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斌,字吉甫。家乡人多称其名,在外地,人多称其号。1878年(光绪四年)生于凌海市右屯卫(今右卫满族镇)。其父黄良卿以农为生,贫而好义,善书法及水墨丹青画,颇具才华,在家乡小有名气。
黄绍斌幼年家贫,只读几个月私塾,粗通文墨即辍学务农。14岁时,其父送他到锦州军需庄学艺。由于他聪明好学,技艺长进,深得掌柜的喜爱。在一次去军营送军装时,巧遇步兵统领马三元。马三元见他年幼聪明,办事干练,遂很赏识。从此与马三元交往不断,关系密切,马三元遂认他为义子。
1896年(光绪二十二年)马三元部调防移驻山东,黄绍斌所在的军需庄也调往山东。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马三元死后,黄绍斌继承马三元的家业,奉养义母。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黄绍斌带义母迁天津经商,又把生母接去供养。
黄绍斌在天津经商,生意十分兴隆,到民国初年,除天津外,在北京、济南均有商号。后又在锦州开办货栈、钱庄、皮铺、丝房等商铺,在锦州商界享有很高声望。
黄绍斌一生经商,虽十分富有,但多仗义疏财之举。1912年(民国元年)右屯卫遭受水灾,他赈银1079两。1917年(民国6年)家乡又遭水灾,颗粒无收。他特意从天津赶回家乡,赈银元6500块,每人发给锦贴13吊,使右屯卫3000多口人得以渡过灾年。这次大水过后,右屯卫西的大片农田淤成沙滩,给农业带来危害。黄绍斌出资买下1200亩沙滩地,雇人栽种树木。这片树后来成了家乡重要的用材林,为家乡人造了福。1918年(民国7年)家乡人为黄绍斌立碑,并请政府褒扬。北京政府颁布给他“急公好义”匾额及银质奖章。1930年(民国19年)大凌河又泛滥成灾。黄绍斌捐给凌海市赈灾委员会2000杆丝绸和500石小米,在右屯卫设粥锅20余天。这次水灾冲毁了右屯卫后沟的木桥,黄绍斌出资3000块大洋,修石桥一座。凌海赈灾委员会赠给他匾额一块,以表家乡人的谢意。
黄绍斌还兴办义学,培养家乡子弟。1914年(民国3年)他出资2270元在右屯卫创办黄氏第一国民学校。买房15间做校舍,聘当地文人当教师,招收学生230名。1918年春,黄氏第一国民学校移到锦州东关黄氏住宅内。在右卫继续办黄氏第二国民学校。两校经费均由黄氏支付,不收学生分文。1926年奉天省教育厅长发令,给黄氏记一等功。这两所学校历经民国和东北沦陷时期,一直办到解放战争时期,历经30多年,培养学生5000多人。建国后,两所学校校舍均无偿地交给了人民政府。
黄绍斌,一生好善乐施,兴办义学,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受到家乡人的敬仰。他的名字在家乡妇幼皆知。
1952年,黄绍斌病逝于天津,终年75岁。
同年(公元1878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