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江苏省 > 苏州 > 姑苏区人物

郭绍虞


[][公元1893年-1984年]

郭绍虞

郭绍虞(1893-1984),原名希汾,字绍虞,江苏省苏州市人。中国语言学家、文学家、文学批评史家。郭绍虞主要致力于中国古典文学、中国文学批评史、中国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书法理论等方面的研究。著有《中国文学批评史》、《沧浪诗话校释》、《宋诗话考》、《宋诗话辑佚》。郭绍虞先生以照隅室作为斋名。晚年印有《照隅室古典文学论集》、《照隅室语言文字论集》、《照隅室杂著》三种。20年代初,与茅盾叶圣陶等创立文学研究会。建国后任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上海文联副主席,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辞海》副主编,同济大学文学院前院长,复旦大学首批博士生导师之一。郭绍虞为中国文学批评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旁及古今语法修辞。书法也有精深造诣,为海内外学者所尊崇。

郭绍虞先生出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他的家庭虽属书香之家,但很清寒。祖父是前清举人。

父亲郭鲁卿没有考上功名,是一介寒士,担任过文书、校对等工作,也当过家庭教师。郭鲁卿1937年抗战逃难时在苏州乡下东山去世。母朱漱芳1947年于故居去世。

郭绍虞和哥哥郭际唐自幼在粗衣淡饭中生活,深深懂得稼穑艰难,懂得学习的重要,感到一定要发奋图强,自力更生。郭绍虞在家中尊老爱兄,团结和睦。自己节衣缩食,赡养父母却很丰盛。其兄郭济唐是一位有学养的中学教师,他们弟兄俩互通有无,手足情深。

郭绍虞在其父亲的熏陶下,酷爱学习。其后由于家庭清寒,他仅在蒙养义塾读了几年书,在陆尹甫、陆雨庵二位老师指导下,苦读诗书,直至明代遗民著作等。甚至在裱画店、古玩铺、旧书摊上,他也接触了许多名人书画和历代各种文物,以及各类版本古籍,大大地开拓了眼界。因此,这些店铺和地摊都成了他的街头“博物馆”和“图书馆”,使他流连忘返。 后来他又在一所工业中学学习了二年。由于他自幼爱好文学,在中学读书时,连续办了几期《嘤鸣杂志》。后又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郭家世居苏州,由于家境贫寒,并无房产,一直租房居住,不仅条件差,而且经常-搬迁。1927年,郭绍虞在燕京大学任教授后,生活较为安定,也略有积蓄,遂在苏州购下大新桥巷一处建于晚清的普通民居,以奉养父母安度晚年,并请当时在家乡任教的兄长郭际唐一家陪伴父母同住,自己则常在假期回苏州看望双亲。

郭绍虞在学术方面的贡献众所周知,而他在书法、艺术方面功底也很深。

郭绍虞的夫人张方行女士,毕业于早期的上海民立女中,曾先后在福州女子师范等学校任教。在先生逝世之后为他整理了《照隅室杂著》,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人物年表

1893年11月21日出生于一个贫寒的教师家庭。

1910年在苏州工业中学求学期间,与同学合办文学刊物《嘤鸣》,写诗作文,抒发爱国热情。

1913年 7月,到上海任商务印书馆附设尚公小学教员。五四运动中,他的思想深受《新青年》的影响,向《新潮》杂志投稿,成为新潮社社员。在这一期间,他利用商务印书馆的藏书刻苦自学,开始了学术研究活动,先后著有《清诗评注读本》、《战国策评注》(1916),《中国体育史》(1920)。

1919年,郭绍虞到五四运动的策源地北京,担任北京《晨报》副刊的特约撰稿人,同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作旁听生,并加入新潮社。1919年12月1日在《晨报副镌》发表了《马克思年表》。

1920年,郭绍虞到五四运动策源地北京,一方面担任北京《晨报副刊》特约撰稿员,同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作旁听生。

1921年元旦,他与郑振铎王统照、沈雁冰、叶圣陶等共同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从事新诗、散文及学术方面活动。这年秋天,又经师友胡适顾颉刚推荐,到福州任协和大学国文系主任兼教授。

1921年至1927年,先后到济南第一师范学校、福州协和大学、开封中州大学、武昌中山大学任教。

1921年他由胡适顾颉刚推荐,任福州协和大学国文系教授,从此走上了大学讲台,时年仅28岁。

1927年7月起,郭绍虞在北京燕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14年,这是他进行学术研究的重要时期。这时期他开始了中国文学批评史的研究。

1934年所著《中国文学批评史》出版。

1937年“七七事变”后,北平沦陷,在日本帝国主义的铁蹄下,他始终坚持中国知识分子的民族气节。在完全背瞒本人的情况下,日伪“华北作家协会”竟将他的名字列入委员名单。他知道后,不顾安危,愤然去信责问,“华北作家协会”也无可奈何,只能复信道歉。在此处境下,他宁守清贫,拒不与日伪同流合污;有人写文章攻击他,他写《高调歌》来反击,以表明自己的爱国心迹。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伪为了强迫他任教伪北大,竟将他关押两天。获释后,他在燕京大学讲坛上上了“最后一课”,朗读了《诗经·黍离》,满座泣下。接着就携眷南下。为了生计,他在上海圣约翰、大夏、光华等大学兼课。当时家中孩子较多,又有0在堂,生活负担很重,但他安贫若素。

1941年,他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子弟小学任教,有机会去探索那浩瀚的珍贵藏书。随后,茅盾也来到了商务印书馆任,两人由于思想相近,遂成挚友。

1942年返上海,在开明书店任。此后在上海大夏大学、之江大学、光华大学、同济大学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建国后任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

1943年秋至1946年春,郭绍虞由北平到上海担任开明书店,同时在一些大学任教。这时,他主要从事语文研究的学术活动,著有《语文通论》(1947)及其续编(1948)。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郭绍虞又积极投入-0。

1947年,他参加了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大学教授联谊会,

任同济大学教授联谊会分会主任。因此,他的名字被列入了黑名单。在险恶的环境中,他仍伏案著书。

1949年起,郭绍虞到复旦大学任教,先后兼任中文系主任、图书馆馆长、文学研究室主任等职。还担任过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兼-书记、上海文学研究所所长、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务。

1949年上海解放初,陈毅市长接见了一批文化界著名进步人士,郭绍虞也在其中。

1950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同济大学文学院并入复旦大学后,到复旦大学任教,先后任中文系教授兼主任、图书馆馆长、文学研究室主任等职。

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兼任华东区军政委员会监察委员,上海文学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副主席兼-书记、上海文学所所长和《辞海》副主编、《上海文学》编委等职。

1962年他又主编了《中国历代文论选》。

由于他在批评史研究中的卓越建树和杰出贡献,1979年3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成立时,他被推选为会长。

1984年6月23日,郭绍虞在上海病逝,终年91岁。


  郭绍虞相关

  同年(公元1893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敖馨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