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 首页 > 福建省 > 莆田市 > 秀屿区人物

林春霖


[公元1961年-1990年]

林春霖(1961~1990),1961年9月出生在福建省莆田县埭头镇汀港村的一个农民家庭。小学毕业后,由于家庭生活贫困,辍学在家务农,后担任大队民兵连长。

1980年12月,林春霖参军入伍来到海南岛。1982年初,他以优异的成绩结束了充电专业学习,随即向党组织提出去西沙工作的申请。他的理由很简单:扎根天涯,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自己。当年底,组织接受他的申请,调他去驻西沙永兴岛某部工作。这里远离大陆,没有淡水,只有咸水;没有蔬菜,只有杂草;一年四季,与海风、波涛、礁石相随。西沙苦,但并没有动摇他献身南疆的决心。他所在的海军南航西沙勤务分队的大多数人是一年一轮换,而他却多次放弃调离的机会,在这异常艰苦的环境中一干就是八年。这期间,他多次受到嘉奖和被评为“先进军人。”

林春霖在西沙某部担任充电员,他工作的充电房是由旧库改造而成的,房内又暗又潮,又闷又热,而且充满难闻的硫酸味。由于场地所限,除了摆放充电电机和电瓶外,房内没剩下多少地方,房墙上只有两扇小窗透气,平时人一进屋就全身冒汗。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年复一年地操作,从不厌倦。八年间,他充的电瓶先后成功地启动过500多架直升机,安全率达100%。他对自己的宿舍不讲究,在充电房的角落摆上一张床铺一睡好多年。他之所以这样,为的是可以随时观察充电情况,解决永兴岛有时供电不正常、充电时电压不稳的问题,以确保安全。

林春霖还兼任勤务分队司务长。为了搞好全队的伙食,他不辞辛苦,一有空就去海边买海货或钓鱼。他还长期兼任安全员,每次直升机离开永兴岛,他都一丝不苟地进行安全检查。

林春霖深深懂得,“志在天涯”不仅需要热情,而且需要真才实学。入伍前他只有小学文化程度,到西沙永兴岛后,靠刻苦自学取得了高中毕业证书。除了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外,凡是能用得上的技术,他都千方百计地去学。他不仅有一手过硬的充电技术,还学会了驾驶手扶拖拉机,学会了修理自行车乃至冰柜和收录机,成为西沙永兴岛上的一名能工巧匠。

按照部队常规,充电员每年可以到海南岛三亚市领一趟器材,但为了节省开支,林春霖八年间没有因为领器材的事下过岛。有时他通过电话,让到永兴岛的船或飞机把器材捎来,有时便利用自己休假归队路过三亚时顺便领回来。

1985年,林春霖服役期满,但他心里明白,西沙永兴岛勤务分队中仍他一名充电员,一时自己还不可能退伍。面对着家庭利益和军队利益的矛盾,他首先想到的是军队。他坚定地对亲朋好友说:“家中这一头需要我,边疆那一头也需要我,在党和人民需要我时,我应该站在国家这头。”1986年,他被批准转为志愿兵。

于林春霖长年驻守海疆,顾不上家庭,他的家庭收入一直较少,生活十分贫困。他的全家还住在不知什么年代垒起的围着低矮土墙的破房里,历经长年炊烟熏燎,屋黑乎乎的。他家的全部家当就是一张木床和三个早已脱漆的旧木箱,最好的摆设只有一张用四张木板拼凑起来的饭桌,他的妻子、儿子和他的母亲都挤在一张床上睡,每当他回家探亲时,母亲都要到邻居家“打游击”。面对这种生活条件,不少人都劝他趁着现在的政策好提前退伍回乡。因为兴化湾已今非昔比了,汀港村背着大蛤山,山、海都是赚钱的好去处。一个男劳力下海捕鱼、上山采石,每年一般都可收入五六千元。林春霖每次探亲回家,许多好心人都劝他一番,可他总是说:“我要不要退伍是组织上决定的事。只要部队需要,我就决不离开西沙。”林春霖的妻子和孩子一直没有到过部队,1990年,场站航股股长王纪林亲切地对林春霖说:“这次休假回来,就把家属接来聚一聚,那时,我们换个同志去西沙永兴岛替你顶两个月。”他感激地说:“我们不能给组织添麻烦。”勤务分队的战友们曾多次看到林春霖收到家中来信后,独自一人在悄悄流泪,那是他在为家庭十分特殊的困难而伤心。有人对他说:“假如你早点转业,凭你的技术,很容易发家致富的。”他的回答很朴实:“党把我培养成为技术骨干,并转为志愿兵,我怎么能过河拆桥呢?”在部队,他从来没有向组织申请过补助,每次休假他也从未续过一天假,而且还经常提前归队。

林春霖每次回乡都少不了为乡亲们做好事,办实事,把人民军队爱人民的真情传递到家乡的山山水水。

1988年6月,林春霖回乡探家,得知他家邻村有一位患了癌症的病人,久病卧床不起,家里的人不愿侍候,他就每天起早贪黑地到邻村侍候这位临终的病人。病人卧床时间长,加上天气热,全身汗臭,气味难闻,他却不嫌弃,不仅为病人擦身洗脸,换衣洗衣,送汤喂食,端屎端尿,而且还经常往返20多公里为病人买药,感动得病人连连夸奖他比自己的亲儿子还亲。最终林春霖用自己的一片爱心感化了病人的家属,使家属们感到十分惭愧。病人病逝后,林春霜又亲自帮助料理后事,乡亲们都称赞他以实际行动感化了社会上那些不孝敬老人的人,功德无量。

1990年,蔡老汉家好不容易动工盖房,可因钱不够,房子还没盖好就停工了。有一天,林春霖路过蔡老汉屋前,了解到蔡老汉的难处后,立即赶回家从当年探亲带回家的钱中取出400元送到蔡老汉手中。他总是这样,每次探亲带回来的钱,不是借这个,就是帮那个,乃至最后打电话到部队催老战友寄钱借给他。

1990年5月的一天,林春霖去码头村办事,碰上了匆匆忙忙赶路的村民刘金顺。一打听,原来是刘金顺的妻子得了急病,无钱医治,急着去借钱。他二话没说,拉着刘金顺往自己家赶,一进门就叫妻子把钱给刘金顺。妻子把他拉到一边轻声说:“家里只剩下100元钱了,这是咱们买米的钱,你借给他,咱要喝西北风了!”他却说:“治病如救命,还是先借给人家吧,买米的钱咱们再想办法。”几天后,家里揭不开锅了,他只好向堂叔借了50元钱去买米。

1990年5月底,村民蔡文聪在医院病逝。老蔡无亲无故,仅有一个长期患精神病的哥哥,而且家里生活也很困难。林春霖得知后,自己雇了一辆三轮摩托车去医院把蔡的遗体运回村。当地有一种风俗习惯和说法,说不是死者的亲属是不能去收尸的,否则要倒大霉。当时有人便劝林春霖说:“蔡文聪与你非亲非故,你千万不能去干这种傻事!”亲友们也拦着不让他去。可他却说:“该干的傻事咱们还是要干!”蔡文聪的遗体运回村后,车子无法直接到蔡家,他就背起老蔡的遗体,整整走了一里多路到蔡家。之后,他又独自为老蔡守灵两天两夜,直到办完丧事,他才揉着发红的眼睛回家。

1990年6月1日凌晨,林春霖从黄瓜岛岳父家乘渡船回自己的家,准备返回部队。渡船行至半途,风云骤变,雷鸣电闪,暴雨倾盆。一时间,海浪滔天,渡船迷失了方向,不久就触礁了。当海水急速涌入船舱时,乘客们一片慌乱。林春霖见状,挺身而出,他大声喊道:“大家要沉着,别慌张,做好泅水准备。”这时,不识水性的乘客林国新忽然被海浪卷起。说时迟,那时快,他立即跳入海中把林国新拉到一根桅杆边,并让林国新扶住桅杆。林国新求他也扶着桅杆一起漂流,他说:“船上还有八个人,我是党员,是军人,怎能见死不救!”说着,他又游回船上,把船舱盖板拆下分给其他乘客,直至大家都有救生物品后,他才最后离开沉船,扶着一块舱盖板漂向茫茫大海。

突然间,一个巨浪向年仅14岁的乘客林国章压过去,卷走小林手上的舱盖板。林春霖听到小林的呼救声,拼命游过去,趁小林上浮之际,迅速伸出左手抓住小林的衣服,把小林拉到自己的身旁,共漂一块舱盖板。但因舱盖太小,浮力不足,难以维持两个人的重量,眼看两人就要一起下沉了,他毫不犹豫地用力一推,松开自己的双手,把舱盖板让给了小林,而自己则赤手空拳同海浪搏斗。见这情景,小林求他一起扶着舱盖板游向岸边,他果断地说:“同扶一个小舱盖,咱们两人都会葬身海底的,我是党员,是军人,你赶快走吧!”就这样,他只身在海水中同恶浪进行了生与死的搏击。天亮时,林国新、林国章和其他四位被救的乘客分别漂流到了附近的海岸边,被人救起。他们苏醒后,都急着打听林春霖的下落,最终人们在附近的石城村海滩下找到他的遗体。林春霖在同恶浪的搏斗中,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把死的可能留给自己,终因体力不支而壮烈牺牲,时年仅29岁。

为弘扬烈士的英雄事迹,8月26日,林春霖被国家民政部授予烈士称号。9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宣传部召开-,向全国新闻界推荐林春霖典型事迹。9月20日,中共莆田市委、市人民政府作出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广泛、认真地开展学习林春霖的活动。10月6日,海军航空兵、莆田市委、市人民政府、莆田县委及县人民政府联合在莆田县委礼堂举行追悼林春霖的大会,市长和市委书记分别主持追悼会和致悼词。10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在福州隆重召开命名大会,授予林春霖“爱民英雄”的荣誉称号。海军司令员张连忠中将、政委金山中将及福建省领导陈光毅、-等出席大会。

林春霖英勇牺牲后,他生前所在部队的一位-不远千里来到他的家,看了一家穷困的状况,禁不住眼泪簌簌地掉下来。这位海军军官感慨万分地说:“我走了大半个中国,到过许多战士的家,第一次见到这样贫困的家庭。可林春霖同志从来没有向领导反映过,仍然那么安心西沙,默默地工作,他是在超负荷地做奉献啊!”

有鉴于此,社会各界也纷纷地向烈士的遗属伸出援助之手。法国一位侨胞在报上看到林春霖的事迹后,很受感动,写信给李鹏总理,并寄上800法郎,请总理转交给林春霖家属,表示慰问。

为弘扬烈士的英勇事迹,林春霖家乡的小学被命名为“春霖小学”,以使烈士英名永存。



  同年(公元1961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90年)去世的名人:

下一名人:罗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