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树屏(1907—1976)字锦亭或锦庭,号叔平。昌邑县北孟乡后朱家庄子人。幼读私塾,后相继就学于昌邑县乙种蚕桑实业学校、山东省立第四师范及四师附设的高等专修科。1930年考入中央大学物理系,1934年毕业后考取中央研究院动植物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1938年又以优异成绩考入英国伦敦大学学习水产学,后转入剑桥大学。1941年底获博士学位。1942年受聘于英国南部蒲利茅茨海产研究所担任研究员。1944年又受聘到英国淡水生物学会水产化学及浮游生物部任主任。1946年,他离英到美国乌兹赫尔海洋研究所任研究员。 1947年1月底返回祖国,任教于云南大学。同时,还在中央研究院上海动物研究所任研究员,主持海洋湖沼研究室科研工作。年底又受聘为山东大学教授及水产系主任,并主持筹建水产研究所。1948年,再受聘到上海复旦大学水产系和厦门大学水产系任教,并领导中央研究院动物研究所舟山海洋调查研究工作。
新中国建立后,他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中央水产实验所所长。以后,他曾先后任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兼全国水产学会副理事长,山东省水产厅副厅长,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青岛市政协第二、三、四届副主席,山东省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青岛市中国民盟副主任委员。他一生从事水生物研究,学术成就主要有:在国内首创水质学,海洋及湖沼水化学,浮游分类、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包括培养方法)研究,对高等藻类养殖的关键问题有所突破等。其单胞藻类培养方法,被外国人称为“朱氏10号培养液”。是全国第一个“科技十二年规划”和“科技十年规划”(水产部分)的主要起草者和实施者。他和刘恬敬、刘德厚等人研究成功了“海带自然光育苗”及海带南移福建,“紫菜人工养殖” 和紫菜北移青岛、大连,以及朱氏人工海水AB配方等水产界3项获奖成果。培养出中国自己的第一代海带和紫菜,受到朱德委员长和周恩来总理的表扬。他经过调查研究改善了内蒙古的岱海水质,使岱海成为内蒙古的淡水渔业生产基地。 他还是中、苏、朝、越4国渔业研究会议和太平洋西部渔业研究委员会中方专家,多次以中国专家的身份,到苏联、蒙古、越南、朝鲜等国工作。1957年,随郭沫若率领的中国科学技术代表团访问苏联, 对商谈中苏科学技术合作122项计划的完成,起了重大作用。
1960年,他以中国海洋学和湖泊学专家身份,率代表团出席太平洋西部渔业会议,会上发表了他的许多专业论文,受到委员会各国专家的重视和好评。主要著作有《培养液矿质组成对浮游藻类生长的影响》《烟台、威海鲐鱼海场及附近海区角毛硅藻属的研究ⅠⅡ分类生态》等十几部著作。并主编了拉、俄、中、朝、越、蒙、日、英等文字的《太平洋西部经济鱼类名称对照手册》《鱼名词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