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河南省 > 济源市人物

薛子中


[公元1907年-1937年]

薛子中(1907~1937年),原名薛作枢,又名薛绍铭、少明,克井乡北社村人。

1920年,人漂河明德中学(教会中学)读书,曾因鼓动同学反对美国传教士奴役中国人,几乎被学校除名。1926年在该校高中毕业,人冯玉祥西北军干部学校学习。毕业后,先后在冯属孙连仲、冯治安部做政治工作。1927年,参加中国共产党,任中共洛阳中心县委工作员,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29年春,受中心县委派遣,赴宜阳赵堡等地检查工作,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

1930年5月,薛子中受中共洛阳中心县委的派遣,以国民党济源县党部主任委员的身份,回到济源,与党继新同志联系,进行革命活动。1930年8月,中共济源县委成立,薛任宣传部长。不久便辞去国民党县党部主任委员职务,到县师范学校任训育主任。1931年冬,任中共济源县委书记。他与党继新一道将革命活动由学校发展到农村,先后建立了北社、勋掌、新庄、大河里党支部。"九·一八"事变后,他臂戴"勿忘国耻"袖章,带领师生深人广大城乡,发表抗日演说,号召群众-。

1932年济源粮荒严重。3月,中共河南省委指示济源县委组织武装起义,开展游击战争。下旬,县委召开紧急会议,决定由党继新任政治委员,薛子中任军事委员,趁4月5日武山清明会之机,夺取第五区公所的0,然后上山打游击。4月4日,薛子中召集60余人在北社原家大坟集中待命,因枪未运到,决定改期起义。次日,薛带两位同志亲赴西山调枪,并巧设"自缚运枪计",顺利地通过敌人的-线。不料洛阳中心县委突遭破坏,敌人得知"济源游击战争计划",加强了戒备。薛见夺枪不成,遂与党继新带数十人,以运来的3支步枪和大刀、长矛发动起义,于4月10日占据了原大寨东侧的黄背坪,打响了豫晋边游击战争的第一枪。13日,国民党济源县长何慎斋率兵数百前往黄背坪围剿起义队伍。起义军利用优越的地理条件,多次击退了敌人的进攻,打伤了何慎斋,击毙了何的护兵。14日,终因起义队伍寡不敌众,党、薛二人决定:转移隐蔽,待机行动。薛子中带队转移脱险后,身染重病。病愈后便带其胞弟薛作揖和学生王承恩到鄂豫皖苏区,任教员、记者。1932年冬,薛在随红-移中被俘,设计脱逃后隐蔽在岳父家。之后,又到淮县教育科任职。1934年5月,他与王慕霞一道,先后到福建、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贵州、云南、四川八省,寻找红军长征部队。沿途写了大量采访笔记。1936年8月汇集成《黔滇川旅行记》,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该书深刻反映了劳苦大众的苦难生活,尖锐揭露了-污吏、土豪劣绅欺压群众的罪恶,披露了红军在长征中的神速行动和严明纪律,并认定:欲改善人民生活,唯有摧毁旧制度。

1935年11月,薛子中到达川康边境,仍未赶上红军而返豫。"一二·九"运动爆发后,薛奔赴平、津前线,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冯治安部少校秘书。"七。七"事变后,按照党的指示,于当年9月离队到达开封,经国民党省党部委员杨一峰介绍,受华北抗战委员会派遣,化名薛绍铭,以抗日督导员身份回到家乡,任济源县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主任。他首先把自己的学生和战友、中共党员成介三(守谦)、王承寿、原有信等召集起来,共商救国大事,分工包片动员群众抗日救国。他主办抗日训练班,请各界抗日人士(其中包括中共济源县委书记杨伯笙)到训练班讲课,培养了大批抗日骨干。他还先后到上百个村镇,发表抗日演说,动员群众抗日。薛的行为,引起济源少数-士绅的不满,他们赴省告状,说薛绍铭就是多年来被省府缉拿的"共党"要犯薛子中。省府遂派特务来济,监视他的行动。国民党济源县长杜光远也以种种借口,剥夺了他主办抗日训练班的权力,禁止他在县城演讲。薛为了避免摩擦,团结抗日,就离开县城,回到北社。杜光远遂派一个保安中队驻扎勋掌,跟踪监视他的行动。

1937年12月,薛子中与成介三、王承寿、原有信等在北社组织附近村庄数百名群众举行抗日-,并缴了驻勋掌的保安中队的枪,发表《告全县群众书》,号召全县人民"家家撞抗日之钟,人人执抗日之旗,共同完成抗日大业"。次日,薛带着抗日队伍到玉皇庙,受到当地抗日群众的热情欢迎和接待。杜光远得知后,声言这是共产党的地下活动,决计派兵围剿,严惩不贷。12月29日,薛子中等带着队伍到达大峪村,同原先赞同共举抗日大业的李中兴部会师。不料李已被杜光远收买,暗中通知-红会头目李万超,纠集数百会众,突然将薛子中等35人扣押。

12月30日,薛子中等被押解下山。途中,薛利用休息时间,曾对前来观看的数百名群众发表了长达1小时的演说,历数日军侵华暴行,号召大家团结一致,抗日求生。当薛等被押解到老鼠庄(今子中庄)对面河滩时,杜光远派的刽子手已经赶到,不问情由,宣布"就地正法",薛要求将其带到县城审讯,遭拒绝;又提出只杀自己一人,又被拒绝。除6个小孩幸免于难外,薛子中等29位抗日志士全部被害。



  同年(公元1907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37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袁良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