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浙江省 > 湖州 > 安吉人物

楼之岑


[公元1920年-1995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楼之岑

楼之岑(1920年1月28日—1995年3月23日),出生于浙江省丰县(今安吉县孝丰镇)北村。生药学家和药学教育家。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53年加入九三学社。

楼之岑出生于一个贫困的中医世家,童年曾在私塾就读,小学在本村初级小学和县立中山小学学习。小学毕业后,入浙江省湖州初级中学。初中毕业后,在县立南中小学任教一年。1936年,考入浙江省立湘湖乡村师范学校。1939年2月,转入浙江省立联合师范学校学习。1939年夏,他考入贵州的陆军军医学校大学部药科。1942年毕业,留校任助教。1944年,他编译了《医药拉丁语》,1947年出版,这是国内同类书的第一部。

楼之岑1944年冬考取了留英研究生。1945年9月,入伦敦大学药学院学习。1947年夏,获药学士学位,在校从事生药学研究。1948年,学校聘他为生药学研究助理,同时攻读博士学位。1950年,获伦敦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读博士期间,他先后发表了6篇研究论文。楼之岑研究和建立了新的植物性泻药的生物测定法。该成果1949年在英国药学会年会上宣读并在英国学术期刊上发表,引起各国学者的重视,并被广泛采用,被称为“楼氏法”。他利用这一方法,发现了大黄的泻下成分是结合性大黄醇,并建立了测定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分光光度法。1950年,楼之岑被伦敦大学医学院授予哲学博士学位。他谢绝了伦敦大学生药学教授的极力挽留以及英国爱文思药厂的高薪聘请,以一片赤诚的爱国之心,于1951年1月毅然回国。

回国后,楼之岑任浙江大学理学院药学系副教授,讲授药剂学。1951年秋,受聘于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医科大学),组建了该校生药学教研室,先后任生药学系副教授、教授、教研室主任。他编写了我国第一部富有特色的生药学教科书,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我国生药学教学目的不明确、教材内容陈旧、实验方法落后的状况,为我国生药学科的建立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从1953年起,他还兼任卫生部教材编审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卫生研究院的生药研究指导。

楼之岑致力于我国生药教学和科研工作。他注重应用多种现代科学方法研究中药,为发展我国生药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是我国现代生药学的开拓者之一。他在学术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在国产生药形态组织和中药材品质评价的研究方面,进行了大量开拓性的研究工作。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楼之岑就首先提出,生药学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具有鉴定生药真伪优劣的能力。他编写了我国药学教育方面的第一个《生药学教学大纲》,编写了全国高等学校统编教材——《生药学》。他十分重视培养青年教师,教导他们要因材施教,在科研上要有创新精神。在他的努力下,我国生药教学水平有了新的提高。

楼之岑为我国药学方面培养了大批专业人才,不少人在教学、科研、生产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由于他在药学教育工作中成绩卓著,1988年,被评选为北京市高教系统先进工作者;1989年,又被国家教委和北京市分别授予全国优秀教师奖和北京市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国务院为他颁发了政府特殊津贴证书。

为了适应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他十分重视中药材实际问题的研究。在他指导下,开展了生药形态组织学、化学分析及生物测定等方面的工作,先后完成了数十种药材的鉴定研究,为中药整理、品种鉴别和编写《中国药典》、《中药志》提供了科学资料。此外,他对波希鼠李皮、西黄芪胶、阿拉伯胶、胡黄连、安息香、毒毛旋花子等外国产生药的国产代用品以及资源开发利用等,也进行了研究。这些工作的成果,有些已发表在国内外的期刊杂志中,有些收载于《中国药典》和他主编的《中药志》与《生药学》等著作中,有的已经在生产中应用并产生经济效益。如国产安息香已可满足国内需要,不再依赖进口。1954年,他发表了《国产甘草的化学分析》的论文,为我国甘草首次进入国际市场提供了科学依据。1964年,天津药材公司积压了大批不符合传统规格的大黄,在他指导下,对这批大黄进行了分析鉴定,确认质量完全符合英国药典规定,使这批大黄得以销往欧洲,创汇数百万美元。1966年,他又为天津茶叶土产进出口公司解决了中药槐米在雨季迅速干燥的难题,保证了槐米出口任务的顺利完成。1973年,为了解决如何利用河北承德药材公司积压的大量黄花败酱,他根据植物分类学理论,设计研究方案,指导实验研究,结合临床试验,研制成功镇静安眠的新药“眠尔静”,由北京第四制药厂投入生产。其后,为了摸清该属植物的资源与应用情况,他亲自带领学生到四川南部山区,并沿长江而下,经湖北到湖南登南岳衡山,又到江西井冈山区和浙江天目山区,进行调查,采集了大量标本,行程数千里,解决了该属植物分类定名上的一项难题。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他更是精神焕发,忘我地进行工作。1982年,关于中药细辛挥发油的研究获得了北京市学术成果奖;1985年,在中药大黄的系统研究中发现了根茎中呈蛇管状的特异导管,在秦艽中发现了特异的内、外周皮及其在根的0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关于中药材同名异物品种的系统研究(大黄类)获得了1986年国家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987年国家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和卫生部科技成果奖。1987年,在国产麻黄形态组织学研究中发现了我国西南产麻黄草质茎中具有陡度较大的三生螺纹的导管、木纤维和管胞,在麻黄生物碱类含量测定中建立了同时测定三对立体异构的生物碱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国家“七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常用中药材的品种整理和质量研究”对促进中药标准化和进一步修订《中国药典》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在该项目中,由楼之岑担任北方组组长。所承担的61个专题,于1989年和1991年春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鉴定。其中他指导的防风、秦艽、龙胆等10个专题研究受到专家们的高度评价,认为在深度、广度和创新性等方面都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另外5个专题也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由他指导的“电脑在中草药鉴定中的应用——中草药化学成分的指纹鉴定”课题也于1989年通过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验收鉴定,被认为立题新颖,结果可行,获得了一致好评。

40多年里,楼之岑和他的合作者先后发表科研论文、学术报告与综述文章共150余篇,著书21部。他深深感到,祖国医药学蕴藏着丰富而宝贵的经验,是我国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用科学方法整理和研究中药遗产,并对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和交流,是药学工作者的重要任务。1953年,中国药学会成立了中药整理委员会,他积极提倡和参加中药材的调查与研究,主编并出版了《中药鉴定参考资料汇编》第一集,收载了50种中药。1958—1961年,他主编了《中药志》,先后共出版了四册,得到了国内外读者的一致好评,尤其引起了日本生药学界极大的重视,被认为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科学观点编写的中药巨著。美国《经济植物》杂志亦发表文章赞扬此书内容丰富。该书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奖。目前,已完成《中药志》第二版(6册)的修订工作,并出版了4册。此外,他还参加了《中国药典》、《全国中草药汇编》、《汉英常用中医药词汇》、《汉英医学大辞典》、《原色中国本草图鉴》(英文本)、《中药彩色图谱》(英文本)等书的编写和审改工作。

楼之岑除担负教学和科研任务外,还先后担任中国药学会理事、常务理事、秘书长、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中国药学会中药和天然药物学会主任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设在德国的药用植物研究学会会员,中国药学会北京分会理事与常务理事,中国化学会永久会员。他先后兼任中国中医研究院中药研究所生药室顾问,中国医学科学院药物研究所植物室顾问,卫生部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世界卫生组织药品质量保证合作中心顾问,香港中文大学中药研究中心名誉顾问,卫生部中国药典委员会委员、名誉委员,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委员,北京市人民政府医药工业顾问组顾问,卫生部药品评审委员会委员及国家科委发明评选委员会特邀审查员,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他曾担任《药学季刊》编委,《药学学报》常务编委、副主编,《中国药学杂志》(原名《药学通报》)常务编委、主编、顾问,《中国中药杂志》(原名《中药通报》)主编、顾问,《中成药研究》顾问,《中西医结合杂志》编委,《中医杂志》(英文版)编委,《中国海洋药物杂志》顾问,《中国药学年鉴》副主编、顾问,《中草药》杂志顾问,《中国药学》(英文版)主编。

他积极参加国内外的学术活动。1979年,他接受世界卫生组织的邀请,赴日内瓦担任世界卫生组织总部药用植物顾问,为制定国际植物药标准起草了植物性生药的一般检验法,并对13种药典的有关规定进行了比较和讨论。这个文件曾由WHO印发世界各国有关机构和科学家征求意见,受到了普遍好评。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天津召开关于植物药标准化与应用的国际会议,他当选为会议主席。1982年,联合国世界工业发展组织(UNIDO)在北京举办传统医药讲习班,他参加筹备并亲自讲课,深受各国学者的欢迎。他还数次率代表团出国参加学术会议,并在国外大学中做学术报告,积极宣传我国医药事业的成就。1981年,他和日本著名生药学家柴田承二教授共同发起组织“中日天然药物学术讨论会”,每两年轮流在中、日两国举行,对两国学术交流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

1987年,67岁的楼之岑光荣地成为了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实现了他多年的夙愿。在他的人生征途上,又踏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楼之岑的一生,每一步都是坚实的,每一个台阶都是用拼搏精神攀登的,每一项成就都是用忘我的劳动取得的。他的一生,为祖国、为人民、为科学,孜孜以求、永无止境,把自己的热血和才智,全部奉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

来源:九三学社中央宣传部


  楼之岑相关

  同年(公元1920年)出生的名人:
陆孝彭 (19202000)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省常州
张金哲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天津市津南区
盛志勇 中国工程院院士·医药卫生学部 浙江省湖州德清
陈士橹 (19202016) 中国工程院院士 浙江省金华东阳市
李东英 中国工程院院士·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工程管理学部 北京市


  同年(公元1995年)去世的名人:
江绍基 (19191995) 中国工程院院士 江苏省无锡
庄孝僡 (19131995) 中国科学院院士 山东省临沂市莒南县
谢义炳 (1917199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湖南省永州市新田县
谢少文 (1903199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绍兴
吴中伦 (1913199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绍兴诸暨
王伏雄 (19131995) 中国科学院院士 浙江省金华兰溪市

下一名人:戚元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