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欧洲 > 波兰人物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


[公元1915年-2005年]

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同志生平(1915-2005)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杰出的国际主义战士、国际著名记者、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至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伊斯雷尔•爱泼斯坦,因病于2005年5月26日上午11时4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爱泼斯坦同志于1915年4月20日出生在波兰,1917年随父母移居中国,1931年后在英文《京津泰晤时报》和《北平时事日报》工作。1933年与斯诺相识,1937年在斯诺创办于北平的英文杂志《民主》从事工作。抗日战争期间,作为美国合众社记者奔赴南京、广州、武汉及山东台儿庄前线战场采访。1938年应宋庆龄邀请赴香港参加“保卫中国同盟”中央委员会,主持英文半月刊《新闻通讯》,积极宣传中国人民的抗日斗争并争取国际援助,同时在香港《南华早报》、《?刺报》当兼职记者。1939年,他撰写了《人民之战》一书,生动地介绍了当时中国人民的抗战历程。1941年底香港沦陷,他被日本侵略军关进集中营,逃脱后转移至桂林。1942年抵达重庆,任美国《联合劳动新闻》(AlliedLaborNews)记者。1944年6月,随中外记者团访问陕北和晋绥抗日根据地,采访了毛泽东周恩来等领导人,并将见闻写成多篇文章在美、英、澳大利亚印度等国的报刊上发表。返回重庆后,继续从事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活动,援助中国人民夺取民族解放的最后胜利。1945年经印度英国抵达美国,担任美国《联合劳动新闻》总,在美期间仍然关注中国人民的革命进程,积极参加美国的民间进步组织――“争取远东民主政策委员会”,为反对美国干涉中国内政,加深中美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做了大量的工作。1947年,在美国出版了《中国未完成的革命》一书,详尽阐述中国抗日战争的全过程和战后中国面临的问题。

新中国成立后,应宋庆龄的邀请,他于1951年返回中国筹办对外宣传刊物――《中国建设》(现为《今日中国》)。1979年起担任《今日中国》杂志总。他不辞辛苦,曾四次登上西藏高原,深入采访各阶层的藏胞,收集大量资料,经七年的努力,于1983年出版了《西藏的转变》一书,向各国读者生动地介绍了西藏的历史和现实,得到外国读者的好评。1988年后担任《今日中国》杂志名誉总。几十年来,他为《今日中国》杂志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这本杂志已发展成为有中、英、法、西、阿、德等多语种文版的综合性月刊。

他热爱中国,同情、支持并积极投身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于1957年加入中国国籍,196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文革”-期间,他受到“-”的破孩,受冤狱达五年之久,但是他对中国共产党始终坚贞不渝,平反后便以更加饱满的政治热情投身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并参与或负责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重要文件的翻译和定稿以及《香港基本法》英文稿的定稿工作。他热衷于社会公益活动,曾担任中国福利会副主席、宋庆龄基金会副主席、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翻译协会名誉会长、中国工业合作协会国际委员会名誉副主席等职。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做出的突出贡献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充分肯定,曾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

爱泼斯坦同志具有博大的国际主义情怀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对党和人民赤胆忠心;他有强烈的革命事业心和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他有高尚的人格和情操,待人宽厚,甘于奉献,从不计较个人的名利地位,始终保持了艰苦奋斗的政治本色;他对工作兢兢业业、精益求精,展现出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出色的工作才能,赢得了海内外各界的尊重和赞誉。他是我国对外宣传战线上的一面旗帜。

爱泼斯坦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无私奉献的一生。他对中国和中国人民怀有真挚的感情,把毕生精力奉献给了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为中国的发展和进步、为增进中外的相互了解和友谊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是我们心心相印的好同志、好朋友。他的辞世是我们党的外宣事业一个不可弥补的损失。他的崇高品质和革命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们的心中!



  同年(公元1915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2005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张承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