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灼南(1882—1976)又名金葵生,号秋圃居士。临清县金郝庄(今属临清市)人。古筝演奏家。生于音乐世家,其祖父、父亲酷爱音乐,擅长筝。他受家庭熏陶,自幼习字筝。18岁时考取秀才,科举废除后,在家乡教授私塾。青年时期,奔走江南数省,寻师访友,筝技大长,从家传筝谱到民间流传筝曲,已均能掌握自如,是家乡远近闻名的筝手。1912年,他将传统筝曲《双板》《三环套日》《流水激石》编创成一曲,取名《渔舟唱晚》,成为一首著名的筝曲,广为流传。1957年,受聘为山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同年,与李华萱、刘玉轩、詹 秋、张育瑾等人筹建了“琴学研究会”,挖掘、整理民族传统音乐,并教授学员。1958年, 金灼南曾去南京艺术学院任教。 1959年,返回山东,在山东省艺术专科学校(今山东艺术学院)教授古筝,并兼任美术专业书法课。同年当选为山东省政协委员。晚年,金灼南不顾年老体弱,仍常为群众演出。初建伊始的山东电视台曾录制播放了他的《渔舟唱晚》等曲目。为使筝艺流传后世,金灼南系统整理了大量筝曲,撰写了《论筝学知识》《古筝教材》《筝学探源》《书-丛》等专著。其中《筝学探源》是金灼南汇集60多年来的研究成果而写成的一部珍贵的筝学论著。书后附录的传统筝曲有《开手齐板》《流水激石》 《禹王治水》 《平沙落雁》《三箭定江山》《幽思吟》等;编曲有《渔舟唱晚》《乘风破浪》《庆丰收》《蜂恋花》《莺梭织柳》等;移植的有《关山月》《春江花月夜》等;创作筝曲有《凿山引水灌桃园》。此外,金灼南家藏的筝谱《筝谱集成》,是中国少见的清代民间工尺谱抄本,共收集筝曲29首,谱前撰有“筝论”。1976年3月病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