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4)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4)

46、陈景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陈景
  陈景(1935.03.09- )贵金属冶金专家。云南省大理市人。1958年至2005年在昆明贵金属研究所工作,现为云南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 我国铂族金属冶金的主要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铂族金属冶金新技术开发应用及相关物理化学研究。完成过国家急需的硝酸工业废铂催化网再生工艺和工业试验研究;发明的分离贵金属新工艺成功应用于我国最大的甘肃金川铂族金属资源矿山;研究提出的处理云南金宝山低品位铂钯矿全湿……[详细]
47、才鸿年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才鸿年
  才鸿年(1940.1.29- )金属材料专家。北京市人。1966年于北京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科技委副主任、总装备部先进材料专业组组长。长期从事军用新材料的研究工作。主持了焊后不回火薄装甲钢和我国第一代复合装甲的研究工作,发明了我国第一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薄装甲钢,为我国复合装甲材料与结构的发展奠定了较好的基础;主持了火炮身管自紧技术及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参加了自紧身管疲劳寿命的研……[详细]
48、袁渭康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袁渭康
  袁渭康(1935.7.1- )化学工程专家。上海市人,原籍浙江省宁波市。1962年华东化工学院研究生毕业。华东理工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工业反应器的研究与开发。发展了移动床煤气化器模型的近似解析解和通用的相平面分析法,以及反应器多态的全局分析法;在生物反应器的状态估计和控制、固定床电极反应器、超临界流体反应和CVD反应器的模型化方面获得了创新成果;进行反应器动态行为研究,发展了一种全新的动力学模型筛选……[详细]
49、吴以成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吴以成
  吴以成(1946.11.5- )功能材料专家。出生于广西玉林市。197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晶体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非线性光学材料研究和发展工作,在新型非线性光学材料探索、晶体生长及非线性光学特性研究、晶体结构与非线性光学性能相互关系等方面取得多项成果。与合作者一起发明了LiB3O5(简称LBO)、……[详细]
50、屠海令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屠海令
  屠海令(1946.10.05- )半导体材料专家。北京市人。1969年毕业于天津大学。1983年获英国巴斯大学固体物理学博士学位。现任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稀土学会副理事长。 长期从事硅、化合物半导体、稀土半导体晶体生长,硅基半导体材料制备;半导体材料中杂质与缺陷行为,界面、表面物理化学;半导体材料与器件性能关系;纳米半导……[详细]
51、薛群基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薛群基
  薛群基(1942.11.28- )特种润滑材料专家。山东省沂南县人。196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196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获硕士学位。现任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研究员。 长期从事特种润滑材料和摩擦化学的研究工作。主持、参加和领导研制成功了多种航天和航空工业所需的特种润滑材料;主持建设了固体润滑国家重点实验室;领导并……[详细]
52、毛炳权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毛炳权
  毛炳权(1933.11.02- )高分子化工专家。广东省东莞市人。1959年毕业于莫斯科门捷列夫化工学院获工程师学位。北京化工研究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烯烃聚合工艺和聚合催化剂的研究。参加研制成功中小型间歇液相本体法聚丙烯装置,并得到广泛推广;研制成功聚烯烃N型高效催化剂及聚合工艺,取代进口催化剂,以1800万美元将催化剂专利转让给美国Phillips石油公司并在Engelhard催化剂公司……[详细]
53、侯芙生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19232018)
  • 侯芙生
  侯芙生(1923.11.28- )炼油及石油化工专家。江苏省无锡市人。1947年毕业于上海国立暨南大学获理学士学位。中国石化集团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炼油、石油化工及化纤等方面的工程技术和生产工艺的研究。多次负责编制炼油、石化生产和科技发展规划;研究以石油为原料的炼油、化工、化纤行业的联合,实行油、化、纤一体化;指导渣油催化裂化和乙烯等炼油、石油化工重大科技攻关;改革润滑油传统生产工艺;指……[详细]
54、李东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 李东英
  李东英(1920.12.14- )稀有金属冶金及材料专家。北京市人。1948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获理学士学位。原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高级工程师。我国稀有金属工业创始人之一。主持研究成功30余种稀有金属的生产方法,保证“两弹一星”等军工和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尖端技术所急需的新材料;主持钛应用推广工作,经济效益显著;并长期从事我国稀土的开发和应用的科技工作;率先提出并组织实施稀土微量元素用于农业生产实际的科……[详细]
55、金涌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金涌
  金涌(1935.7.30- )化学工程专家,北京市人,1959年毕业于原苏联乌拉尔工业大学,获学士学位。研究了气固湍动流态化流型转变,提出了流型转变的机理模型和定量判据,已发明了湍动流化床新型复合内构件,改善了流化质量,解决了工程放大的难题,成功地用于指导六种工艺,三十余台大型工业流化床反应器地改造或设计。所研究的气固循环流化床、气固超短接触催化反应器,移动床重整反应器、大型节能干燥装置等已成功地……[详细]
56、周廉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周廉
  周廉(1940.3.11- )超导及稀有金属材料专家。吉林省舒兰县人。1963年毕业于东北大学。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院长、教授级高工。长期致力于超导和稀有金属材料的研究与发展工作,从20世纪60年代起,研制低温超导材料,发展了均质铸锭及最佳时效形变技术,在铌钛和铌三锡材料及高场磁体制备性能研究及超导工程应用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高温超导材料研究方面,主持了钇系超导块材、铋系超导……[详细]
57、李俊贤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李俊贤
  李俊贤(1928.3.10- ),化工合成专家。四川省眉山县人。1950年毕业于国立中央技艺高等专科学校。中国工程院院士。曾任黎明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曾任国防科工委固体火箭推进剂专业组副组长。 长期从事推进剂及聚氨酯研究,是我国化学推进剂领域的开拓者之一,聚氨酯工业的奠基者之一。主持参与了偏二甲肼、一甲基肼、鱼推-3燃料、丁羟胶等产品的研制,迄今仍应用在长征系列火箭、先进鱼……[详细]
58、周光耀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周光耀
  周光耀(1935.12.13- )无机化工专家。浙江省鄞县人。1961年毕业于大连工学院获学士学位。中国成达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纯碱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设计成功我国第一套完全独立的联碱装置,解决了水平衡问题;组织制定新都氮肥厂联碱装置的工艺设计方案;在完全由我国自行设计的年产60万吨大型纯碱装置设计工作中,采用了多项新工艺、新型和大型设备;研究开发成功了自然循环外冷式碳化塔、新型变换……[详细]
59、张兴栋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张兴栋
  张兴栋(1938.04.07-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家。四川省南充市人。1960年毕业于四川大学固体物理专业。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教授,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主席。曾任国家生物医学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际生物陶瓷学会主席。我国生物医学材料科学技术开拓者之一,开创了我国生物活性人工骨、牙研究,发现生物医学材料骨诱导作用并建立理论雏形,提出组织诱导生物材料新的研究方向,参与并组织了国家生物医学材料……[详细]
60、杨启业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 杨启业
  杨启业(1932.1.2- )炼油工艺专家。江苏省镇江市人。1957年毕业于北京石油学院。中国石化工程建设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炼油设计工作。先后设计、审核了102套催化裂化装置,经济效益显著;参加了提升管催化裂化、大庆常压渣油和减压渣油催化裂化、催化裂解等攻关工作;在催化裂化装置上不断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为我国催化裂化技术的提高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获得国家发……[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