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易堂九子

易堂九子

  易堂九子中魏禧、魏际瑞、魏礼三兄弟又被称为“三魏”,他们又是“易堂九子”的核心。以魏禧的成就最大,他是清初“散文三大家”之一,著有《魏叔子文集》,代表作为《大铁椎传》。

易堂九子为“宁都三魏”(魏禧与兄魏际瑞、弟魏礼)、彭士望(南昌人)、林时益(南昌人)、李腾蛟(宁都人)、邱维屏(宁都人)、彭任(宁都人)、曾灿(宁都人),均为清初善诗文者。

易堂九子是宁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一个文学社团,他们在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惜的是现在的宁都年青人知道“易堂九子”的并不多,宁都现在也没有专门的纪念馆之类的场所来让人们了解他们,了解我们宁都的人文历史。

相关人物
  魏禧(1624~1681) 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所居之地名勺庭,人又称他为勺庭先生。后出游江南,入浙中,以文会友,并传播其明道理、识时务、重廉耻、畏名义的学说,结纳贤豪,以图恢复。康熙间,举博学鸿词,不应,逝于扬州。魏禧自言少好《左传》、苏老泉(洵),中年稍涉他氏。然文无专嗜,唯择吾所雅爱赏者(《与诸子世杰论文书》),他的文章有凌厉……[详细]
  魏祥(1620—1677),江西宁都人,后改名际瑞,字善伯,号伯子,又号东房。伯子是魏禧的哥哥,“宁都三魏”中的老大。伯子小时候就会对对子,到了读书的年龄有很强的记忆力,对于文字、音律不用老师多教就能理解。伯子17岁考中秀才;20岁时,所写的诗词、散文堆起来足足有三尺厚;22岁,参加赣州、南安两郡考试,获得第一名。九子相聚于翠微易堂后,清廷下达了剃发令,不许明朝遗民隐居山寨,翠微峰虽险也岌岌可危。……[详细]
  魏礼(1628—1693年),字和公。江西省宁都县县城人。魏禧之弟。文学家、诗人、隐士,“易堂九子”之一。生于明思宗崇祯二年十一月,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十月,年六十七岁。少鲁钝,受业于兄禧。禧管教甚严,常受责打,无怨言,反曰:“兄固爱我也。”年近二十,更刻苦自励,遂与二兄际瑞及禧齐名,人称季子先生。性慷慨,重然诺,工诗文,喜任难事。郁郁不得志,遂弃诸生远游,足迹几乎及全国,每到一处,必结交贤豪隐……[详细]
  彭士望(1610—1683),本姓危,字躬庵,又字达生,江西南昌人。自幼聪慧,十岁作《除夕诗》,为人欣赏。十六岁补县学生,与同乡新建欧阳斌元研究经世之学。崇祯十二年(1639)父逝世,临终时嘱其当以黄道周为师。彭士望对黄道周为人正直、不阿附奸佞的品质深为敬佩。黄道周因直言进谏,触怒思宗而下狱,彭士望四处奔走,竭力营救。清兵攻入北京后,抗清将领杨廷麟谋起兵,彭士望为他募兵。后清兵攻破赣州,杨廷麟战死……[详细]
  林时益(1617-1678)字确斋。原籍南昌,后入宁都籍。明宗室宁王后裔,原姓朱,名议,字作霖,人称朱中尉。父统为明崇祯十年进士,曾任江夏知县,为人超迈,敢言成败。时益自小聪慧,七岁待客,常与万元吉对奕,每站于凳上,旁若无人,挥子攻杀。万公赞其:“非凡儿也。”其父为戒防其骄傲,小时以“蠢”字之。及长,师事欧阳斌元,与彭士望同学。明亡,隐姓埋名,携眷同彭士望隐居翠微峰,与魏禧、邱维屏等人相讲习,为“……[详细]
  李腾蛟(1609-1668)字力负,号咸斋。江西省宁都县田埠乡东龙村人。明廪生。李腾蛟自小聪颖,四岁识卦,即过目不忘。明亡后,入翠微峰与易堂诸子相交,为“易堂九子”之一。年最长,诸子以兄礼相待,严敬无敢斁。后居三巘峰,以经学授生徒,要求弟子每日穿蓑箨冠,朝夕歌诗,作揖入室。为人纯朴,喜性读书。与临川陈际泰、罗万藻、宁化李世熊、邑人郭淮屏常以文会。好论《易》,兼攻诗文。其诗慷慨激昂,铮然有声,多发兴……[详细]
  邱维屏(1614-1679),字邦士,号松下先生。江西省宁都县县城河东塘角村人。魏禧之姐夫、老师。明亡,弃诸生,隐居翠微峰,为“易堂九子”之一。是文学家、诗人、隐士。古文为易堂诸子所推崇。品质高尚廉洁,不义之财分文不取,且意志慷慨,若急人难,虽去千金亦不介意。性沉静寡言,常与人对坐终日不发一言。如有疑难请教于其,则剖析如流,从早到晚娓娓不倦。读书多玄悟,古文词造诣深湛,尤精易数、律历及西洋算术,且……[详细]
  彭任(1624-1708)字中叔,又字逊仕,又号草亭先生。江西省宁都县人。明诸生。文学家、隐士。有胆识,重义气。少时与温应搏交好,应搏为乱民所害,当时兵燹仓皇,人们不敢昼行,任独往收尸,痛哭殡殓。其人落穆高骞,为人恬淡,德量宽宏,望之俨然可畏,近之则温和仁慈。一生勤奋,不肯稍有懈怠,不入城市达四十年。当时官府听说彭任大名,邀请他到白鹿洞讲学,他以有病为借口推辞。平生仅到过南丰程山访其友谢文与甘京。……[详细]
  曾灿(1622-1688)原名传灿,字青藜、止山,自号六松老人。江西省宁都县县城人。“易堂九子”之一,文学家、隐士。少负诗名,与同学魏禧、魏际瑞、魏礼、彭士望、林时益、李腾蛟、丘维屏、彭任等称“易堂九子”。清顺治二年(1645),杨廷麟力保吉安、赣州,灿奉父应遴命往福建招集山间十万游勇,以策应廷麟。刚走,父病逝,吉安、赣州相继失守。灿服丧毕,削发为僧,远游闽、浙、两广。母及祖母思灿成疾,灿始归,奉……[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