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良(公元前25年-公元41年),字次伯,东汉荆州南阳蔡阳(今湖北枣阳西南)人,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的叔父,公元22年(地皇三年)十月,随刘縯、刘秀兄弟在舂陵起兵,刘玄称帝后被封为国三老。刘秀称帝之后,先后封为广阳王、赵王、赵公。去世之后追谥赵孝王。
早期经历
刘良在西汉汉平帝时期被郡县推举为孝廉,曾经担任过萧县的县令。公元3年(元始三年),刘良的兄长刘钦去世,他的儿子刘縯、刘仲、刘秀年龄都很小不能自立,刘良作为叔父承担起抚养他们的责任,把他们照顾得很好。[1-2]
王莽末年,爆发了绿林大起义,天下大乱,刘縯、刘秀兄弟也准备扯旗起兵,恢复汉室江山。等到起兵的时候,刘秀去见刘良,把事情告诉了他,刘良一听,勃然大怒。他对刘秀说:“文叔,你和你大哥伯升的志向操守一向不同。现 在伯升给家里带来灭门的危险,你不但不阻止,竟然还与他同谋造反!”
但刘氏兄弟并没有听从刘良的劝阻,在公元22年(地皇三年)十月,正式起兵反莽,刘良迫不得已也带着全家参加了起义,并随部队一路打到小长安。在小长安汉军遭到王莽前队大夫酎阜、属正梁丘赐的伏击,汉军大败,舂陵刘氏宗族有数十人死于阵中,刘良的妻子和两个儿子也在这一仗中被杀。[4-6]
受封国老
刘縯、刘秀因为势单力孤,率领舂陵军加入了绿林军,随后绿林诸将决定拥立刘氏子弟继承汉统,但并没有拥立军功显赫的刘縯,而是拥立了没什么名气的刘玄。
公元23年(地皇四年,更始三年)二月初一,刘玄正式即皇帝位,大封百官,刘縯被封为大司徒,刘良也被封为国三老。[8-9]
公元24年(更始二年)二月,更始帝刘玄自洛阳向西而进,迁都长安,刘良作为国三老,也跟着刘玄到了长安。在刘玄大封宗室六王、异姓十三王之时,刘良没有得到王爵,还是继续做他的“国三老”。[10-11]
公元25年(建武元年,更始三年),赤眉军大举进攻更始政权,而且刘秀在河北登基称帝的消息也传到了长安,一时之间更始政权人心惶惶、岌岌可危,御史大夫隗嚣就劝说刘玄委政于刘良,以图缓解与刘秀的关系,共同对付赤眉军,但被刘玄拒绝了。
公元25年(建武元年,更始三年)九月,樊崇率领百万赤眉军攻破东都门,杀进了长安城,在城内烧杀掠夺,不但百姓受害,更始政权的许多官员也遭到杀害。刘良一家人得到赤眉军大将杨音的庇护才活了下来。后来刘良听说侄子刘秀已经在河北登基称帝,又定都洛阳(今河南洛阳)。就带着家眷东逃,赶到洛阳去投奔刘秀。
晚年生活
公元26年(建武二年)四月二日,刘秀封刘良为广阳王,但刘良并没有回到自己的封国,而是一直在洛阳居住。[15-16]
公元27年(建武三年)闰正月,赤眉军在崤底之战中战败,向刘秀投降,刘秀对赤眉主要人员做了妥善处理,其中刘盆子被任命为赵王刘良的郎中,而赤眉大将杨音因为在长安保护过刘良,被刘秀加封为关内侯。
公元29年(建武五年),刘秀改封刘良为赵王,此后刘良才离开洛阳,到封国生活。[18-19]
公元37年(建武十三年)二月,建义大将军朱祐上奏:“古者人臣受封,不加王爵。”刘秀诏令封王的刘氏宗亲都降为侯爵、公爵,刘良降封为赵公。[20-21]
定居封地之后,刘良连年到京朝拜,公元41年(建武十七年)正月,刘良在京师洛阳去世,享年6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