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举京(1900~1986),王村镇南王村人。16岁时跟随叔父孙德朋学整骨、接骨术,22岁开始行医。历时63载,为远近闻名的骨科医生。
孙举京开始行医时,大部分药物自采自制,为人治病用药,分文不取,有时遇上生活艰难的穷苦人,还周济他们食宿。1933年4月,宫家大丈村宋氏带着儿子宫子到王村讨饭,宫子被财主家的两条黄狗追咬得跌进路沟,折断了腿,恰逢孙举京锄地路过此地,当即将宋氏母子接到家中,给其整骨服药。母子二人在他家一直住到宫子腿伤痊愈。
1956年6月,孙举京被即墨县卫生工作者协会发展为会员。1958年8月,他接到内蒙古建筑公司发来的电报,说公司有5个工伤病员,在当地医院久治不愈,其中有2人要做截肢手术,望其前往内蒙古治病救人。8月14日,他动身赴内蒙。诊断后,对症下药,并施行整骨、接骨等手术,经过一个月的治疗,5个人完全康复。9月18日,孙举京准备动身回即墨,该公司送来200元钱,病人家属送来皮大衣、毛毯等土特产品表示酬谢,他婉言谢绝了这些礼品,只带回了一个题为“医术超绝,妙手回春”的匾。1963年4月,哈尔滨汽车修造厂干部房克和,由其子陪同前来王村求医,房的腿被机器碾伤,小腿为粉碎性骨折。经孙举京精心治疗,使这位濒临残废的人恢复了健康。1966年5月,西宁市水利局有几名工人因塌方砸伤,其中两名伤势严重,不能转运,派人请孙举京出诊。这时,他虽已年迈体弱,不胜长徒劳累,但还是去了。5月24日,抵达西宁市水利局,两名患者经多方医治,30天后都能下地活动。1973年4月,青海毛纺厂有位单工程师,因骨伤到上海诊治,效果不佳,派专人请孙举京到上海出诊。这时,他已是73岁高龄,行动多有不便,为了治好病人,他让儿子孙益山陪同前往。单工程师左腿膝盖下伤处已脓肿,担心地问:“不截肢能不能保住生命?”孙举京诊断后说:“不仅可保生命,还可以使伤腿复原。”单工程师的骨伤恢复很快,22天后,就能拄着拐杖走动了。青海毛纺厂送来300元钱,单工程师的家属送来了烟、酒、茶及一副对联。孙举京说:“我祖传家规,出诊不收费,这钱我不能收,东西也请收回,这幅书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对联,我当之有愧,但我要把它留下,时时鞭策自己。”
慕名来王村求医的病人很多,有的患者因治病造成经济拮据,孙举京照样为其诊治。临沂地区一位姓陈的农民来到王村时仅剩4元钱,孙举京将他收留在自己家中,为其治疗。由于诊室难以容纳这么多患者,他就让经济困难的患者分别住在3个儿子及邻居家中,患者治愈后,要拿房费,他总是那句话:“药费、车费、饭费,家属往返的消耗够多了,让您住我家,就是想给您省几个钱,否则,住旅馆多方便,这钱我不能收!”
1976年7月14日,北海舰队的一位战士扭伤了脚脖子,登门求孙医生整骨。此时,孙举京年迈体衰,又加天气炎热,累得满头大汗。术后,他坐在门外树荫下休息时着了凉,从此右手颤抖,失去工作能力。他便指导自己的儿子为患者接骨、整骨。每次术后,都要用左手探测是否接好、整好,并仔细询问儿子处的药方。
1986年1月8日,孙举京病逝。噩耗传出,四乡八疃的乡亲纷纷前来吊唁,送葬的队伍达一里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