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筱松(1901-1986),原名繁蔚,郯城县高峰头镇高峰头村人。幼年时家贫,曾给人放牧猪羊,备受苦难- ,兄弟七人,排行最后,众兄长同心协力供其上学。筱松聪敏好学,高小毕业后即考入济南省立第一师范,时值“五四”运动爆发,他积极参加- - 活动,宣传反帝反封建爱国思想,并担任该校学生组织“救国十人团”小队长。在胶济铁路工人驱阚运动中被推举为学生代表,与亲日派阚铎展开面对面斗争,临危不惧。后回家乡,以教书为职业。
1930年10月,中共徐海蚌特委鲁南特派员唐东华来郯南开辟工作,发展了前高峰头侯乾猷入党。1931年1月,也筱松经侯乾猷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久,在唐东华帮助下,前高峰头党支部成立,侯乾猷为支部书记,孔筱松为组织委员。支部成立后,孔筱松积极开展党的组织工作,使党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他深入贫苦农民群众,灵活而巧妙地开展宣传工作。他编了许多童谣教给儿童唱,如“小红孩,骑红马,戴红帽,持红枪,谁敢来,我不怕”,“下雨天,是阴天,太阳一出是晴天,照亮地,照亮天,暖暖和和人人都喜欢。”这些歌谣在群众中迅速传开,启发了群众的阶级觉悟和斗争精神。他组织党员联系群众中的积极分子秘密成立短工会,在麦收季节贴出布告,规定工资增加一倍,否则谁也不当短工,短工会受到了贫雇农的热烈拥护,很快就发展到60多人,同年夏,孔筱松任前高峰头支部书记,他带领党员积极开展地下斗争,建立了秘密交通网,经常传送党的文件,张贴标语传单,扩大了革命的影响。
1933年夏,在中共临郯县委领导的苍山暴-动 中,孔筱松出任中国工农红军鲁南游击总队中队长,与敌激战于芦柞、卞庄一带。暴-动 失败后,变卖家产作路费,根据组织安排转到察省多伦等地工作,任吉鸿昌部宣传上士、谍报参谋等职。是年秋在北京西北汤山战斗中负伤,不久即回徐州,以卖香烟、写石印为职业掩护,兼任《徐州民报晚刊》总,从事党的秘密工作。
在抗日战争中,孔筱松曾担任中共萧铜联防办事处书记处书记、萧铜县委组织干事、徐州办事处城市工作部部长等职务。在苏北反扫荡中再次负伤,在艰苦斗争环境中他带伤坚持工作,以致伤重难愈,带病终生,为此,中共萧铜县委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1948年2月,党组织调他到华中建设大学学习,同年秋,任郯城县文教科科长、党总支书记,为发展教育工作呕心沥血,四处奔波,不辞劳苦。次年底,即在全县恢复小学10多处,新建小学百余处。1951年7月领导筹建了山东省立郯城中学,带头捐资献物,使学校比原计划提前五年开课。
1956年,改任县文化科长,为繁荣本县文化事业,发展电影、戏剧、图博做了大量工作。后受“左”的路线迫害,于1965年离职休养,1986年因病去世,终年85岁。
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