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宽(?~前103年),西汉大臣。千乘郡千乘县(故治在今山东高青县东南高苑城)人。初为廷尉张汤的随从,后升为奏谳掾。因善断案,有才干,迁为中大夫。元鼎四年(前113),迁任左内史(治所在长安)。
当时,三辅地区农民生活困难。兒宽体恤民困,借贷与民,且不征农民田租,朝廷认为他的政绩是最下等,将被免官。人民知道这一情况,便自动交租,且超过了定额,朝廷将他的政绩考核改为最上等,汉武帝也更加宠信于他。
左内史境内原有秦时郑国渠,田租高于其他地区。但郑国渠沿岸高仰地不能灌溉,产量较低。兒宽为解决这一问题,于元鼎六年(前111)组织百姓在郑国渠沿岸增修渠道6条,又“开沟渎畜陂泽”,提高了郑国渠的利用效率,使农田产量显著增长。
六条辅助渠道的开通,为后来关中灌溉事业的发展辟了新径。太始二年(前99),从仲山口(泾阳县西北)引泾水至栎阳(今临潼县栎阳镇)修成白渠。据《长安图经》载“六辅渠,今白渠北限所经即其地也。”直到唐代白渠灌溉中仍可见六辅渠的作用。据传,宽为管理好关中水利还制定了我国第一部水法,“定水令以广溉田”,使境内农业丰收。元封元年(前110),他迁为御史大夫。太初二年(前103)卒于官。
同年(公元前103年)去世的名人:
缂傚倸鍊搁崐鎼佸磹妞嬪孩顐介柨鐔哄Т闂傤垱銇勯弬鎸庮潔婵炴垶姘ㄩ惌娆愩亜閵忥絾纭鹃柍瑙勫灴閹晠顢欓懖鈺€绱樻俊鐐€栧褰掑礉濞嗘挾宓侀煫鍥ㄧ⊕閺呮悂鏌ㄩ悤鍌涘13001937闂傚倸鍊搁崐椋庣矆娓氣偓楠炲鏁撻悩鍐蹭画闂備緡鍓欑粔瀵哥不椤栫偞鐓ラ柣鏇炲€圭€氾拷 闂傚倸鍊搁崐宄懊归崶銊х彾闁割偆鍠嗘禒鍫㈢磼鐎n偒鍎ユ繛鍏肩墪閳规垿鎮╁畷鍥舵殹闂佺粯甯$粻鏍蓟閻旇櫣纾奸柕蹇曞У閻忓牏绱撴担鍝勵€撶紓宥勭窔瀵鎮㈢悰鈥充壕婵炴垶鐟$紓姘舵煟椤撶儐鍎戠紒杈ㄥ浮椤㈡岸宕卞▎鎴炴闂備礁鎼悮顐﹀礉瀹€鍕叀濠㈣埖鍔栭幆鐐淬亜閹扳晛鐒哄ù纭锋嫹 QQ闂傚倸鍊搁崐鐑芥倿閿旈敮鍋撶粭娑樻搐缁€鍐ㄢ攽閻樺疇澹樼紒鐙€鍨堕弻銊╂偆閸屾稑顏�1074851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