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35)

中国科学院院士人物介绍(35)

  中国科学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

中国科学院院士,原称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1993年10月改为现名。中国科学院院士是中国大陆最优秀的科学精英和学术权威群体。

1955年随“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成立,中国科学院产生第一批学部委员;自1994年开始,增选外籍院士。1993年随着中国工程院的成立,部分院士既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也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511、傅伯杰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傅伯杰
  傅伯杰,自然地理学、景观生态学家 1958年1月4日生于陕西省咸阳市。1982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系,1984年获该校硕士学位,1989年获北京大学和英国Stirling大学联合培养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资源环境科学与技术局局长。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和综合自然地理学研究。在土地利用结构与生态过程、……[详细]
512、郭正堂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郭正堂
  郭正堂,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家 1964年4月8日出生于山西应县。198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985年于法国波尔多大学获硕士学位。1990年于巴黎第六大学获博士学位。201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所长。主要从事新生代地质与古气候学研究。在风尘堆积地层学、古土壤与古环境等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把陆地风成堆积序列从800万年拓展到2……[详细]
513、冯士筰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冯士筰
  冯士筰, 物理海洋和环境海洋学家 1937年3月8日生于天津。196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数学系。1997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海洋大学教授。 与合作者提出了超浅海风暴潮理论和数值预报模型主持完成了国家“七五”和“八五”重点科技攻关风暴潮专题,为我国风暴潮数值预报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提出了一种拉格朗日余流和长期物质输运的理论模型,建立了以拉氏时均速度的最低阶近似—物质输运速度来……[详细]
514、夏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 夏军
  夏军,中国科学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54年9月生于湖北省孝感市,1976年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1981年获陆地水文学硕士学位,1985年获水文学及水资源博士学位。2000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主要从事水文水资源研究。在径流形成与转化的时变非线性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系统的研究成果。提出了水文非线性系统识别理论与方法,解决了如何……[详细]
515、陈运泰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运泰
  陈运泰(1940.8.10-) 原籍广东潮阳,生于福建厦门。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40年8月10日生于福建厦门,4岁启蒙,先后就读于大同小学、侨师附小、粤侨小学、大同中学,1956年考入北京大学物理系。1958年该系一分为四,分在地球物理系,1962年毕业,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著名固体地球物理学家曾融生教授门下。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同年留地……[详细]
516、段树民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段树民
  段树民,神经生物学家 1957年10月20日生于安徽蒙城。1982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91年日本九洲大学获博士学位。2007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部主任、医学院院长。第11,12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长。主要从事神经生物学研究,在神经元-胶质细胞相互作用、突触发育和功能等研究领域做出系统的创新工作,尤其在胶质细胞信号分子释放机制、胶质细胞对神经环路和突触可塑性的调……[详细]
517、王之江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王之江
  王之江, 物理学家。1930年11月21日生于浙江杭州,籍贯江苏常州。1952年毕业于大连大学工学院物理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在光学设计方面,发展了象差理论和象质评价理论,形成了新的理论体系,完成了大批光学系统设计(如照相物镜系统、平面光栅单色仪、长工作距反射显微镜、非球面特大视场目镜、105#大型电影经纬仪物镜等)在……[详细]
518、邓子新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邓子新
  邓子新,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武汉大学药学院院长,武汉生物技术发展研究院院长。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06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10年当选美国微生物科学院院士。2001-2003兼美国康乃尔大学客座教授;现任《科学通报》、《Process Biochemistry》等数个国内外刊物特邀或编委会成员。2006年起任国际工业微生物遗传学组织专家委员会(GIM-IC……[详细]
519、陈晓亚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晓亚
  陈晓亚,植物生理学家 1955年8月21日生于江苏扬州。198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85年获英国里丁(Reading)大学博士学位。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研究员。曾任植物生理生态研究所所长、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院长。从事植物生理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早期曾从事植物分类学研究。在植物次生代谢(特别是倍半萜生物合成)、棉纤维发育和植物抗虫新技术等方面……[详细]
520、程国栋 中国科学院院士
  • 程国栋
  程国栋, 冻土学家 1943年7月11日生于上海。1965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所长、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国际冻土协会主席等。 从事冻土学和干旱区生态水文和生态经济研究。创造性地提出近地面厚层地下冰形成的重复分凝……[详细]
521、杨学军 中国科学院院士
  • 杨学军
  杨学军, 计算机领域专家。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校长。1963年4月出生山东省武城县,籍贯山东武城。1983年毕业于原南京通信工程学院,1985年、1990年在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获硕士、博士学位。201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长期从事高性能计算机体系结构与系统软件研究。担任某系列五个型号高性能计算机和2010年世界TOP500排名第一的“天河一号”总设计师。系统提出了CPU和流处理器……[详细]
522、丑纪范 中国科学院院士
  • 丑纪范
  丑纪范,气象学家 1934年7月23日生于湖南长沙。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9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气象学院教授。曾任兰州大学大气科学系主任、北京气象学院院长、熵与交叉科学研究会理事长。 20世纪60年代首先将变分法和泛函分析引入到数值天气预报,提出的理论和方法比国外同类工作早近10年。70年代论证准地转模式大气温压场的演变与下垫面热状况的等价性,将正问题和反问题结合起来……[详细]
523、陈孝平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陈孝平
  陈孝平,肝胆外科领域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肝胆胰外科研究所所长。1953年6月生于安徽阜南,籍贯安徽阜南。1973年毕业于蚌埠医学院,1982年和1985年分别获同济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 在肝癌外科治疗和肝移植方面做出了较系统的创新性成果:提出新的肝癌分类和大肝癌可安全切除的理论;建立控制肝切除出血技术3项和肝移植术1项,应用到临床,效果显著。曾获得……[详细]
524、邓起东 地震地质学家(19382018)
  • 邓起东
  邓起东,地质学家 1938年2月23日生于湖南双峰。1961年毕业于中南矿冶学院地质系。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地震局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曾任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副所长。对我国华北及山西、天山、阿尔泰山和青藏高原的活动构造和大地震区地震构造有深入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新的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发……[详细]
525、高俊 中国科学院院士
  • 高俊
  高俊,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家 1933年10月7日生于北京。1956年毕业于解放军测绘学院。1999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解放军测绘学院教授。 在理论地图学、数字地图及地理信息系统方面有深入的研究,曾支持和参加我国多种大型地图集和地图的论证、设计工作。在明、清地图史和世界近代基础测绘史领域的研究亦有建树。20世纪70年代后大力推进以计算机为基础的数字制图系统的开发,并将认知科学和人工……[详细]
注:排名不分先后,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