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湖北省 > 潜江人物

初学易


[][公元1536年-?]

初学易(1536~?),字时卿。明,潜江(今高场一带)人,嘉靖四十三年(1564)中举。是名垂史册的孝友初言之子,是安徽灵璧县令初芳之孙。他历任荣昌县(今重庆荣昌县)知县,陕西邠(bīn)州(治所在今陕西彬县,辖境相当于今陕西彬县、长武、旬邑、永寿等四县地)知州,均政绩显著,只可惜潜江现有的清康熙光绪年间的两部《潜江县志》均没见他的传记。清末民初著名的史志学家甘鹏云先生在疑惑中也愤愤不平。我研读甘先生所著的《潜江旧闻录》(以下简称《旧闻》)、乾隆《直隶邠州志》、光绪荣昌县志》等史料,才大体弄清其宦迹。

为政干练 敢于担当

从《旧闻》得知,真正比较全面记载初学易宦迹的是明天启年间的礼部尚书李维桢(字本宁,京山人),他编著了一部《大泌山房集》(共128卷,其中有传志、墓表、行状、金石之文等。以下简称《山房集》)。其中收录了明万历年间庆远(今广西宜州市)知府郭之干(潜江人)为初学易所撰写的墓表。

初学易中举后,先后两次(约六年时间)参加进士考试,均落榜。明隆庆二年(1568)年过三十岁,他接受了朝廷的任职,初授教谕等低级-。万历十四年(1586),年近五十时被授荣昌知县。他为政理事,牢记其“忠厚清白,吾家门风,守之惟谨”的座右铭。在荣昌知县岗位上,修学校,劝课适龄子弟入学,使中举登贤者辈出;他重审死刑犯,平反冤狱,使十名死囚获得了新生,近百名囚犯被释放。对于释放近百名囚犯,有人担心不好向上峰交代;有人认为失之过宽,恐有后患。他却明确指出:凡屈打成招者,证据不足者,坚决释放,有事我负责。他严保甲,慎封守,擒巨盗,开荒地。事无巨细,深得民心,百姓立碑刻石纪之。

他上任一段时间后,听百姓反映,当地有名叫汪清、敖贵的两位“强悍”(相当于今天黑恶势力头目)者,常年欺行霸市,横行乡里,欺压百姓,老百姓敢怒不敢言,前任县令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没去惩治。初学易了解情况后决定采取教育感化之策,亲自召见这两人,“温言化诲”,终于使两头目“垂涕悔宿过”。有一年,荣昌暴发洪水,百姓的房屋和田地大量被淹,饥民嗷嗷,初学易决定开仓赈灾。有吏员劝阻他说:你还是报请“当道”(即上峰)后再办吧,否则,会带来撤职或杀头之祸的。他却说:“待报必旬日,民非死则逃矣”。救命要紧,你们开仓吧,上峰追究下来,由我承担全部责任。灾民奔拥相告,叩拜谢恩。三年任期满,因政绩卓越,明隆庆五年(1571)擢升邠州知州。明朝基本上实行的是省、府、县三级行政体制。也有实行省、府、州、县四级制的地方。州又分直隶州和散州,州的行政级别比县要高,比府要低,知州一般是从五品。

初学易在邠州的政绩《旧闻》写道:“邠土瘠民顽,公治之一如荣(昌)”。一如既往核定荒地七千余亩,给予减免税赋等优惠,招募民众去垦种,“力能自耕者还其业”;“修太峪水帘(即水库)及各镇渠,灌田累千亩”;某年旱灾,请赈一如荣(昌),不待报而行”。他严惩害民乱邦之恶人,对浪荡不孝及不顾家业者,采取说服教育的方式,让其改邪归正,对杀人逃匿犯均缉拿归案,绳之以法;他重视农商,平抑市场物价,解除害民的诉讼师爷等。在他六十岁致仕而归时,“邠州人走诸台,攀留不可得,相与立祠生祀之”。

居家尽孝 乡党称赞

《旧闻》记载,初学易有庶母及三个弟弟,他还有两个姑姑,“公(即初学易)事叔姑尽礼,家众千指辑睦无间”。他的叔父死时,堂弟年幼,不能为叔父找到合适的安葬地方,他主动找其父初言商量,将父亲的墓地让给其叔。“叔父、王母(即祖母)卒,综合殡殓周至”。

未过百日,其父病逝。初学易正在京城,闻此噩耗,“匍匐奔,不知饥寒。及门,头抢地而毙,久之苏”。他对仲父(紧挨父亲的叔父),“时往候问,衣食与共”。他的一位姑姑逝世,年过七十的初学易“哭之哀”;另一姑姑年轻时就守寡,生养死葬,都是初学易操办的。其堂弟学茂、学礼、学书,与自己的儿子一同由他请先生教授,先后二十多年。

其父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一位未满月的妹妹,他“爱之尤甚。长为择婿,妆奁(lián)必悉具”。其庶母生病的时候,正是夏天,虽然暑热难当,满身癣疥,燥热瘙痒难忍,但其为便于侍候而不脱衣冠,为庶母送汤药皆亲自尝后,一勺药、一勺食喂养。离他母舅宅基地很近的地方,有户人家有十来亩地准备卖给他人,得知母舅家急于拿到手,可惜没有钱,他遂动员其夫人郭氏将簪珥首饰变卖后买田“以分诸舅,母大悦”。生母身体不佳怕潮湿,他专门为母亲造了一小楼,时任山东参政的袁国臣(潜江人)为其题名“聚顺”。

致仕居家后,在乡里倡导崇俭,他常说:“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回乡所居是几间修补后的茅草屋,用具等“无所增器具,衣履无长侈”。有一年他生日,子孙们为他制作了一件绣花的衣袍,他很不高兴地说:“此奢靡欲,奈何溷(hùn,肮脏)我”。但他对敬老慈幼“则不惜费”。他对子女教育十分严格,并常说“家人嗃嗃(hù,严酷的样子),终吉”,而对乡邻、朋友却十分和蔼可亲,“殊有晋人风致”。乡邻们有什么大事、难事都找他出主意,尤其是争持不下的矛盾,常常请他出面调停公断,人皆服之“解构”。

《旧闻》对初学易是这样评价的:“内行修饬(chì,谨慎),宗族称孝,乡党称弟”,“居乡仁而有礼,盖乡先生之有德者”。

清正廉洁 后世传诵

潜江初氏家族有“忠厚清白,守之惟谨”之门风。从明洪武年间任福建沙县县令的先祖初进忠算起,初学易是其家族延绵不断在朝为官的第七代。代代都以清廉、孝廉而闻名。初进忠卒于任,死后的节余仅够买一具薄棺材下葬,其妻儿老小回家的盘缠还是同僚资助的;曾任清河(今山东临清县)知县的初灏,清廉得被以“孤松傲雪”载入史册。

初学易传承并发扬光大了其门风。他在邠州任上的第六个月,弄清楚了府库之外还有一千余两小金库银子后询问衙役。衙役告诉他,这不是县府的库银,是过去收税纳粮时克扣下来完全由知县掌管使用的银两,天知地知,您拿去用吧。他却说道:清慎勤廉乃居官之要领,而廉为本。一丝一粟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吾不能染指,应用之于民。《旧闻》是这样记载的:“甫六月,除掊克(收括民财之意)羡赋(多余的)千余金。修学社,教童子……”于是他将这些银子拿来修缮学堂,衙役宿舍,监犯狱舍等。尤其是历来不被当人看待的监犯的狱舍他都能如此关注,其爱民如子之情怀可见一斑。怪不得他去职二十多年后,邠州父老乡亲还在不断传诵这位干练为民的好州官。

初学易年幼时,家里就给他定了杭州推官郭嵩(进士,潜江人,后擢升兵部给事中,是潜江历史上有名的谏官之一)之女这门亲事,他在杭州岳父处与郭家小姐喜结良缘。杭州有人巴结郭嵩,在他们成婚时送礼千金,被他断然拒绝。当他离开杭州回潜时,“箧(qiè,小箱子)中图书数卷,杭人有冰玉之目焉。其廉自天然也”。

这就是潜江历史上为政干练、居家尽孝、清正廉洁的州官初学易。



  同年(公元1536年)出生的名人:

下一名人:隗邦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