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输般(公元前507—前444年),“般”亦作“盘”,常被称为公输子。春秋时鲁国人。因其为鲁国人,“般”与“班”谐音且古时通用,所以人们常称他为鲁班。他是我国古代优秀的建筑工匠、手工业工匠和杰出的机械发明家。被誉为“巧匠”、“巧人”,并被我国土木工匠尊为“祖师”。他的故事在历代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公输般是我国较早的个体手工业者之一。他所生活的春秋战国之交,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重要时期,部分手工业奴隶获得了人身和独立经营的自由,聪明才智得到了充分发挥。公输般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经过刻苦钻研,成为一代能工巧匠的。
公输般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土木工程方面有许多重大发明。据《事物绀珠》、《物原》、《古史考》等许多古籍记载,他在实践中反复摸索,先后发明了锯、刨子、钻、铲、墨斗和曲尺等木工工具。当时的木工,常用的工具主要是刀、斧,不仅费时费工,而且工艺粗糙,公输般早就有心改变这种状况。有一次,他与徒弟上山砍木料,一不小心,手被一种野草的叶子划破了。他心中若有所动,就摘下一片叶子仔细琢磨,发现叶子两边都长着锋利的小齿。同时,他还注意到,咬啮草叶能力很强的大蝗虫,两枚大板牙上也排列着许多小齿,它就是用这些小齿来咬断草叶的。公输般由此受到启发,先是用竹片,后来又改用铁片做成了锯,使木工水平从此有了一个飞跃。随后,为了把粗糙的木料弄光滑,他又发明了刨子;为了使木器组合结实,他把器具穿孔加固,并且因此发明了钻;为了将木器做得平直美观,他发明了可以求平面和直角的曲尺,被后人称为“鲁班尺”,等等。公输般就是这样一位随处留心、经常琢磨,不断有所创造的发明家。他善于思考,勤于发明的故事,在当时和后来历代都广为流传。《世本》上记载,石磨也是他发明的。据说,一次他偶然见到一位老妇人用石杵捣麦,很受启发。那时的粮食加工工艺还十分原始,最常见的办法,就是用石头一点一点地将粮食砸碎,既费力又浪费。公输般在见到老妇人的操作后,便日思夜想。后来,他找来两块较厚的圆石板,各在一面凿上锯齿型的浅槽沟棱,合起来将它转动,以碾碎粮食。经过反复实验,我国2000多年来一直延续使用的石磨,便诞生了。这是我国粮食加工业上的一次意义重大的革新和创造。
公输般的贡献还表现在机械发明制造上。公输般曾南游楚国,深得楚王器重,以厚礼待他,并为他更好地发挥自己的才能提供条件。为了答谢楚王的知遇之恩,公输般为楚-队发明了攻城用的云梯,制造了水上作战时战船上用的钩拒。这些工具都在后来的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象云梯,一直沿用到近代战争。类似的发明还有“木鸢”。这是一种用竹片和木料做成的木鸟,有简单的机械装置,能借助风力起飞。许多史书上都记载说,这种木鸢飞起来“三日不下”,连公输般自己也“自以为至巧”。这些说法虽不免夸张,但却从中可以看出公输般的聪明才智和征服天空的宏大抱负与创新精神。此外,相传公输般还特意为其母亲制造了一辆“木车马”。这辆奇特的木车马“机关具备”,由“木人”驾驭,行驶自如,在当时引起震动。关于木车马的传说十分神奇,逐渐演绎成公输班将其母安置在车中,启动机关,木车马竟飞驰而去,以至于连其母亲也因此搞丢了。
公输般一生,有着不胜枚举的发明创造。比如,他还发明了锁钥,刻制了我国最早的立体石刻地图“九州图”等等。这些发明和创造,都对我国手工业和工程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公输般也因此而世代受人尊重和称颂。
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