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的本义是房舍。后来演化为第一人称“我”和富余之“余”,这均为房舍的引申之义,余人居住的地方带余字,建立的城堡称为余邑,最后发展为带余的国和姓。 |
余阙(1303-1358) 元末官吏。元唐兀人,字廷心,一字天心,世居河西武威(今属甘肃),生于庐州(今安徽合肥)。元统进士。授泗州同知,入为翰林应奉,转刑部主事。旋弃官归,复召入为翰林修撰,与修辽、金、宋三史。历监察御史、礼部员外郎,出为湖广行省郎中,累迁浙东佥宪。至正十二年(1352),权淮西宣慰副使,守安庆。历都元帅、江淮行省参知政事。十七年秋,拜淮南行省左。次年初,天完红巾军将赵普胜、陈……[详细] |
余国柱,字两石,清朝一代名臣,正一品衔。湖北大冶人,顺治九年进士,康熙年间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吏部尚书。余国柱幼年丧父,家境贫寒,寄养在舅父家,住在铁山盛洪卿。舅父非常喜爱他,送他到东方山学堂读书。余国柱聪明过人,深得老师喜爱,他的老师姓陆,大冶县祝家庄人,进士出身。余国柱对老师所授的《四书》、《五经》过目不忘,别的学童还没背熟课文,余国柱读几遍就记住了,每天早早地放了学。有一天早上,余国柱早早地来……[详细] |
余五婆(?一1133),九里坑(今属马金镇杨和村)人,摩尼教徒。宋宣和三年(1121),淳安方腊起义被镇压之后,余在家乡奉行摩尼教,宣传建祠庙,修桥梁和本教功行;主张“驱-之暗,达性善之明’,颇得人心,入教者甚众。绍兴三年(1133)三月,余与遂安县摩尼教徒缪罗置武器组织起义。宫府闻之,张贴告示,企图瓦解。不久,诏衢州守臣汪思温追捕,官兵追至九里坑,五婆率起义教徒转移至遂安白马源。官兵又迫至白马……[详细] |
余叔岩,男,京剧老生。湖北省罗田县人,生于北京。谱名第祺,字小云,官名叔巌,巌与岩通,巌字笔画太多,所以常用“岩”代替。余三胜之孙,余紫云之子。余叔岩在全面继承谭(鑫培)派艺术的基础上,以丰富的演唱技巧进行了较大的发展与创造,成为“新谭派”的代表人物,世称“余派”。诞辰:1890年11月28日,光绪十六年(庚寅)十月十七日;逝世:1943年5月19日,农历癸未年四月十六日;余叔岩幼从吴联奎学京剧老……[详细] |
余诚(1884─1910),又名仲勉、淑潢,字简斋,号思父,张家畈人。1902年县试名列前茅,次年中副贡,就读于武汉。1904年留学日本。1905年秋,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孙中山派其主持湖北盟务。后回武汉与刘静庵合作以“日知会”会址为活动基地,发展同盟会员,并深入黄冈、麻城等地倡导改良教育,发动群众剪辫,动员妇女放足。1906年春,为中国公学募款,并与刘办留东预备学校,亲自执教。同年秋,湖南萍醴……[详细] |
余良鳌(1881—1930),名鲲,字电球,安徽省潜山县横中乡人。1906年,余良鳌考入安庆高等学堂。这时.他在孙中山民主思想的影响下,积极参与有关民主革命的宣传活动,结果被学校开除。但他矢志不渝,本着“学以救国”的信念,将妻儿寄托于岳父家,并出卖了分家所得的二斗五升稻田,只身转入两江师范学习。此时,民主革命思潮蓬勃发展,“剪辫放足”新风兴起。余良鳌带头剪去头上的辫子,因此。遭到清军的追捕,他藏进……[详细] |
余日章(1882~1936年),原籍湖北蒲圻,生于武昌城。父文卿为中华圣公会 会长。自幼入教,就读于教堂附设小学。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入武昌文华书院,曾参 与日知会革命宣传活动。1905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返武昌任文华书院备馆英文教 席。1907年1月,日知会负责人刘静庵被捕,余参与营救工作。后得圣 公会美籍主教-施帮助,赴美入哈佛大学攻读教育科。宣统二年(1910年)毕业,获博 士学……[详细] |
余文涵,字复源,乳名学成,名润如,笔名惠波、大涛,1918年3月出生于四川省长宁县开佛乡一个地主家庭。弟兄六人,余文涵居长。余文涵儿时由母亲罗氏教识字,读小学时即显露出超常的天赋。在一个大雪冬夜,师生围炉烤火,校长问有何感想,余文涵沉吟片刻即抢先口诵四句:纷纷风雨雪花飞,弟子从师把火围,促膝相谈情洽洽,不闻更漏已三催。师生们拍手称好。1932年余文涵入成都南薰中学,时值日本侵略中国,他发动同学组织……[详细] |
余少杰(1907~1928),广东省鹤山县(今高鹤县)人。黄埔军校第三期学员。1925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3月,经中共广东区委分配到广西南宁工作。5月。中共广西党组织派他到驻平马镇的国民革命军第十六军(军长范石生)军部任职,被任命为军部政治部秘书,是第一个到右江地区开展革命活动的中共党员。 6月间,林凤乡明德小学师生到平马镇作反-污吏、反土豪劣绅的化妆宣传,受到县警的阻拦,他以国民革……[详细] |
余俊贤(1901—1994),家名其英,别号一帆,平远县坝头上竹园村人。由于父亲早逝,家境所迫,余俊贤高小毕业尚差1年便辍学,在其叔父经营的盐米商号帮工,靠些微收入,以减轻家庭负担。1年后再返校学习,始得完成高小学业。后来,考入平远中学就读。1923年考取国立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后改为广东大学继改为中山大学)文史学科。在学期间,经常聆听孙中山关于-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等方面的演讲,深受……[详细] |
余明(1914~1990)原名余嗣明,金寨县桃岭乡人,幼时家庭贫苦。民国18 年(1929年)5 月,余明在家乡参加了立夏节起义。9 月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二年11 月参加红军。民国22 年1 月,随部队编入红二十五军七十四师任通讯员。同年10 月,由团转为中共正式党员。在鄂豫皖边区3 年游击战争时期,余明历任光山县沙河便衣队政治指导员、鄂东北三路游击师手枪队指导员等职。抗日战争爆发后,鄂豫……[详细] |
余联沅(1844~1901年),晚清政治人物。字晋珊,湖北孝感县人。18岁中举,光绪三年(1877年)中榜眼,授翰林院编修、充国史馆协修,后由御史升巡城御史、四川监察御史、江西按察使,浙江巡抚,1899年任福建布政使,后调淞、沪、太兵备道。上海道任上,抗旨以中方首席代表与各国领事签订《东南互保条约》,是大清帝国处在风雨飘摇中的头号风云人物。余联沅一生为民请命,多次赈济灾民。在朝为官,国内职务治理有……[详细] |
余国祯,名治平,又名明清,化名杨建寒,1907年6月26日出生于四川省资阳县南津驿乡下,后迁居镇上。余国祯幼年时,家境清贫。父亲余炳章借0在镇上开简易染房,从事手工劳动,母亲纺纱织布,加上年迈的祖父母,全家三代五口,长年累月挣扎在饥饿线上。1917年,余国祯刚满10岁。父母见他在干杂活间隙向人求教识字,有志向学,便节衣缩食,送他到镇上一家私塾读书。他发奋攻读,品学皆优。为了节省纸墨,余国祯常常独自……[详细] |
余天云,又名福生,1911年农历十一月二十一日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紫云乡大余家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父亲余正启,继承祖业二斗田,一般年景收稻谷四担,遇灾只收二三担;另租种田铺余家族公田,一年只收三担谷子,一半交租;自家无柴山,每次行程十余里,到五岭山砍柴。母亲闵氏,系紫云张家河村王家畈人,自到余家后,为养家糊口常年在家纺棉织布,种菜喂猪,农闲帮人家纺线。余天云7岁那年,父亲送他到徐家塘一所私……[详细] |
余曼白(1918—1968年),名超,字立寰,号祥雯;因推崇齐白石、苏曼殊,遂改名曼白,竹山县田家坝人。幼年家贫,只读两年私塾,喜雕刻、书画。1940年后,颠沛于以东一带,开始艰苦的自学生涯。1946年,流落四川达县,以经营书刊、字画为业并致力剪纸技艺,尤善人物剪纸,后迁自贡市定居,继续钻研。新中国成立后,技艺得到充分发挥。1955年,当选为自贡市政协委员,中国美书家协会四川分会会员。同年编成《剪……[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