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祖坛
(1902—1993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副参谋长,全国政协委员。
湖南省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人,1902年11月出生于大庸县岩口村汤家坪。早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投笔从戎,追随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参加了北伐战争。1936年考入陆军大学深造。1949年在甘肃酒泉率部起义,投身人民革命,并为保护好全国唯一的石油矿做了大量工作,使人民解放军安全地接管了玉门油矿。起义后,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军副参谋长、军委后勤学院指挥系战术教研组组长、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农学院副院长等职。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对组织分配的每项工作任务都愉快地接受,并千方百计地完成。在军委后勤学院任教时,参加了建国初期军队院校首批军事教材的编撰工作,并承担高级指挥员的教研任务,工作积极,成绩显著,1957年评为先进教学工作者,在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1958年,到新疆军区生产建设兵团工作,负责筹建兵团农学院,不顾年事已高,仍日夜操劳,和同志们一起勤奋工作,在兵团党委的直接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荒原创业,白手起家,仅8个月就完成了筹备建校任务,当年招生开学。“文革”期间,石河子农学院-迁离,教职工大多数远放南疆,返回原校办学成为全校师生一致的迫切要求。
“文革”结束后,他重返工作岗位,不顾年迈体衰,顶住各方面的压力,向全国政协及中央有关部委呈上要求归返原校的报告,得到强有力的支持。1978年3月28日中共中央和新疆自治区下达了批准农学院返回石河子原校舍的指示,使下放到南疆的数百名教职工重返了教学岗位。
他曾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协常委、湖南省政协常委和第五届、第六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对祖国统一大业十分关心,积极参与-工作,从50年代起直到逝世前,利用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广泛的海外关系,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做了大量有益工作。在参加全国政协会议和任省(区)政协常委期间,提出了多件重要提案,请求国家科委、科协给予拨款,帮助完成湖南大庸县(今张家界市永定区)国际科技交流服务中心的基建任务和充实各项设备。国务院转交湖南省人民政府研究实施,总投入500万元,按时完成了基建任务,建成后发挥了国际科技交流服务中心的积极作用。
他矢志不渝,追求理想与进步。1984年6月,以83岁高龄被石河子农学院党委批准入党,实现了凤愿。1989年11月8日88岁时赋诗抒怀:
青年投笔逞豪情,历尽沧桑八八春;落叶归根保晚节,欢觞祝根湘江滨。
半世迷途空革命,旷代马列指迷津;老当益壮发余热,服务人民献此生。
1993年12月26日病逝,终年91岁。
选自《二十世纪湖南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