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北京市人物

罗常培


[公元1899年-1958年]

罗常培

罗常培(1899.8.9-1958.12.13)

初字心田,后改字莘田,一署辛田,号恬庵。笔名贾尹耕,斋名未济斋。北京人。满族。著名语言学家。

1909年入京师第二两等小学堂,毕业后升入北京公立第三中学。1916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国文门,同学有傅斯年杨振声许德珩等,1919年毕业。后入北京大学哲学门攻读两年。1921年至1926年先后在北京市立第一中学、天津私立南开中学、北京私立四存中学担任国文教师。1924年曾任西北大学国学专修科主任兼教授,讲授文字学。1926年受聘到厦门大学任教,1927年转至中山大学。1929年任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研究员。1934年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1936年兼系主任。抗战期间任西南联大教授、国文系主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1944年赴美,先后在朴茂纳学院、耶鲁大学作访问教授,讲授中国语言学和中国文学。1948年回国,续任北京大学教授兼文科研究所所长。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第一任所长。1951年任中央民族事务委员会委员。1952年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1952年与北大合作,在北大成立3年制的“语言专修科”,培养语言学专门人才。 195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学部委员。1954年、1958年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曾任《中国语文》编委、总,《语言研究》常务编委,普通话审音委员会委员,全国政协委员等职。

罗常培从事语言学教学和研究三十多年,在汉语音韵学、汉语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等方面做了许多开拓性的工作,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是一位承前启后的中国现代语言大师。罗常培注意将现代语言学的方法与我国音韵学的传统相结合,古代语言与现代语言研究相结合,汉语与汉藏语系少数民族语言相结合。他和赵元任李方桂合作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中国音韵学研究》及该书作者的学风和方法介绍到中国,同时做了很多积极的补充和纠正。在音韵学研究方面,对音韵学的一些关键术语做了科学的阐明,同时对古代汉语音类的分合、读音的构拟和音系发展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在汉语方言方面,在运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厦门方言方面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同时系统研究了唐五代西北方言音和早期北方话的语音;在少数民族语言方面,调查西南少数民族语言,对于该地区少数民族语言研究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此外在普及语音知识,论述中国语言学史,研究戏剧和曲艺音韵等方面,都做出了独特的贡献。

罗常培长期从事语言学教学,为语言学专业队伍建设和发展中国语言学做出了重要贡献。

罗常培治学勤奋严谨,著作丰富,有专著十余部,论文一百多篇。主要著作有:《汉语音韵学导论》、《国音字母演进史》、《中国人与中国文》、《汉语音韵学导论》、《汉魏晋南北朝韵部演变研究》(第一分册,与周祖谟合著)、《厦门音系》、《临川音系》、《唐五代西北方音》、《国内少数民族的语言系属和文字情况》、《普通语音学纲要》(合著)、《语言与文化》等;重要论文有:《切韵鱼虞的音值及其所据方音考》、《知彻澄娘音值考》、《释重轻》、《释内外转》等。有《罗常培语言学论文选集》。


  相关院校:


  同年(公元1899年)出生的名人:
海明威 (18991961) 20世纪最著名的小说家之一 美洲美国


  同年(公元1958年)去世的名人:
黄毓成 (18841958) 民国陆军上将 云南省普洱镇沅

下一名人:樊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