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宁波市 > 江北区人物

王治本


[][公元1836年-1908年]

王治本(1836—1908)字维能,号桼园,清慈溪黄山村(今属浙江宁波江北慈城镇)人,精通诗文,尤擅骈文。并工书善画,具有出色的文艺素养。清光绪三年(1877)夏赴日,结识日本贵族大河内辉声,双方的笔谈结集为《桼园笔话》17卷。曾向大河内辉声推荐《红楼梦》,《红楼梦》因此在日本引起轰动,从而产生了一批又一批日本“红迷”、研究者和专家。

王治本在日本30年间,足迹遍及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深入中国人很少甚至从未到过的地区。传播中华文化,其旅行路线之长、所到地方之多、交结朋友之众、留下遗墨之丰,在近代旅日华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对于中日民间文化交流的贡献良多。日本人称:“当时的文人儒士,仰之如泰斗”。

王治本877年到日本后,先在日本汉学家广部精创办的日清社里教授汉文,并为汉文报刊撰稿,后来转到同人社教汉文,还参加了诗社闻香社,与日本汉学家、文人学者广为结交。其中交往最多的,要数日本世袭藩主源辉声。

这对异国师生,留下笔谈记录达17卷之多,现保存在日本早稻田大学图书馆。从已经披露的一些笔谈内容看,两人常探讨中日两国的文化艺术,也谈及时事风俗和生活饮食等,内容包罗万象。

王治本在日本期间,深受日本文坛信赖,留下书画文章不计其数,还为许多日本人的著作撰写序跋并题词。据日本著名学者、汉学家实藤惠秀1965年通过《朝日新闻》的征集统计,日本国内至少有38人收藏有王治本的作品和资料。

在与日本学者、文人的交游过程中,王治本还成了日本《红楼梦》研究的启蒙者。根据宁波大学季学源教授的研究,王治本、黄遵宪等中国文人到日本后,从很多方面引导、帮助日本人阅读《红楼梦》,为《红楼梦》在日本的广泛传播、红学在日本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红楼梦》是清乾隆五十年(1793)传到日本的,过了半个多世纪,日本读《红楼梦》的热度依旧高涨,不过尚未进入深层研究。直到19世纪70年代王治本等中国文人到日本后,日本红学才开始形成。

虽然没有专门的红学著述,也没有举办专门的研究机构,但王治本等人通过日常聚会、笔谈答疑、提供资料等方式,持之以恒地在日本推广、谈论《红楼梦》,启发日本文人深入研讨、理解,从而培育出大量的红迷和一大批红学研究者。例如,日本早期红学史上最具开拓性的学者、日本翻译《红楼梦》第一人森槐南,就是在王治本等人的指导、启迪下成长起来的。

20多年的日本漫游路是中日文化交流之路。

明治十五年,也就是1882年,王治本离开了源辉声的家,开始了“东瀛探奇”的漫游生涯。

王治本在日本的漫游大体有四次:第一次,1882年~1884年,主要漫游本州中部地区;第二次,1885年~1887年,主要漫游本州西部、四国和九州;第三次,1892年~1893年,主要漫游日本的东北地区;第四次,1905年~1907年,故地重游。

王治本每到一处,都受到当地政要和文化人士的热忱欢迎,都会在当地掀起一股文化热潮。1882年8月,他到日本文化名城金泽时,被尊为“孔子之国的贵宾”,各界人士争相请他作诗作画、题词点评、鉴定书画等。1883年,王治本与旅居日本的族兄弟王汝修、王琴仙一起漫游北海道函馆,停留半月多,不仅展示了诗文书画的才能,还表演了篆刻,受到当地文人的热烈欢迎,当时的《函馆新闻》在一篇题为《清客漫游》的报道中记录了他们的行程,并称他们“诗文书画均称绝妙,为清客之中屈指可数者,本港文雅之士亦多乞请挥毫”。

王治本的漫游之路,实际上就是中日文化交流之路。他在日本各地拥有众多“粉丝”。有日本文献记载,金泽有一位玉纤女士,二十七八岁,是王治本的超级粉丝,听说王治本到了新潟港,就以学习书画为由前往寻访,与之结交,还陪同出游。

20多年时间里,王治本的足迹遍及日本的本州、四国、九州、北海道四大岛,沿途传播中华文化,所到之处,无不留下诗文词赋、书画金石作品,以及考察日本文史哲、政治经济民情风俗等各类著述。其旅行路线之长、所到地方之多、交结朋友之众、留下遗墨之丰,在近代旅日华人中都是首屈一指的。

甲午战争后,王治本又去日本,做了一些研究翻译工作。例如,应邀担任日本善邻译书馆的协修,校订出版了《战法学》《日本警察法》等书籍,他希望将这些日本新政的著作带回中国,供中国有志之士参考。1900年,他翻译、补正了日本“易圣”高岛吞象的《图解高岛易断》,2008年被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点校出版。

  同年(公元183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8年)去世的名人:
甘仲贤 (18551908) 清末学者和诗人 云南省楚雄州姚安县
贝克勒耳 (18521908) 法国物理学家 欧洲法国

下一名人:应昌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