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法高(1915.9-1994.6.25)
字子范,号汉堂,江苏东台人。著名语言文字学家。
早年读中学时,曾寄居姑父著名学者王伯沆家,受其影响,对国文产生浓厚兴趣。高中时参加全校作文比赛,获第一名。1935年高中毕业,同年考入中央大学中文系,在小学和文字学方面用力甚勤。1937年抗战爆发,随中央大学迁至重庆沙坪坝。1939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西南联大之北京大学文科研究所,导师为著名音韵学家罗常培、丁声树。1941年毕业,获文科研究所硕士学位。毕业后考入中央研究院,任语言组助理研究员。1933年与董同龢赴成都调查方言。 抗战胜利后,1946年随史语所复员南京,同年兼任中央大学副教授。1947年,与董同龢一起获得中央研究院杨铨奖金。1948年升为史语所副研究员。1949年赴台,同年兼任台湾大学教授。1953年升为史语所研究员。1955年,任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访问学者,历时三年。1962年,任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客座教授。1963年,任美国耶鲁大学客座教授。1964年至1976年,应聘为香港中文大学中国语言及文学系讲座教授、主任、研究院中国语言及文学部主任、中国语言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同年9月,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1971年,被推举为美国语言学会荣誉会员。1981年、1984年分别当选为台湾中央研究院第十一届、第十二届评议会评议员。1985年,自香港中文大学退休,同年应聘为台湾东海大学讲座教授。1994年6月25日,因心脏衰竭,逝世于台中东海大学寓所,享年八十岁。
周法高主要从事语言学、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音韵学方面,学士论文为《经典释文反切考》、硕士论文为《玄应音研究》,进入史语所后陆续写了几篇音韵学方面的论文。语法方面,根据美国结构语言学派的语言理论,写成《中国古代语法》,分造句编、称代编、构词编三册,共约120万字,堪称中国古代语法之巨著。文字学方面,所主编的《金文诂林》、《金文诂林补》和《金文诂林附录》,是古文字学的重要参考工具书。
主要著作:《中国古代语法》、《中国语文研究》、《金文诂林》(主编)、《周秦名字新诂汇释及补编》、《颜氏家训汇注》、《广雅索引》(主编)、《广雅疏证引书索引》(主编)、《周法高上古音韵表》、《说文通训定声目录周法高音》、《牧斋诗注校笺》等,有《汉学论集》、《中国语言学论文集》、《中国音韵学论文集》等;有论文一百余篇,主要有:《广韵重纽的研究》、《金文零释》、《西周年代新考》、《西周金文断代的一些问题》、《武王伐纣的年代问题》、《论金文月相与西周王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