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毓谷(1920~2004)是我国著名的毒理学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家、医学教育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他一生最喜欢的是读书和教书,他的座佑铭是“生也有涯,知也无涯”。
刘毓谷教授,1920年2月29日生于天津。1939年南开中学毕业后,考入西南联合大学生物学系,后转入同济大学医学院。1946年毕业于同济大学医学院。1947~1953年在同济大学医学院生化学馆、中南同济医学院生化教研室担任助教、讲师。1951年参加上海市抗美援朝医疗手术队。1952年参加上海市郊血吸虫病防治工作。1954~1956年在北京医学院随同苏联专家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1956~1978年在武汉医学院创立了营养卫生学教研室并担任副教授、教授和教研室主任。1978~1992年在武汉医学院、同济医科大学创立了环境毒理学研究室和教研室并担任主任,博士生导师。1980、1985和1989年三次出国,在联邦德国、瑞士和瑞典等国著名的有关毒理学的教学、研究机构学习先进技术,进行学术交流。
刘毓谷教授是我国环境毒理学和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的主要创始人。曾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预防医学类专业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卫生部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环境诱变剂学会副理事长、名誉理事,中国毒理学会顾问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当选为湖北省第五届人大代表。
刘毓谷教授曾主编卫生部规划教材《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1版)、《卫生毒理学基础》(第1、2版)、环境医学专业用《环境毒理学》教材(第1、2版),全国医药院校教材《毒理学》和《中国医学百科全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等十多部教材和专著。他主持和指导了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省部级攻关项目和重点项目的研究。1995~1999年主持了我国毒理学领域的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常用农药神经毒作用机理研究”,为拟除虫菊酯类农药中毒的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的专家验收鉴定:此项成果取得了多项创新性进展,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该成果曾多次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上宣讲,如第七届国际毒理学术会议(美国西雅图,1995)、亚太地区国际环境与工业毒理学学术会议(泰国曼谷,1996),环境污染毒理学与健康国际学术会议(香港,1998)等。发表高质量论文20余篇,现已有4篇被《SCI》收录。
刘毓谷教授无限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几十年如一日,为我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事业呕心沥血,禅精竭虑。作为一名杰出的教育家,他学识渊博,治学严谨,基础扎实,思维活跃,勇于创新,深受国内外同道的敬仰。他襟怀坦荡,虚怀若谷,淡泊名利,为人正派,铸就了高尚的品德情操和炽烈的人格力量。他诲人不倦,甘为人梯,特别关注青年学子的学习、生活、成长与进步,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深受广大弟子的爱戴。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遗传学教授、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罗斯福夫人癌症研究所高法恬院士曾评价道:“毓谷教授毕生培育英才,开创环境毒理学术研究,成绩辉煌,享誉国际。教授热心助人,诲人不倦,扶植菁英,培育年青优秀人才,为环境毒理学领域之发扬光大,贡献弥多”。1978~2000年他指导培养出48名硕士研究生和20名博士研究生。他曾先后应邀到天津、西安、广州、南宁、乌鲁木齐、徐州、南京、石家庄和衡阳等地医药院校讲授《卫生毒理学》。他的学生遍布祖国的四面八方,成为国家预防医学战线的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刘毓谷教授以强烈的事业心,终身辛勤劳作,积劳成疾,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8月12日21时30分在武汉逝世,享年85岁。他在病重期间直至生命的最后一息,仍然想着同济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的建设,想着卫生毒理学系的发展,想着他一生未竟的事业。他的逝世,使我们痛失了一位良师益友,是我校、我国毒理学界、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界的重大损失。他的高风亮节、大家风范,将永远成为我们的楷模;他的探索精神、创新境界,将永远激励我们攀登;他的慈祥面容、暖人话语,将永留我们心中!我们永远怀念他!
同年(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