尢列(1866年—1936年),字令季,别字少纨,号小园,又号吴兴季子,晚号钵华道人。
1866年生于广东顺德县北水乡新基坊。十七岁时在上海参加洪门,二十二岁入广州算学馆,结识孙中山、郑士良,常与孙中山、杨鹤龄、陈少白等畅谈革命,时人称之为“四大寇”。1895年在香港参与组织兴中会,名曰“干亨行”。曾先后参加广州起义和惠州起义的筹划工作。1900年赴日本,被选为中和堂会长。次年赴南洋,于各地组织中和堂分会,以联络华侨中工人与小商贩,并在新加坡创办《图南日报》,宣传革命思想。至同盟会成立,中和堂遂归于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并组织救世军进行讨袁活动。1921年任孙中山 军政府顾问。后脱离政界,南返香港,居香港设皇觉书院讲学。以教授蒙童为生。1936年9月扶病入京,面陈救国方略。不久病逝于南京,著有《四书章句易解》、《四书新案》等。<尤列集>由尤嘉博先生将尤列先生的有关资料汇集而成,叙述其生平事略,展现其宝贵遗作等。
主要经历
1865年出生于顺德杏坛北水新基坊的一个书香世家。尢列从小博闻强记,所读的书到中年还能背诵半数,孙中山在日本横滨时曾当面称他是“石龟肚”(即记忆力特别强)。尢列在学堂读书时,他受业师陆蒲泉影响,很早就萌发反清意识,绝意科举计进。他17岁时在上海参加江门。
1886年入广州算学馆,毕业后充广东沙田局丈算总目,又任广东舆图局测绘生。两年后毕业,任广东沙田局丈算总目、广东与图局测绘生、香港华民政务司署书记。
1893年与孙中山、陆皓东等聚于城南广雅书局之抗风轩,议设兴中会,但未得成立。尢列同陆皓东、周昭岳回顺德北水创办“兴利蚕种公司”,以经营优良蚕种为掩护,秘密进行革命串联活动,孙中山多次到此议事。
1895年与孙中山、陈少白等组织香港兴中会,设机关部,对外称“乾亨行”,准备广州起义,失败后逃亡西贡。1897年在九龙成立中和堂,继续从事革命活动。
1900年惠州三洲田起义(今深圳盐田与龙岗交界,属盐田区管辖)时,去长江流域谋响应,尢列参与惠州起义失败,遭清政府严缉,与孙中山东渡日本,二人同住横滨市前田町,共议“开导侨界,沟通学界”的行动计划,并拟定“中华民国”国号。后赴日本及南洋各地,设立中和堂分部,联络华侨中工人与小商,并在新加坡出版《图南日报》。任《图南日报》名誉总编。辛亥革命后反对袁世凯称帝,组织救世军。他参加了广州起义,失败后逃往西贡,在南洋发起中和堂。
1906年,受孙中山指派,建立中国同盟会新加坡分会,募集资金援助国内武装起义。
1910年,尢列秘密归国襄助蔡锷举义。
1911年武昌起义成功,他组织中和堂北伐军,并策动滇、黔等省兵力东向抗击清朝残余武装势力。
1913年春,袁世凯企图笼络尢列反孙,尢列坚决拒绝,东渡日本避难。1912年,孙中山策划督师北伐,派人邀请尢列回广州任顾问,尢列欣然应聘。但不久与胡汉民、陈少白等人政见不合,赴香港定居。在香港创办书院,鼓吹孔教伦理救国。1921年,尤列任孙中山-顾问。二次革命时东渡日本,闭户著书,后居香港设皇党书院讲学。
1936年9月,尢列自知不久于人世,扶病到南京谒祭中山陵。同年11月12日,即孙中山冥寿之日,享年七十有一。著有《四书章节易解》《四书新案》等。
尤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