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寿煁(1920~1986年),闽侯县(今福州市区)人,出身于雕刻寿山石的艺人世家。1954年,发起成立福州市第一个寿山石雕合作小组。同年,雕成《八鹅八燕笔筒》,在苏联、东欧各国巡展后,作品被苏联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收藏。石雕《十三鹅十二燕笔筒》参加省民间美术观摩展览,获一等奖,作品由省博物馆收藏。1957年,雕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花盆送埃及展出。同年,福州市人民政府授予名艺人称号,调市工艺美术研究所从事专业创作。1958年,创作的《荷花盂》获得省工艺美术新产品展个人创作奖。同年,首创寿山石与漆品结合的镶嵌法,所作镶嵌花鸟挂联陈设在北京人民大会堂,成为福建工艺美术品的代表作之一。60年代,寿煁创作的牛角透雕《柳蝉》被拍摄成艺术纪录片。石雕《群仙祝寿》获省艺术创作奖。《稻香千里》被省手工业管理局工艺美术馆收藏,视为“镇馆之宝”。1975年,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40周年,寿煁参加《长征组雕》5人创作小组。所创作的《遵义》,为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收藏。1978年,由《荷叶金鱼笔洗》等10件作品组成的文房用具,古雅精美,获省第二届工艺美术艺人作品观摩展览“创新奖”。次年4月,获工艺美术师称号。1982年,创作“九龙石章”,得“创新奖”。1984年,创作“田黄”薄意《柳鹅》、《岁寒三友》和《秋山行旅》三件套作品,获全国工艺美术“百花奖”的最高奖“金杯奖”。