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山东省 > 泰安市 > 东平县人物

宫慕久


[][公元1788年-1848年]

宫慕久(1788-1848)

号竹圃,东平西卷棚街(今属州城街道桂井子街)人。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东平城内西卷棚街,一户家境殷实的宫姓人家出生一个男孩。这个本分的人家,当然希望新出生的这个孩子秉承“不慕身外物,耕读传家久”的祖训,将来有所作为,于是,就给他取名宫慕久。

宫慕久从小聪明伶俐,悟性很高,到了上学的年龄,家人便把他送进私塾,从《三字经》《百家姓》《四书五经》学起,接受传统教育。宫慕久聪明好学,各门功课都非常优秀,深得老师喜爱。私塾先生常说起,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让家人好好培养。年龄稍大,家人把他送到东平知名学习圣地—龙山书院。经过几年苦读,宫慕久不负家人所望,于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考取己卯科举人。道光六年(1826年)以知县去云南上任,任职期间,政绩卓著,廉洁从政,颇孚众望,道光皇帝考语谓:“资质本乎天性,廉洁出于自然。”

鸦片战争失败后,1842年8月,清政府和英国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针对英国人在上海派驻军队及外交领事,清政府考虑要派得力人选出任上海道台。这一职务由谁担任,朝廷选择了宫慕久。

1843年5月,宫慕久走马上任。为防止外国人骚扰吾民,宫慕久一开始就坚决阻止英国领事馆设在上海城内。第一次鸦片战争失败后,清政府就再也没有挺直腰板真正禁烟,使国外鸦片大量流入中国,一些贩 的英国商人鱼贯而入进上海。上海开埠的一两年间,凭借0 鸦片发家的怡和洋行、仁记洋行、义记洋行、森和洋行、裕记洋行等在中国《上海土地条约》尚未签订的情况下,已经陆续登陆上海。这些滞留上海的外国人,基本上都在城内居住,造成事实上的华洋杂居的局面。

宫慕久所担心的洋人扰民事端,在开埠后的上海不断滋生。为此,宫慕久坚持把上海城外,港叉纵横的孬地方租给英国人。1844年2月,一艘运输鸦片的英国商船在上海吴淞口被扣,水上警备部队把情况报到宫慕久那里。宫慕久以自己政府衙门的名义,修书一封,直递巴富尔,要求:请按贵国法律,对贵国运输- 的商船作出处理,反映出了宫慕久处理急难问题的高超水平和能力。

在与外国人打交道的过程中,宫慕久时时处处维护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上海开埠不久,他即在洋泾浜北设立盘验所,向西洋商船征收进口货税银。1845年10月,法国特使刺萼尼要求归还上海天主教堂旧址,他以超出管辖权为由,给予拒绝。

1847年,宫慕久升任江苏按察使(臬署在上海),为正三品官。宫慕久上任后,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不辞劳苦。上任不到一年,终因积劳成疾,1848年正月初七病逝在工作岗位上,享年60岁。

宫慕久所处的年代为清朝晚期,此时的清朝官场,老百姓用这样一句话描述:“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在这样的大染缸里,他能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不肯与贪官污吏为伍,足以看出他品格高尚。他为官二十多年,家中的田地房产悉如为官以前,这足以证明他清政廉洁。

宫慕久言传身教,勤俭持家,教育家人本分做人。据传他从上海进京述职时顺道探家,时其妻正在厨房摊煎饼,因有半盆沫子没摊完,为节省烧柴,竟未能与相别七八年的丈夫相见,这足以看出她勤俭治家的传统美德。

宫慕久官居道台、按察使,但他却从不摆官架子。整个封建社会官本位思想严重,七品官出行,都让衙役鸣锣开道,让街上百姓回避。而身为上海道台的他,每逢探家,必于距县城七里外凤凰台村下轿,改乘马或步行,以示尊亲重祖。其外祖家在城东大梁庄,每逢省亲,必到八里碑下马,步行二里后到家。沿途遇见长者,垂手侍立道旁问寒嘘暖之后,让老人先行,自己尾随其后。

宫慕久去世后,为表彰他卓著的政绩,高尚的品格,经道光皇帝恩准,在其家门口树起了神道碑。碑正面上 书 “诰授通议大夫江苏按察使司按察使宫公神道”。历经160余年,此碑仍矗立在州城桂井子大街南端。



  同年(公元1788年)出生的名人:

罗伯特·皮尔 (17881850) 第24位英国首相 欧洲英国


  同年(公元1848年)去世的名人:
威廉·兰姆 (17791848) 第23位英国首相 欧洲英国
艾米莉·勃朗特 (18181848) 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 欧洲英国

下一名人:马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