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本义是兵器。在春秋的青铜器上的铭文刘字,像手执两刀作解剖的形状,是一种屠刀,是刘部落所崇拜的原始图腾。早期的刘氏族还以刘树为社树,即图腾树。刘树在古代称榴树,即野生石榴。刘氏中仍保留喜好在庭院中栽种石榴的风俗。后来发展为部落的名称和地名,进而演化为国名和姓氏。 |
刘健 (1433年2月27日 —1526年12月9日 ),字希贤,号晦庵。洛阳(今河南洛阳) 人。明朝中期名臣、内阁首辅。师从于薛瑄,明英宗天顺四年(1460年)进士,先后为官于英宗、宪宗、孝宗、武宗,为四朝元老。刘健入阁十九年,任首辅八年,对明朝中叶弘治、正德两朝政治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他崇儒兴学,注重实务。居官敢言,极陈怠政之失,指出财政困难之原因在于斋醮、织价、冗官、营造之浪费。正德初,……[详细] |
刘鄩(xún,861-923),山东密州安丘人,五代时后梁名将,有“一步百计”之称。刘鄩死后,被诏梁末帝追赠为中书令,时年63岁。世代为官,父刘融在唐末曾为工部尚书。刘鄩幼有大志,好兵略,喜欢涉猎史传。唐朝中和年间,入伍从军为青州节度使王敬武的小校。王敬武死后,三军推其子王师范为留后,朝廷命崔安潜来镇守青州,棣州刺史张蟾密谋袭击王师范,王师范命都指挥使卢宏攻棣州,卢宏反与蟾通,密谋回军袭击王师范。……[详细] |
汉和帝刘肇(79年—106年2月13日),东汉第四位皇帝(89年—105年在位),在位17年,享年27岁,他是章帝次子,死后谥号为孝和皇帝,庙号穆宗,葬于慎陵。他即位时,只有10岁,由母后窦太后执政,从此汉朝由稳转乱,进入外戚、宦官相继掌权的时期,和帝在位时期东汉日益衰败,窦太后排斥异己,让弟弟窦宪掌权,窦家人一犯法,窦太后就再三庇护,窦氏的专横跋扈,引起汉和帝的不满。永元四年壬辰年六月二十三日(……[详细] |
宋武帝刘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别名刘德舆、刘下邳、奇奴、寄奴,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统一南方,北伐中原,改革弊政;后因功高震主,篡晋自立,建立南朝宋政权。刘裕先后消灭刘毅、孙恩、卢循、桓楚、谯蜀、司马休之等0割据势力,使南方出现百年未有的统一局面。永初三年(422年),刘裕患病,于五月癸亥日(6月26日)去世,享年六十岁,庙号高祖,谥为武皇帝,葬在初宁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刘……[详细] |
刘勰(约465年—520年),字彦和,生活于南北朝时期的南朝齐和梁代,中国历史上的文学理论家、文学批评家。汉族,生于京口(今镇江),祖籍山东莒县(今山东省莒县)东莞镇大沈庄(大沈刘庄)。他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晚年在山东莒县浮来山创办(北)定林寺。刘勰虽任多种官职,但其名不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地位。南北朝宋泰始初年(公元465年),刘……[详细] |
刘锦棠(1844-1894)字毅斋,山枣城江村人。儿时仅入私塾数月,咸丰九年赴江西投督父刘松山老湘营,先后在江西、安徽镇压太平军,累授知县、直隶知州衔。同治五年(1866)镇压河南等地捻军及回族起义军,累升知府及巡守道。九年正月,其叔被回军马化龙部击毙,他以三品章京接统军务。十一年五月,回湘乡募兵。七月返营,先后镇压肃州马文禄、循化马桂源、马本源、焦伟、河州闵殿臣等三起回民起义。十三年任西宁兵备道……[详细] |
刘縯(公元前16年─公元23年),字伯升,南阳蔡阳人,汉景帝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兄长。新朝末年,他与刘秀等率数千人起义,号舂陵军,自称柱天都部,后加入绿林军。更始政权建立后,任大司徒,封汉信侯。后被更始帝刘玄猜忌,以杀其下属刘稷为诱饵引他前来理论。与他有隙的李轶和朱鲔建议刘玄乘此时机诛杀刘縯,于是刘縯与刘稷同日遇难。刘秀建立东汉后,追谥他为齐武王。有二子:刘章、刘兴。好侠养士刘縯……[详细] |
刘志丹(1903~1936)名景桂,字子丹〔后改名志丹),今志丹县金鼎乡芦子沟村人。祖父刘士杰系清同治年间(1862~1874)拔贡。父亲刘培基,清末秀才,曾作金佛坪民团团总张杰儒副官,金汤小学教员,后担任陕甘宁边区政府第二届参议会议员、常驻议员。志丹兄弟5人,排行老大。7岁时随父读书,后转入永宁山高级小学,民国11年(1922),考入榆林中学。志丹在共产党员教员魏野畴、李子洲启发下,阅读《共产党……[详细] |
刘熙(生卒年不详),或称刘熹,字成国,北海(今山东昌乐)人,官至南安太守。东汉经学家,训诂学家。生当汉末桓、灵之世,献帝建安中曾避地交州。据陈寿《三国志》说,吴人程秉、薛综、蜀人许慈都曾从熙问学。著有《释名》和《孟子注》,其中《释名》是我国重要的训诂著作,在后代有很大影响。《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载,韦曜(即韦昭,晋人避司马昭讳,改作曜)在狱中上 书称:“又见刘熙所作《释名》,信多佳者。”韦昭入……[详细] |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 。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因咏《落梅》诗得罪朝廷,闲废十年。后通判潮州,改吉州。理宗端……[详细] |
刘殷,字长盛,新兴(今山西忻州北)人,东汉光禄大夫刘陵玄孙,十六国时期前赵名士、官员。刘殷七岁丧父,居丧悲哀过于礼制,服丧三年,从不露齿而笑。弱冠之年,便已博学精通经史,综合归纳各家之言,文章诗赋无不备览。性情洒脱,有济世之志,节俭而不鄙陋,清约而不孤高。州郡、朝廷征召任职,都推辞不就任。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任大司马军谘祭酒,后改任新兴太守,刑罚明察表彰善美,很有政绩。永嘉五年(311年),刘殷正……[详细] |
刘祎之(631年-687年6月22日),字希美,中国唐朝大臣、唐睿宗第一次在位时的宰相。他开始是睿宗母亲武太后(武则天)的谋士,但因为他劝说太后交权给皇帝惹怒了太后,687年,武则天逼他自杀。刘祎之生于唐太宗贞观五年(631年),他的祖父刘兴宗是南朝陈的鄱阳王咨议参军,他的父亲刘子翼历任隋朝、唐朝秘书监和著作郎,死在唐太宗的儿子唐高宗永徽初年。刘祎之以文章知名,与孟利贞、高智周、郭正一并称为刘、孟……[详细] |
刘隆(?-57),字元伯,汉族,南阳(治今河南南阳)人,汉朝安众侯的宗室,因父亲参加反王莽活动,被灭族,刘隆仅以身免。 长大后参加反对王莽政权的活动,后投奔刘秀,久经战阵,协助刘秀建立东汉,是东汉中兴名将,“云台二十八将”中排名第十六。早期经历刘隆出生在西汉末年,当时王莽专权,加紧篡夺汉室江山,公元6年(西汉居摄元年)四月,安众候刘崇起兵反对王莽。刘隆的父亲刘礼参与了这次军事行动,行动失败之后,被……[详细] |
刘玄(?—25年),字圣公,南阳舂陵(今湖北枣阳西南)人,西汉皇族后裔,汉景帝刘启之子长沙定王刘发之后,东汉光武帝刘秀的族兄 ,更始政权建立者。公元23年,刘玄被绿林军在淯水(今南阳白河)之滨拥立为皇帝,年号更始,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更始帝。同年新朝灭亡,刘玄入主长安,成为天下之主。公元25年,更始政权在赤眉军和刘秀大军的两路夹击之下,土崩瓦解,刘玄向赤眉军出降,献出传国玉玺,更始政权灭亡。不久,刘……[详细] |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高祖刘邦第四子,母薄姬,汉惠帝刘盈之弟,西汉第五位皇帝。前196年,汉高祖镇压了陈豨叛乱后,封刘恒为代王,其为人宽容平和,在政治上保持低调。汉高祖死后,吕后专权,诸吕掌握朝廷军政大权。前180年,吕后一死,太尉周勃、丞相陈平等大臣把诸吕一网打尽,迎立代王刘恒入京为帝,是为汉文帝。 汉文帝即位后,励精图治,兴修水利,衣着朴素,废除肉刑,使汉朝进入强盛安定的时期……[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