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镇江市人物

于漪


于漪

于漪,女,1929年2月7日出生于江苏镇江,汉族,中共党员,“人民教育家”获得者,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

于漪于1951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8月正式参加工作;1958年任教于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196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5年历任上海市第二师范学校校长、名誉校长;1997年7月任上海市杨浦高级中学名誉校长;2010年2月获评为“2009中国教育年度新闻人物”;2019年获得国家“人民教育家”称号。

于漪长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事业,致力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推动全中国语文课程教学综合性改革。

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79年,于漪发表《既教文,又教人》一文,提出语文教育要有思想内容与表达形式辩证统一的整体观念。

于漪在学习研究中国国内外有关母语方面的文献后提出,各民族的语言都不仅是一国符号体系,而且是该民族认识世界、阐释世界的意义体系和价值体系。语言不但有自然代码的性质,而且有文化代码的性质;不但有鲜明的工具属性,而且有鲜明的人文属性。工具性和人文性,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的两个侧面。她还主张,“人文性”较之“思想性”“情意性”“文学性”等更为合适,由此突破了原有的“工具性和思想性”的框架。1995年,于漪《弘扬人文,改革弊端》一文发表,在语文教育界引起反响。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并最终体现在2001年印发的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

自20世纪90年代起,于漪参与全国及上海语文课程标准制定,上海中小学二期课改所有年级语文教材审查,到21世纪初参与制定《上海市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再到提出构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国家意识、文化认同、公民人格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的实施体系。

学术论著

截至2018年12月,于漪已发表文章531篇,编著专著37部,还有100余部合著及主编的作品,其主要专著有《岁月如歌》《卓越教师第一课》《教育的姿态》《语文的尊严》《于漪知行录》《于漪新世纪教育论丛(6卷)》,主编有《教育魅力—青年教师成长钥匙》《走进经典—语文阅读新视野(6册)》《“青青子衿”传统文化书系(12册)》《现代教师自我发展丛书(18本)》《现代教师学概论》《于漪全集》等。

人才培养

教育改革

于漪躬耕于中学语文教学事业,坚持教文育人,推动“人文性”写入全国《语文课程标准》。主张教育思想和教学实践同步创新,主推上海市初级中学语文教改实验,截至2021年3月,已主讲近2000节省市级以上探索性、示范性公开课,其中50多节被公认为语文教改标志性课例,撰写数百万字教育著述,许多观点被教育部门采纳。

教育思想

关于如何办教育,于漪于1990年提出了“三个制高点”思想:办教育必须确立制高点。首先,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其次,要站在战略的制高点上;再其次,要站在与基础教育发达国家竞争的制高点上。

育人观念

于漪提出了“全面育人观”:全面发展是实施素质教育最本质的反映。社会文明程度越高,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人的生命体本身也蕴含着全面发展的潜能,教育的任务就是把学生的潜能变成发展的现实。德性与智性是生命之魂。德智体美劳各育应有机融合。

育人举措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于漪创设了师徒带教三级网络—师傅带徒弟,教研组集体培养、组长负责制,学校培养领导小组、校长室是培养教师成长的第一责任人。教师培养有计划、有目标,理论学习、教学教育实践全方位发展。要重在精神成长,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比如课堂教学实践,听课目的不在打分评价,而在深入研讨,探索学生认知规律,并指出改进的路径与方法。

育人体系

语文教育就是教文育人。要实现“教文育人”的大目标,于漪给出了三个基础:一是“目中有人”的教育理念,也就是对育人要有全面具体的认识;二是时代的要求和使命意识,要有“以天下为己任”和“以教育为己任”的忧患意识和责任感;三是语文教学培养目标的整体性。

培养成果

截至2021年3月,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于漪先后培养了三代特级教师,共“带教”100多名全国各地的青年教师,涌现出许多有理性思考与实践经验的教学专家、教学能手;如上海市特级教师、杨浦高级中学语文教师王伟,时任杨浦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区老干部局局长卜健,上海市特级教师、时任上海市教委教研室副主任谭轶斌等都是她的学生。



  同年(公元1929年)出生的名人:


下一名人:余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