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
(1876—1935)
中共一大代表,革命烈士。
湖南省宁乡县人,1876年5月27日出生于一个贫苦农家。少时读过私塾。1902年中过秀才,在乡村教私塾。1906年,与谢觉哉、姜梦周、王凌波结为盟兄弟,称为“宁乡四鬓”。1909年到宁乡云山学校任教,主张教学改革,以适应“民国”需要,受到非议。1913年辞职考入湖南公立第四师范学校,一年后并入湖南第一师范讲习科,结识了毛泽东,从此共同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1918年4月加入进步团体新民学会,参与反帝反封建斗争。在反对军阀张敬尧的驱张运动中,他率驱张代表团赴衡阳,联络湘南 、女子救国会、国货维持会等各界团体,发动工人、店员、学校师生和市民召开万人大会揭露军阀祸湘罪行,号召一致驱张。他还派人前往郴州与吴佩孚交涉,利用军阀之间的矛盾,以武力胁迫张敬尧离湘。1920年8月,与毛泽东等一道创办长沙文化书社和俄罗斯研究会,宣传新文化,传播新思想,主张用俄国十月革命的方法来改造中国。1920年冬他与毛泽东建立了长沙共产主义小组。1921年夏,又与毛泽东一道赴上海参加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共一大后,他与毛泽东创建湖南第一个党组织一一中共湖南支部,随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中共湘区委员会,任区委组织委员。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培养革命干部,又与毛泽东一道创办了湖南自修大学及附设补习学校,主持校务工作,亲自给学员上课。1923年11月,自修大学被军阀封闭,他又任由党创办的湘江学校的校长,继续为革命培养人才。大革命0中,参与领导湖南工农运动,努力推进国共合作和国民革命,先后任国民党省党部监察委员、省法院陪审员、惩治土豪劣绅特别法庭成员、水口山矿务局监理、《湖南民报》馆馆长、中山图书馆馆长、湖南济难会执委兼财务委员等职。毛泽东对他的工作很赞赏,说:“叔衡办事,可当大局”、“何胡子是一头牛”。
大革命失败后,他潜往上海,筹办聚成印刷公司并任经理,专门印刷党的文件和刊物,同时任上海互济会党团书记。1928年夏,入莫斯科中山大学特别班学习,出席了在莫斯科召开的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1930年7月从莫斯科回国到达上海,11月前往中央革0据地中心瑞金,出席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工农检查人民委员,随后又任内务部代理部长、最高法院院长、教育委员会委员兼苏维埃政府干部训练班主任等职务,主管检察、民政、司法、干部训练等多方面的工作,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1933年初,王明“左”倾路线统治下的临时中央迁往瑞金后,毛泽东在中央根据地和红军中的领导权被剥夺,何叔衡也被扣上“机会主义”、“富农路线”等帽子,遭到残酷斗争和无情打击。他不仅没有屈服,而且更加坚定地同“左”倾机会主义作斗争,坚持实事求是。在政治上受打击受破孩、行政职务被撤销后,仍严肃认真地从事党分配给他的工作。红军开始长征后,他留在根据地坚持游击战争。与战友一起在敌人搜、烧、剿的恶劣环境下,拄着拐杖四处奔波,昼伏夜行,风餐露宿,依靠群众的掩护与支持,开展游击战争。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上杭县水口镇小径村被敌包围,突围时身负重伤,仍奋力与敌搏斗,最后壮烈牺牲,实践了他生前“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滴血”的誓言。牺牲时59岁。1937年,毛泽东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6周年大会上提议为包括何叔衡在内的牺牲同志致哀,以表达党和人民对他的深切怀念。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