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4)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4)

46、许祖彦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许祖彦
  许祖彦(1940.2.25- )激光技术专家。四川省邛崃县人。196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毕业。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进行了可调谐和全固态激光器研究,指导学生完成非线性晶体相位匹配折返现象普遍性的理论证明,并以此科学发现为原理提出专利设计合作研制出多波长光参量激光器,首次实现多波长激光宽调谐获国家发明二等奖;首次实现LBO光参量振荡和高效三倍频,首先将BBO光参量振荡效率和功率提……[详细]
47、廖湘科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廖湘科
  廖湘科,1963年9月14日出生,男,汉族,湖南省涟源市人,计算机系统软件专家。中共党员。1985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计算机系,1988年硕士毕业于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现任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研究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软件工程学科评议组召集人。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系统软件与通用操作系统的科研工作。参加了银河2到银河5四代巨型机的研制,主持了天河一号、天河二号的研制,主持了麒麟操作系统的研制,为我……[详细]
48、梁骏吾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梁骏吾
  梁骏吾(1933.9.18- )半导体材料专家。湖北省武汉市人。1955年毕业于武汉大学,1960年获原苏联科学院冶金研究所副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60年代解决了高纯区熔硅的关键技术。1964年制备出室温激光器用GaAs 液相外延材料。1979年研制成功为大规模集成电路用的无位错、无旋涡、低微缺陷、低碳、可控氧量的优质硅区熔单晶。80年代首创了掺氮中子嬗变硅单晶,解决了硅片的完整……[详细]
49、林祥棣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9342018)
  • 林祥棣
  林祥棣(1934.2.8-2018.7.29)光电技术与工程专家。江苏省南通市人。1956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先后曾任中国科学院广电技术研究所副所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成都分院院长;西南科技大学校长等职。近40年来领导和参与了多项国家重大广电工程的研制。研究光电跟踪测量系统的误差分析方法和建立了其数学模型;提出光电扫描交会测量时不同步误差的实时校正法和交会测量多目标的相关判别法;用空间目标的亮度变化判……[详细]
50、叶铭汉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叶铭汉
  叶铭汉(1925.4.2.- )实验高能物理学粒子探测技术专家。上海市人。194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获学士学位。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学术主任。曾任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所长。50年代参加我国第一、二台带电粒子加速器(700仟电子伏和2.5兆电子伏静电加速器)的研制,建成后负责其运行和改进,对我国低能加速器的发展做出贡献。后率先研制和发展多种粒子探测器,开展我国第一批……[详细]
51、王任享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王任享
  王任享(1933.10.14- )摄影测量与遥感专家。福建省长乐市人。1958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测绘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测绘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摄影测量与遥感的科学研究工作。主持完成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卫星摄影测量”研究,创造性地提出我国卫星摄影测量的技术方案,首次实现了困难地区目标定位和测图,取得重大突破,获国家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近数年来,在第二代返回式摄影测量卫星工程中担任重要科……[详细]
52、金国藩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金国藩
  金国藩(1929.1.8- )光学仪器专家。浙江省绍兴人。195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工学院,曾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长期从事光学仪器及应用光学技术研究。主持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三座标光栅测量机。领导可擦除盘机、激光陀螺等研究工作,创造了一种可写可擦光学头,独创地将激光陀螺用于测量弱磁场。率先在国内研究计算全息、光计算及二元光学。有创见地提出了脉冲调制理论解释计算全息及……[详细]
53、王子才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王子才
  王子才(1932.6.23- )自动控制、系统仿真专家。山东省聊城市人。1957年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曾任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主任。现任中国系统仿真学会副理事长、哈尔滨工业大学控制与仿真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在自动控制、系统仿真领域,发展了伺服系统理论,提出并实现了复合驱动控制系统、变阻尼及大摩擦系统的控制技术,为开辟研制电动转台新途径和产业化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提出了建模-算法-评估……[详细]
54、许居衍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许居衍
  许居衍(1934.7.9- )微电子技术专家。福建省福州市人。1957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华晶电子集团公司总工程师。长期从事半导体技术与微电子工业的开发工作。60年代初,摸索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单片硅平面集成电路,为开创我国集成电路事业做出贡献。相继提出并研制成功高速发射极分流限制饱和逻辑电路、集成注入肖特基逻辑电路等创新结构。70年……[详细]
55、胡启恒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胡启恒
  胡启恒(女)(1934.6.15- )自动控制技术专家。生于北京,原籍陕西省榆林。1963年毕业于原苏联莫斯科化工机械学院研究生部,获技术科学副博士学位。1995年当选为乌克兰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研究员,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互联网协会理事长,中国科技文献中心副理事长。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长,中国自动化学会理事长,国务院信息化领导小组咨询专家委员会成员。我国模式识别与人……[详细]
56、赵沁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赵沁平
  赵沁平(1948.4.9- )计算机科学技术专家。山西省介休市人。1975年毕业于太原理工大学电机系。1986年获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博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系统仿真学会理事长,虚拟现实技术与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教育部副部长。 我国虚拟现实技术的开拓者之一。主持研制的实时三维图形平台获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分布式虚拟环境DVENET获2003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分布交互仿……[详细]
57、赵伊君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赵伊君
  赵伊君(1930.11.26- )激光技术专家。北京市人。195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教授,中国国防科技信息中心研究员。60年代初参加了我国核0光辐测试分析工作,研制出最小照度到来时间测试仪等3种测试设备,并参加核试验。70年代起在从事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研究的过程中,开展了原子分子物理和物理力学的研究工作,提出了从原子微观结构出发求出辐射流体计算中所需材料或介质物性参数的一系列具体物理力……[详细]
58、吾守尔·斯拉木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吾守尔·斯拉木
  吾守尔·斯拉木,吾守尔•斯拉木(1941.10.15--)新疆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生于新疆省伊犁市,原籍新疆。1964年6月毕业于新疆大学物理系,获学士学位。现任新疆多语种信息处理重点实验室主任。曾任新疆大学电子系副系主任、新疆大学计算机系主任等;享受国务院津贴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主持承担国家863计划项目7项、国家基金项目5项、发改委等省部级项目30多项,6项……[详细]
59、周寿桓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周寿桓
  周寿桓(1937.4.3- )光电子学与激光技术专家。1937年4月3日出生于四川省成都市,原籍北京市朝阳区。196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任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11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科技委主任。中国电子学会量子电子学与光电子学分会秘书长。 70年代初提出DPSSL的技术设想,是我国最早开展DPSSL研究之一。全国产元件DPSSL绿光输出率先突破100瓦,打破国外禁运,高重频倍频、Q……[详细]
60、汪成为 中国工程院院士·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
  • 汪成为
  汪成为(1933.7.1- )计算机专家。浙江省奉化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解放军总装备部科技委顾问。曾任总装备部科技部常任委员、原国防科工委系统工程研究所总工程师、所长,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专家组组长。长期从事电子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研究工作。参与和主持多种系统仿真、模拟计算机及数字计算机总体,整机及软件设计,如主持完成了几项工程的系统仿真、S8操作系统设计、军用共性软件的总体设计、智……[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