参加上海区的重工业企业的接管工作,整顿上海各钢铁厂,组成了上海国营钢铁公司。还规划了沪、杭、宁的电力网工程。1954-1958年期间,配合各大钢铁联合企业的矿石、煤焦、耐火材料检验等方面的基本建设工程的需要,组织领导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工作。首次在……[详细] |
顾夏声(1918年5月6日—2012年2月6日),出生于江苏无锡。环境工程学家。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81年加入九三学社。顾夏声于1918年5月6日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辈多在教育界和工程界工作,对顾夏声影响较大。20世纪30年代初,他就读于上海大同大学附中时,就决定上大学时报考工科。当时上海交通大学名声极大,是报考工科学生最向往的大学,顾夏声也是梦寐以求。1936年……[详细] |
沈珠江,(1933.1.25-2006.10.2),岩土工程专家。浙江慈溪人。1953年毕业于华东水利学院(河海大学),1960年获莫斯科建筑工程学院副博士学位。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清华大学水利水电工程系教授。早年把苏联学者的静力分析理论和美国学者的运动分析理论结合起来,建立了土体极限分析理论,并提出了软土地基稳定分析的有效固结应力法。70年代后从事土体本构模型及数值计算方法研究,提出过……[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