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宁德市 > 古田人物

李黎洲


[公元1898年-1977年]

李黎洲(1898~1977年)原名祖馨,字伯羲,清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生于大桥镇隆德洋农家。8岁入塾,12岁进古田超古学堂。民国3年(1914年)毕业,升入福州协和道学院。其间,他注意研读中国文史、宋明理学、清初朴学,亦涉猎欧美资本主义初期的理论著作。

民国5年,黎洲参加孙中山领导的讨袁组织,与何遂王澄云等奉派赴南平建立讨袁根据地。他约集尤溪民军陈子江部克期攻城,并说服驻防当地的湘军为内应,很快占领南平,成立福建讨逆军总部,传檄全省。福建督军李厚基调兵镇压,加之湘军后又暗中附敌,寡不敌众,讨袁遂告失败。他辗转至广州,进广东高等师范学校听课,专攻史地。民国9年,又与何遂等人密返福州,策划倒李,事机泄密,被严令通缉,脱险后赴粤避难。

民国10年,南渡爪哇,先在万隆中学任教,后任《泗滨日报》国际新闻及副刊主编。目击日本对南洋的经济侵略,他经常著文鼓励华侨-。荷兰殖民政府屈服于日本的压力,勒令该报停刊。民国14年黎洲任三宝垅《中国日报》总编。此期间,上海发生“五卅惨案”。为支援工人斗争,他与报社同仁发起捐款运动,半月内汇交上海工人后援会荷币40余万盾。

民国15年秋,国共合作誓师北伐,黎洲接广州革命政府海外部电召回国,由该部部长彭泽民介绍,他认识了周恩来并接受其教导。时北伐军在武汉告捷,东路军攻克闽浙。黎洲被派回闽参加筹建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任组织部长兼《福建日报》主编,与负责宣传工作的马子谷和负责 的李培桐等共产党人,共同支持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与 孙文主义分子展开激烈斗争。“四·一二”-政变时,他被列为清党对象,幸得友人暗中通知,才逃离福州赴上海。抵沪后,经吴石介绍在26军任参议,北上讨伐张宗昌。民国17年,转赴漳州,在49军张贞部任秘书、参议兼嵩屿建港筹备主任,准备建设孙中山所计划的东南新港及漳龙铁路。但这时蒋介石变本加厉推行其-政策,黎洲痛感国事日非,遂于民国19年东渡日本。先后在明治、庆应两所大学研习农业经济学,致力于农村土地问题研究,写成《中国农地制度的研究》一书,主张土地国有。

民国22年初,十九路军驻闽,黎洲被派往厦门市政府任参事。11月,十九路军反蒋,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政府,但瞬告失败。随后国民党中央派张贞、戴愧生等回闽整理党务,黎洲被邀任国民党福建省党部筹备委员,后又当选为执行委员。

民国25年“西安事变”后,黎洲更加关注时局变化,接受国共合作主张。民国26年,“七·七”抗战爆发,福建成立抗敌后援会,推黎洲为委员兼秘书主任。他与陈培、史家麟等人发动各界人士为救亡捐银元200万元,并募集大量寒衣等慰劳品送往前线,还组织救护队抢救被敌机轰炸的受伤百姓。民国28年,黎洲被推选为国民参政员,数度前往重庆开会。目睹日军日渐深入,蒋介石政权日趋腐败,他提出惩办-、刷新吏治的建议。民国32年,黎洲任福建-促进分会主任委员,发表文章介绍各国有关-的理论,希望国民党当局效法美、英等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又创立生力学社,出版《生力旬刊》,传播进步的思想。

民国33年,黎洲接任福建省立师范专科学校校长,民国34年调任福建省教育厅长。八年抗战期间,福建省的文化教育备受摧残,他不辞劳瘁,艰苦维持,使教育、文化、科研单位得到恢复。民国35年6月,蒋介石发动内战,黎洲对蒋政权深恶痛绝。他在《都门书感》诗中写道:“百劫枯棋绝处生,鸿沟何竟又寒盟?钩心朋党违公论,侧耳郊原有哭声。”翌年,福州青年学生掀起“反内战、反饥饿、反破孩”运动,省保安司令部奉当局密令实行镇压。黎洲暗示被列入黑名单的师生迅速规避,还设法保释被捕的学生。-过后,他辞却教育厅长之职,避往上海。

民国37年,黎洲看到《新民主主义论》和《土地法大纲》,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政策的了解,决心参加革命统一战线,由吴石等人介绍加入-同志联谊会(简称-)。从此他与陈铭枢等人利用各种社会关系进行反蒋活动。他返闽竞选,当选为-委员,支持-成员刘通当选为-。并接受中共福州地下组织的任务,尽力设法保护机关档案、财产,策动国民党驻闽部队起义。民国38年,黎洲的反蒋活动为敌特侦悉,蒋介石爪牙责令-逮捕。他得讯后径飞香港,即与邓绍荫等11人联合通电反蒋,并通电向在长沙起义的程潜陈明仁致敬。后又在中共华南局的指导下,函促-成员、时任福建省银行总经理的许显时赴港,将香港分行财产悉数移交中共中南局,完成分行在港起义工作。国民党当局为此下令通缉,并将他开除出党。

是年“8·17”福州解放,黎洲自港乘轮赴天津转北京,接受民革(时-、民革已合并)中央负责人的委派,返榕筹建福建民革。1952年,黎洲任民革福建省委委员兼《福建省民革》主编。翌年,任福建省政协委员兼对台工作组副组长,为省政协撰写大量文史资料,还与陈遵统、萨兆寅共同编写《福建编年史》。

1957年,黎洲被错划为 ,翌年又被诬为-送往江西珠湖农场劳动改造。1966年刑满留场就业。1970年,林彪 事发,中央专案组将他从江西调回福州写揭发陈伯达的材料。1971年,他由省军管会安排回家,于1977年2月在家中病逝,终年79岁。1983年10月,黎洲生前的冤案得到平反昭雪,恢复政治名誉,骨灰移置福州文林山革命公墓。

黎洲的《羲庐残稿》和《帝国主义与满洲》等遗稿今尚存。



  同年(公元1898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77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陈邦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