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泉州市 > 惠安县人物

洪乐


[公元1901年-1984年]

洪乐

(1901~1984年)

洪乐,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生于航海世家,别名勾仔,张坂镇山前村人。8岁时,随父上船,边做杂工边学祖传的《针簿》(海图)和罗盘。15岁,他到厦门一艘轮船当水手。19岁当二副,21岁当船长。从此,他走南闯北,目睹外国船只在中国领海和港口耀武扬威,欺侮中国人,非常气愤地说:“中国人什么时候才有出头日子!”

1950年元旦,他毅然从香港返乡。香港船主来信迭催,许以高薪重聘,但他并不动心,他要为新中国建设出力气。人民政府航运部门先后任他为泉州和福州港口引水,他共为外轮引港480多次,主持兴建泉州湾灯塔和航标。1958年春,洪乐驾驶一艘2000吨轮船从崇武出发,通过福清平潭之间暗礁星罗棋布的“许屿内”,到达福州。他相继任675、676轮船长。1960年,洪乐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11月,福州马尾港一艘万吨轮开不出去,准备拆掉。洪乐经过7天的测量和试航,乘大潮汛把它开出去,船底距航道上一块险恶的礁石仅30厘米。1962年11月,他还在浙江定海港找到一条可通大轮船的航道。

1963年,洪乐改任福建航管局外海轮船大队总船长。他驾驶轮船,北至秦皇岛,南至海南岛,远到日本、韩鲜、菲律宾、印尼、马来西亚,总共航行30多万里,还开辟福建浙江几条新航线。1964年,他被评为省劳动模范、全国交通系统先进工作者,晋京参加国庆观礼,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接见并合影留念。

“文革”初期,洪乐同福州市几位劳动模范上 书毛泽东主席,就“文革”和老干部问题陈言。这就是当时传遍八闽的所谓“洪乐急电”。后来,他因此受批斗,1970年11月被下放回,1972年又被召回,1973年退休。

1975年,洪乐应邀出任福建省商业局油轮管理站顾问,参加福州红山、泉州后渚港和东山3个石油码头的建设工作。这一年,他负责从上海接一艘3500吨油轮到后渚港。闽南航区复杂,历史上没跑过这么大的轮船。洪乐不顾自己年逾古稀,身患高血压,自告奋勇去领航,终于使油轮安全抵达。开辟这条新航线,比用铁路运油一年可省运费100多万元。1977年,洪乐领航的一艘千吨油轮驶进涵江三江口,结束千吨轮不能进三江口的历史。1980年3月,他向有关部门建议建设秀屿盐业码头。码头建成后,解决山腰盐场原盐放运困难的局面。他在任顾问期间,被选为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中共福建省第三次代表大会代表。1979年12月,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劳动模范称号,并发给金质奖章。

1981年,被誉为“福建航海活海图”的洪乐告老返乡。自1952年脱盲后,他写下28万字笔记。1959年起用三年时间整理完成《礁区航法》一书。还乡后,他除了对这书的一些章节作新的补充外,还撰写《福建沿海礁区航法暨广东、台湾主要港口航法》一稿,呈送交通部。

1984年8月22日洪乐辞世,享年84岁。



  同年(公元190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84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黄泰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