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文泰(505~556年),亦名黑獭。西魏政权的执政大臣、北周朝奠基者,是南北朝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属鲜卑族宇文氏,家于代郡武川镇(今内蒙古自治区武川县西)。他经营关中多年,实行改革,促进鲜卑族政治汉化,使西魏国力迅速强盛,为北周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北魏永熙三年(534)初,关西大行台贺拔岳被部将侯莫陈悦刺死。宇文泰时为武卫将军、夏州刺史,他以替贺拔岳报仇为号召,统领了贺拔岳的部队,攻杀了侯……[详细] |
周武帝宇文邕(543年-578年),字祢罗突,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第三位皇帝,代表作有《象经》。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宇文护立17岁的宇文邕为帝;宇文邕在位期间诛杀权臣宇文护,灭北齐;整顿吏治,改革图强;发明北周象戏等。宣政元年(578年),宇文邕在亲征突厥的途中病倒,在回到洛阳当天就病逝了,时年三十六岁,谥号武皇帝,庙号高祖,葬于孝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西魏大统九年(543年),宇文邕出生于……[详细] |
宇文贵(?~567年),字永贵,鲜卑族。北周朝大臣。其祖籍在昌黎大棘(即今辽宁义县境),后迁居夏州(今陕西横山县西)。他在少年时代拜师读经史,后来有志于建功立业,便弃文习武。北魏孝明帝正光末年,北方六镇的军民不堪忍受镇将的剥削,终于爆发了大起义,长城内外的六镇地区迅速为起义军所控制。当沃野镇的破六韩拔陵起义军攻夏州时,夏州刺史源子雍召宇文贵守城,授统军之职。后宇文贵又在尔朱荣的部下参加镇压葛荣起义……[详细] |
宇文宪(544年-578年),字毗贺突,代郡武川(今内蒙古武川西)人,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五子。初封涪城县公,后晋封安城郡公。孝闵帝即位,授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明帝即位,授任大将军。武成初年,任益州总管兼益、宁、巴、泸等二十四州诸军事及益州刺史,晋封齐国公,食邑一万户。十六岁时,镇服蜀地,安抚治理井井有条,诉讼集于一身而不见疲倦。蜀人感激他共同立碑,称颂其功德。保定年间,征召回京,任雍……[详细] |
北周宣帝宇文赟(559年-580年),别名宇文乾伯,鲜卑族人,南北朝时期北周第四位皇帝,周武帝宇文邕长子。宇文赟即位之后,沉湎酒色,最后甚至五位皇后并立,大肆装饰宫殿,且滥施刑罚,北周国势日渐衰落。大成元年(579年),宇文贇下诏传位于长子宇文衍,大象二年在天德殿病逝,时年二十二岁,谥号宣皇帝,庙号元宗,葬于定陵。人物生平早年经历武成元年(559年),宇文赟出生于同州。保定元年(561年)五月初一……[详细] |
宇文福,生卒年不详,北魏洛阳人。他一生战功卓著,为官清廉有方,名声甚好。宇文福“少骁果,有膂力”。孝文帝太和初年,他先后官拜羽林郎将、建节将军、南征校尉,赐爵新昌侯。因功升为显武将军,不久又为恢武将军、北征将军。他率军击败蠕蠕部,俘敌万余。太和十七年(493年),为假军将军、后军将军,随孝文帝南征。定都洛阳后,孝文帝命他于京城附近寻找合适的牧马之地,宇文福经过反复考察,选定了东至石济、西到河内,跨……[详细] |
宇文忻(522~586年),字仲乐。祖籍朔方(治今陕西靖边县东北白城子),后迁至京兆(治今陕西西安市)。祖父莫豆于,北周时为安平公。父宇文贵,为北周大司马,封许国公。宇文忻善于骑射,以勇略闻名,是隋朝著名的将领。他自幼胸怀大志,常和韩信、白起、卫青、霍去病等名将相比,并对人说:我若能与他们并时,绝不会令他们独居高名。他18岁时,逢突厥进入中原,他便随周齐王宪出讨突厥,在战斗中冲锋陷阵,荣立战功,被……[详细] |
宇文融(?~730年),鲜卑族。京兆万年(今西安市)人。唐玄宗朝大臣。他首先提议进行括户括田,短期内增加了国库收入,缓解了农民逃亡这一重大社会问题,受到玄宗皇帝的信用和农民的拥护。宇文融出身于官僚家庭,其祖父在贞观时期任过尚书右丞,其父后来任过莱州长史。开元初,他担任富平县(今陕西富平县)主簿。京兆尹乾源曜赏识他“明辩有吏干”,推荐他入京任监察御史。农民-问题,到开元时期已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之一。……[详细] |
宇文直,字豆罗突,鲜卑族,北周文帝宇文泰第六子,北周武帝宇文邕同母弟,母文宣皇后叱奴氏。西魏恭帝三年(556年),封秦郡公,食邑一千户。武成初年,外出镇守蒲州,任大将军,晋封卫国公,食邑一万户。保定初年,任雍州牧,随即升任柱国,转任大司空,出任襄州总管。天和年间,陈国湘州刺史华皎举州前来归附,诏命宇文直督率绥德公陆通、大将军田弘、权景宣、元定等出兵支援,在沌口与陈国将领淳于量、吴明彻等人作战。宇文……[详细] |
宇文逸豆归,生卒年不详,是中国东晋时期北方宇文部鲜卑的最后一位首领,在位期间为333年-344年或345年。人物介绍关于逸豆归如何成为宇文部首领,史籍有二种不同说法。《资治通鉴》记载:333年,当时身为宇文部东部首领的逸豆归驱逐了其主宇文乞得龟而自立,慕容部鲜卑首领慕容皝出兵声讨,逸豆归惧而请和;而《魏书》则称逸豆归杀乞得龟而自立。慕容皝庶兄慕容翰曾逃奔宇文部,但后来为逸豆归所忌,遂返慕容部,他对……[详细] |
宇文士及(?-642年),字仁人,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朝宰相,隋朝左卫大将军宇文述第三子。宇文士及原是隋朝驸马,早年因父勋受封新城县公,历任尚辇奉御、鸿胪少卿。江都之变后,封内史令,后东入长安,投奔唐朝,被拜为上仪同,并随唐太宗征战,升任中书侍郎,进封郢国公。625年(武德八年),宇文士及代理侍中,兼天策府司马。唐太宗继位后,又进拜中书令。贞观年间,宇文士及历任凉州都督、蒲州刺史、右卫大将……[详细] |
宇文招(?-公元580年),字豆卢突,宇文泰子。南北朝北周宗室,大臣。早年经历宇文招,字豆卢突,代郡武川人,宇文泰子。南北朝北周宗室,大臣。生年不详,卒于周静帝大象二年。幼聪颖,博涉群书,好属文,学庾信体,词多轻艳。魏恭帝三年(556年),封正平郡公。北周武成初,进封赵国公。累授大司空,转大司马。三年(561年)又进爵为王,除雍州牧。东征北讨建德五年(577年),周武帝再次东征伐齐。招为后三军总管……[详细] |
宇文节(?—654),唐大臣。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北)人。宇文融的先祖。太宗贞观初年为尚书右丞,明习法令,办事干练,宽宏大度。江夏王李道宗曾经以私事相托,但宇文节秉公直奏,使得唐太宗大悦,赐绢二百匹,并说: “朕所以不置左右仆射者,正以卿在省耳。”唐高宗永徽二年(651)拜相,以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次年,代于志宁为侍中。永徽四年,驸马都尉房遗爱、荆王李元景、吴王李恪、驸马都尉薛万彻、柴令武等……[详细] |
北周静帝宇文阐(573年-581年),原名宇文衍,鲜卑族,南北朝时期北周末代皇帝(579年―581年在位),是北周宣帝宇文赟长子,母亲朱满月。人物生平大成元年(公元579年)二年,受宣帝内禅即位,改元大象,时年七岁,当时刘昉,郑译决定以杨坚为辅政大臣(后在李德林提议下成为大丞相)。七月,立司马消难之女司马令姬为皇后。大象三年(公元581年),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至此北周灭亡,隋朝建立……[详细] |
代奰王宇文达,字度斤突,文帝子。性果决,善骑射。武成初,封代国公,邑万户。天和元年,拜大将军、右宫伯,拜左宗卫。建德初,进位柱国,出为荆淮等十四州十防诸军事、荆州刺史。在州有政绩,高祖手敕褒美之。所管沣州刺史蔡泽黩贷被讼,赃状分明。以其世著勋庸,不可加戮;若曲法贷之,又非奉上之体。乃令所司,精加按劾,密表奏之。事竟得释,终亦不言。其处事周慎如此。达雅好节俭,食无兼膳,侍姬不过数人,皆衣绨衣。又不营……[详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