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北省 > 雄安新区 > 雄县人物

刘仕俊


[][公元1840年-1910年,清末武术家,一代宗师]

刘仕俊(1840—1910)雄县孤庄头村人。绰号“大杆子刘”,清末武术家,一代宗师,与太极杨露禅、八卦董海川、形意高手郭云深并称“京中四杰”,曾任正白旗禁军护卫营教官。

刘仕俊家境贫穷,20多岁时,靠与人帮工生活。尽管每日里劳累疲惫,夜晚却练拳不辍,锤炼着功力,打熬着身体。虽才20多岁,技击已很有心得。一日,他挑担至乡间一座小寺庙旁休息,随便练练身手,被寺僧道济瞥见,甚喜他力猛腿快,不住地喝彩,却也看出这年轻人的不足。待刘仕俊演练完毕,道济不无惋惜地说,你的技艺虽佳,但还不足以搏人。刘仕俊听罢很不高兴,认为道济轻视自己,便要求与道济比武。道济立而不动,刘仕俊急起而攻,不料尚未及身,自己反而跌倒,这才大吃一惊,知道道济技高一筹,于是倒身跪地请求拜师。道济当即应允,并对他说:你所习拳法,非不能用,而是你领悟不深,因此死手多,活手少。尤其内家精妙,你还不知道。从此道济开始传授他岳氏散手。岳氏散手又名鹰爪,专以掳抓肘靠、分筋错骨、点穴闭气等技为主,源出于沥泉僧,后传岳飞,得名“岳氏散手”。其拳三盘九手,即上盘三手,中盘四手, 二手;其技刚柔相济,简而不杂,应用中处处显妙。可惜道济只传授了九手就云游而去,临别再三嘱咐务必好好练习。

刘仕俊因家贫到京师卖艺。他卖艺不置枪刀,只持一根青秫秸,倒也招人围观。人们有的笑他疯癫,有的笑他愚昧,有的笑他骄狂。当时的北京城名家辈出,精技击者不可胜数,好事者也多如牛毛,便多有人前来“踢场子”,不料均败在他的手下。一些技击名家慕名前来与他较量,也少有胜算。这下刘仕俊名声大噪。一些达官贵人延请他到家设馆,朝廷还命他教授正白旗禁旅。同治五年,刘仕俊才开始正式设馆授徒。当时京城武师之中属杨露禅(1799—1872)、董海川名声最高,门徒最伙。刘仕俊初开山门,自视甚高,与杨、董不睦。时有山东拳师某负技前来,不服杨、董、刘三大师。先在杨、董二人拳场附近卖艺,故意口出狂言,以激杨、董二人前来相较。杨、董两位大师皆以为无名之辈,胜之不武,败则为朋辈所笑,不予理睬。无奈某拳师日益嚣张,又到刘仕俊拳场边,仍如法炮制。刘仕俊不得已出面招呼,略施小技杀其气焰,又不使其丢丑栽面。那人羞愧难当,千恩万谢。杨、董二师闻听此事,赞赏不绝,对刘仕俊开始另眼看待。

白回回为雄县籍巨盗,屡犯重案,官府难以捕捉。保定府令雄县限期抓捕归案。并派士卒三百助剿。雄县令登门拜访恳请刘仕俊助拿......刘仕俊率队来到白某住的寺庙,命马快团团围住,单身入寺立于窗下说:“朋友,你的事犯了,在下大杆子刘仕俊奉命相请,弟子腿慢身迟,技薄力单实非君之敌手,你若八尺之内逃出我的杆子,我甘愿替你赴保请罪,越墙逃跑不算英雄。”白回回室内答声“好”,跃门而出,左手持藤牌,右手握单刀,刀似飞片,招招紧逼。仕俊急忙以杆子格架,打在一起,许久难分胜负,忽然忆起师父所传轻易不准使用的绝招,大喝一声:“姓白的注意!”白回回一愣神,仕俊一杆子将其拨倒在地。马快们一拥齐上,正要- ,不料白回回纵身一跃飞上墙头,落荒而逃。

刘仕俊以“岳氏散手”闻名,以“大杆子”著世。其枪法与戚继光《纪效新书》记载之杨妙真“八母梨花枪法”一字不爽,确为真传绝技。刘仕俊晚年专心授徒,弟子遍及乡里,佼佼者当为刘成友、刘崇政、李振声、李友霖等。成友又传陈子正刘启文等,弟子众多,且都声名远播。陈子正是刘成友的外甥,正是得了舅父的真传,后来才成为武林巨擘,此亦为雄安、雄县、昝岗之骄傲也。



  同年(公元1840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10年)去世的名人:
杨氏 (18281910) 孙中山母亲 广东省中山市
弗罗伦斯·南丁格尔 (18201910) 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 欧洲英国

下一名人:余慕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