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28)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28)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406、吴承康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吴承康
  吴承康, 气体动力学家。1929年11月14日生于上海。1951年毕业于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机械工程系,1952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57年获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科学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高温气体动力学领域内,结合航天、能源等任务开展了研究。在中国弹道导弹弹头防热系统研制中,率先全面发展了烧蚀实验装备与方法,对洲际导弹弹头防热可靠性、……[详细]
407、吴硕贤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吴硕贤
  吴硕贤,建筑技术科学专家。华南理工大学教授。1947年5月生于福建泉州。1970年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建筑学专业毕业,1981年、1984年先后获清华大学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华南理工大学建筑技术科学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建筑学会建筑物理分会副理事长,建筑声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建筑与环境声学研究。系统提出城市交通噪声预……[详细]
408、严纯华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严纯华
  严纯华,无机化学家。北京大学教授。1961年1月出生于上海市川沙县,籍贯江苏如皋。1982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1985年7月和1988年1月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大学稀土材料化学及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稀土分离理论、应用及稀土功能材料研究。发展了“串级萃取理论”,实现了中重稀土串级萃取工艺参数的准确设计,实现了高纯重稀土的大规模工业生产……[详细]
409、吴新涛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吴新涛
  吴新涛,物理化学家 1939年4月6日生于福建石狮。196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化学系。1966年福州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主任,曾任该所副所长。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结构化学和簇化学研究。在过渡金属硫化学及簇化学领域总结出硫原子配位构型与元件组装的关系表,阐明了硫原子的孤对电子数与配位数对合成的重要作用,为设计合成新原子簇……[详细]
410、严陆光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严陆光
  严陆光, 电工学家。原籍浙江东阳,1935年7月6日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电力系。乌克兰科学院外籍院士。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长期从事近代科学实验所需的特种装备的研制和电工新技术的研究发展工作。在中国开创了大能量电感储能装置的系统研制,建成了储能6×107焦尔的合肥7号常温电感储能装置。领导研制和建成了中国……[详细]
411、吴奇 高分子物理化学家
  • 吴奇
  吴奇,高分子物理化学家 ,1955年3月17日生于安徽芜湖,籍贯安徽桐城。198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化学系。1987年获纽约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9年获选美国物理学会Fellow。香港中文大学化学系讲座教授、物理名誉教授及理工研究所所长,并兼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化学和材料科学学院院长。曾任德国BASF公司研究总部高分子研究中心洪堡研究员、激光光散射实验室主管。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详细]
412、王崇愚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崇愚
  王崇愚(1932—),男,1932年生,籍贯北京(生于丹东),满族,清华大学物理系教授,计算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电子结构专家,199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入北洋大学,1952年进清华大学,1954年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1954年夏到钢铁研究总院工作,1999年转入清华大学物理系。2007年(10-12月)及2008年(8-10月)日本东北大学访问教授。主要从事材料电子结构与材料组分设计的基……[详细]
413、俞汝勤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俞汝勤
  俞汝勤,分析化学家 1935年11月21日生于上海,籍贯湖南长沙。1959年毕业于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湖南大学教授,曾任该校校长。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学计量学及化学生物传感器。研制成功多种新型电化学及光化学传感器,并实现产业化生产。合成多种新的分析及增敏试剂与离子载体,建立铌等稀有金属分析方法。创立多种新型稳健化学计量学多元校正及化学模式识别分类……[详细]
414、金展鹏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金展鹏
  金展鹏,材料科学技术专家。1938年11月6日生于广西荔浦。1960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1963年中南矿冶学院金属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现为中南大学教授。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相图热力学与相变动力学研究。发展了结构特点不同的相的热力学模型和相图优化计算方法,构筑了一系列金属合金、氧化锆基陶瓷及人工晶体材料的相图。发展了研究相图等温截面和等温四面体的多元扩散偶方法,实现用一个……[详细]
415、柯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19172017)
  • 柯俊
  柯俊, 材料物理学及科学技术史学家。1917年6月23日生于浙江黄岩。193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学士学位。1948年获英国伯明翰大学博士学位。1984年获加拿大麦克麻斯特大学荣誉理学博士学位。1988年获英国萨瑞大学荣誉博士学位。北京科学技术大学教授、顾问。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几十年从事合金中相变的研究,在钢中首次发现贝茵体切变机理,至今在英、美、德、日、俄学者中仍为贝……[详细]
416、赵东元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赵东元
  赵东元, 物理化学家。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1963年6月生于辽宁沈阳,籍贯河北卢龙。1984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0年先后获该校硕士、博士学位。现任《科学通报》执行副主编。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介孔材料合成和合成机理的物理化学及其催化的研究。发明了SBA-15等介孔材料。采用三嵌段共聚物表面活性剂,通过调节嵌段共聚物的疏水和亲水的比例,合成了17种三维……[详细]
417、张玉奎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张玉奎
  张玉奎, 分析化学家 1942年9月13日生于河北保定。196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化学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该所副所长、国家色谱研究分析中心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从事色谱基本理论和新技术、新方法的研究。采用微渗析-液相色谱、亲和色谱、毛细管电泳及电色谱研究了药物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建立了同时测定结合常数与结合分子数的系统方法。提出了-立体分离的思想……[详细]
418、刘广均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刘广均
  刘广均,同位素分离专家。回族。1929年7月15日生于天津。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核工业理化工程研究院高级工程师。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从事铀同位素分离专业,在扩散法的应用和离心法的理论上作出贡献。在生产厂时负责生产技术工作,参与并组织采取多项革新措施,特别是在技术改造和提高级联效率的措施上作出了正确决策,使浓缩铀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大大提高。在担任国家“七五”重点……[详细]
419、刘维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刘维民
  刘维民, 润滑材料与技术专家。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62年9月26日出生于山东省莱西市,籍贯山东莱西。1984年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化学系,1987年、1990年在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曾任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 长期从事润滑材料与技术的研究工作。建立了空间润滑研究平台,揭示了空间润滑材料的作用机制,通过结构设计和组分调控发展了多个系列空间润滑材料,……[详细]
420、赵玉沛 中国科学院院士
  • 赵玉沛
  赵玉沛,外科医学家1954年7月出生于吉林长春。1982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1987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协和医院主任医师、院长。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在胰腺癌早期诊断和综合治疗的临床与基础研究方面进行了系统性和开创性工作。牵头制定中国胰腺癌诊治流程和国家行业标准。提出胰腺癌高危人群概念,通过建立多学科协作会诊中心、快速诊治绿色通道、术前可……[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