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岩,原字德嵩,后改字秋岳,号新罗山人、白砂道人、离垢居士,清康熙二十一年十月初七日(1682年11月21日)生于上杭白砂里华家亭(今属蛟洋乡华家村)一农民家中。幼年曾上过蒙馆,不久因父逝辍学,乃往寓浙东族人开办的造纸作坊当学徒,常利用纸坊废纸自习绘画,渐谙画技。一天,在门外墙上画了只牛,适逢某画师过此,说:牛虽神似,惜肚子画得太大了。华听后便在牛旁添画上一棵树,作擦庠状。次日,画师过此,见墙画十分赞誉,感到昨天嫌其肚大,乃因未画完的缘故,便问:“此画系何人所作?”迨知系一少年所作时,更加称异,认为此人大有培养前途。在征得主人与华岩同意后,收其为徒。数年,画艺大进。
康熙四十二年,华岩由浙返里住其叔祖家。适值村中重修华氏宗祠,欲绘壁画,叔祖命其试绘,因未经族长认可,其叔祖依族规受罚,重新将墙壁涂刷,准备请画师绘制。华岩十分恼怒,遂连夜越墙爬进祠堂,左手举着火把,右手奋笔挥毫,重新绘好《高山云鹤》、《青松悬崖》、《水国浮牛》、《倚马题诗》四幅壁画,不待天亮就背起行囊远离故乡,往杭州而去。
华岩在杭州结识了徐逢吉等文人学士、画朋书友,得以观赏到一些古今名画,大开眼界,深感自己读书少、学识浅、画艺粗,乃发愤精进,远师南宋画家马和之,近学明末清初画家陈洪绶、恽寿平、石涛诸家,认真研习宋、元、明各大家的绘画技法,学诗学字也下了很大苦功。对古人的诗学而不倦,尤以六朝近体诗为最,且酷爱三国钟繇由隶入真的楷书和唐初虞世南的草书。通过勤学苦练,终于得其精髓,为其后成为诗、书、画三绝的伟大艺术家铺平了道路。当时,清朝统治者极力提倡摹古仿古的宫廷艺术,鼓励画师们一味临摹宋元名迹,在食古不化时癖盛行之际,他别树一帜,一画吸引前代各派画家之长,以为己用;一面注重写生,独辟蹊径,超脱前人。如画翎毛,前人都用细笔湿墨一笔一笔去描绘,而华岩却大胆改用秃笔干墨去擦,一笔下去就皱出数十条蓬松的羽毛,然后傅以淡彩,使之栩栩如生。他独特的画法,使花鸟画面目一新,渐渐名声远扬,求画者络绎于馆。成名之后,常以“新罗山人”的笔名在画上落款,还用东园生、布衣生等笔名作画,以表明自己的出身。
康熙五十六年华岩36岁时,带着作品,北游幽燕,进入帝都北京,原认为自己充满清新气息的画作,会引起京华画坛的重视。然事与愿违,那些称霸画坛的宫廷画师们,把华岩的作品视为左道旁门,百般挑剔,因而王公显宦、富户豪门对其十分冷落,但他并不因此心灰意冷,反而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以极大的毅力忍着饥寒,跋涉到长城以北的热河(今属内蒙东南部、河北东北部),为其后来扩大创作题材,提高绘画意境创造了条件。
雍正元年(1723年)42岁时,华岩从杭州转到当时经济、文化发达的扬州,住在好友员果堂家中,与“扬州八怪”中的金农、汪士慎等人切磋画艺。此后画艺突进,人物、山水、花鸟、草虫、走兽等等,无一不精,在意境、构图、技法各方面都更臻完美,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在代表作《天山积雪图》中,他没有着意渲染层峦迭嶂上的皑皑积雪,而是精心描绘画面中身穿红袍、手牵骆驼的旅人,画中人物仰着脖子凝神看那掠空而过的孤雁,四周不见草木,没有人烟,只有背景上水墨勾成的两座冰峰。细品此画,可以使人想到一个任重道远者,只要意志坚强,不畏艰辛,凭着一峰骆驼作伴,就能踏平一路坎坷,穿过千里戈壁,来到天山之麓的琼玉世界。其意境深远,耐人寻味。其花鸟画,构图简练,枝叶不多,突出鸣禽和鲜花,收到删繁就简、立异标新的效果。到扬州后的第三年,华岩发现陈洪绶未完成的《西雅图集》遗稿流落于市肆,曾细心地为之补全,并作了题记,时人传为佳话。
华岩晚年定居杭州,仍以绘画为生,画艺虽高,但聚财无术,贫病常伴其度过艰难岁月。66岁时,老妻蒋妍病故,他身心深受打击,病魔缠身,每况愈下。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病逝于杭州,享年75岁。
近300年来,华岩的画风一直对中国画坛起着积极的影响,不少后世画家喜欢在自己的画幅上写明“效新罗山人笔意”,表示对这位画家的师承和尊敬。华岩的名字还激励了像齐白石等出身于工匠的人努力奋进。华岩遗作,现被珍藏于国内各大博物院和日、美、法等外国美术馆中,成为世界艺术珍宝。故宫博物院收藏并出版了《华岩花鸟册》8幅、《华岩画册》12幅。日本出版的《支那南画大成》收录有华岩的画作10幅。华岩的遗诗600余首已收入《离垢集》和《解弢馆诗集》。
同年(公元1682年)出生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